深度阅读

追寻历史|为秦文化遗址保驾护航

摘要: 7月初,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了批准秦咸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明确秦咸阳城遗址保护纳入西安市及西咸新区国土空间规划。两千多年前的秦文化遗存,在陕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将得以更好地展示和保护,一条结合渭北西汉帝陵群打造的秦汉文化综合展示带已现雏形。  回望  让我们走进历史深处秦咸阳城是一座赫赫有名的中国古代都城, ...

7月初,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了批准秦咸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明确秦咸阳城遗址保护纳入西安市及西咸新区国土空间规划。


两千多年前的秦文化遗存,在陕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将得以更好地展示和保护,一条结合渭北西汉帝陵群打造的秦汉文化综合展示带已现雏形。


  回望

  让我们走进历史深处

秦咸阳城是一座赫赫有名的中国古代都城,秦国在此建都144年,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秦咸阳城气势恢宏,宫殿富丽堂皇,在中国古代城建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直至今日,在国外的史书中,依然把古代中国称之为“秦”,可见秦王朝影响之深远。


史料记载,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时任秦国大良造的改革家商鞅选择在渭河北岸的土塬上营筑冀阙,并将都城由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迁都于此,因地处九峻山以南、渭水以北,故名咸阳。其后,经过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等五位秦王多次扩建,到了嬴政(秦始皇)时期,其规模达到了顶峰。嬴政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仿建了六国宫室,统一后动工修建阿房宫。整个咸阳离宫别馆林立,亭台楼阁相连,各宫又由复道、通道相连接。


官署区石甲胄作坊出土甲片。


广义的秦咸阳城包括南北城区、多处公王陵及数千座墓葬组成的陵墓区、上林苑为主的园囿区等部分,涉及范围横跨渭河南北,并建有多座柱梁木桥。自1959年开始,渭河北岸的考古工作已历时60余载,基本明确了城址分布范围与布局结构。尤其是在近10年的调查和发掘中,考古人员新发现并确认了一系列重要遗存。


考古工作者在秦咸阳城遗址取得的多项考古成果和史料记载显示,秦咸阳城的功能区域布局已经有了明确划分。考古工作者踏勘总面积达165平方公里,已确认秦咸阳城有内城和外城郭,而非内、外城。


秦咸阳城分为三大部分,城区集中在渭水以北,东部为宫殿区,西南部为工商区和居民区,西北部为陵墓区。在二道原以下的河滩阶地,东西约四五公里的空间内,分布着手工作坊和生活区。考古发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人口日益增多,整座都城均以城区为中心向外辐射,沿着渭河两岸绵延伸展。

  聆听

  专家揭开秦咸阳城的历史迷雾

神秘的秦咸阳城遗址有哪些发现呢?从兵马俑考古研究人员到秦咸阳城遗址项目领队,许卫红在探寻秦文化的道路上已经默默前行了20多年。作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为网友一遍遍讲述着秦咸阳城遗址考古探索的最新成果及其背后的故事。她成为拥有众多粉丝的“专家网红”。


“在博物馆柔和灯光下展出的是国宝,而不被人注意的残砖、石块同样镌刻着独有的秦国密码。空心砖残块、骨器残片拼合出史书上缺失的秦国匠人、军官、贵族的真实生活场景;从石磬残块可以看出秦国雄厚的实力和对传统礼制的继承;从道路的宽度,可以想象秦国道路交通规划的前瞻性。”许卫红说。


秦咸阳城官署区秦府库遗址出土的石磬及铭文。


“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历时60多年。第一次调查是1959年开始的,当时渭水调查队沿着渭河走,进行文物普查。在渭河咸阳段,发现了秦咸阳城这些有夯土的地方,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宫殿建筑区和手工业区,对秦咸阳城有了一个大概的判断。后来武伯伦先生写文章推测秦咸阳城一部分是被渭河淹了。1968年开始有考古队对宫殿进行了部分发掘,20世纪70年代发掘了一、二、三、四号宫殿。在秦咸阳城外西北隅塬上的墓葬区,历年发掘有战国中期至秦汉末期的中小型墓葬700余座,出土各类文物5000余件。秦咸阳城遗址内出土的文物以砖、瓦、瓦当等为主,同时出土有陶器、铜器、铁器,主要为生活用具,还有兵器、货币等。”对于秦咸阳城遗址考古的历程,许卫红记忆犹新。


2014年,西咸新区建设需要考古资料,许卫红开始整理原始资料、准备工作计划。为此,省考古研究院专门组织专家出谋划策。在专家们的指导下,许卫红写出了考古总体方案,划分工作片区,细化工作目标,确定秦咸阳城遗址考古方向。由于秦咸阳城遗址面积巨大,考古工作队人手不足,许卫红就发动群众,给村民科普“什么是夯土”“有没有像葱油饼似的土”之类的基础性知识,引导群众提供线索。许卫红初步确定了一个工作重点即府库遗址,于2016年开始了新一轮的发掘。许卫红告诉记者,府库遗址东西长约110米、南北宽21米,四周及内部的夯土墙垣厚度约2.5米,复原高度4米以上。府库遗址内部分隔有房屋5间,单间面积约330平方米,每间有木柱3行4列,计12根,柱下有柱石。该建筑毁于烈火,在被焚烧前还曾遭到严重破坏,部分地面留有挖掘的乱坑。在其中一间房屋内出土了大量石磬,30余件残块上发现有刻文,内容为“北宫乐府”“乐府”及“右四”“八”“三”等。这些文字确定了秦咸阳城渭北区域统称“北宫”并设乐府,加上秦末项羽焚烧宫室的历史事实,对研究秦咸阳城北区布局有重要意义。在相邻的另一房间内出土了一枚“大内缯官”封泥。该房间外部有可用于储排水的设施,陶水管道总长近60米,根据淤泥厚度推测其最大储水量超过200立方米。这些设施应该与府库的消防设施有关,印证了秦简《仓律》等秦律内容。


考古工作者在整理秦咸阳城遗址出土的文物。


2019年12月4日下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最新考古成果:考古人员在距离秦始皇帝陵约40公里的秦咸阳城遗址核心区,发现了一处石铠甲的制作地点。这一发现,让秦咸阳城遗址内隐藏的秘密在考古工作者的一步步辛勤发掘中显露出历史的本来面目。


许卫红告诉记者,新发现的石铠甲制作地点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窑店镇。2019年夏季,为了配合一处高台建筑的发掘,考古人员对周边区域再次开展调查,在距建筑北约500米处地表荒草丛中,发现散布的石质甲片。部分石片是甲片的半成品,表面抛光,长方形钻孔,边棱经过处理,尤其是为了贴合人体曲线,石片制成正面微鼓、背面微弧的形状,有些石片还刻有文字。这些特征与秦始皇帝陵陪葬坑出土石铠甲完全一致。根据形状,石片可分别对应甲衣及兜鍪的不同部位。通过对百余平方米区域的试掘,考古人员发现了灰坑、房址、水沟、磨制石片形成的粉末堆等遗迹,出土了大量有关铠甲制作的遗存,其中包括石料、坯料、废品、碎渣以及铜条、铅条,此外还有铁锥、钻、刀、磨石等工具。


随着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工作的推进,重大发现不断,秦咸阳城昔日的辉煌景象逐渐展现。许卫红和队员们从2018年开始发掘的秦咸阳城遗址保护区内的六号高台建筑遗址考古工作也取得了重要收获。通过发掘,考古队员发现秦国大殿地下基础设施的排水管、廊道等遗存也保存得相当完好,直接说明了古人对于排水给水设施的重视程度。


秦国大殿遗址之上,还存在不少粗大的柱子遗痕,虽然其断口都已经参差不齐且带有少许炭黑色,但仍能感受到当年秦国宫廷的富丽堂皇。考古学家根据史书记载解释称,秦国大殿柱子遗痕之所以会出现炭黑色,其实与秦末战乱有关。杜牧描述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讲述的正是项羽火烧秦国宫室的场景。《史记》中谈到的“秦王绕柱”,也得到了证实:正是因为有大量的基础石,证明了柱子的存在;正因为殿内的柱子数量多,嬴政才可以绕着柱子跑,最后让荆轲的刺杀没有成功。将来,六号高台建筑遗址将成为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的中心。现在发掘的很多东西要在原地保留下来,为秦咸阳城考古遗址公园展示内容做储备。


丰硕的考古成果为秦咸阳城遗址的保护奠定了基础。近10年来,秦咸阳城遗址东北部先后发掘出府库、道路、手工业作坊等遗存:宽逾50米的三纵一横道路,初步搭建了城址路网的框架;巨量石磬的出土,实证了北宫及乐府机构的存在;石甲胄等一批与丧葬礼器制作有关的作坊遗址,打通了都城与陵墓之间的关联。南部水系分布范围和时代已经明确,还原了城址“法天则地”规划理念的真实情景,初步明确了功能区摆布的原因和防御措施的情况。


  眺望

  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近年来,陕西在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中探索出的共生共赢模式备受关注,大明宫遗址公园、汉长安城遗址公园的成功经验成为国家大遗址保护的典范。随着秦咸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实施,我省又一个遗址保护与现代化城市新区和谐共赢的发展蓝图将成为现实。


秦咸阳城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2011年,陕西省人民政府调整秦咸阳城遗址的保护范围,重新调整后的秦咸阳城遗址保护区包括秦咸阳城遗址和制陶作坊遗址两部分。2021年,秦咸阳城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22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了批准秦咸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要求西安市政府和省政府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相关规定,切实做好保护规划实施工作,将保护规划相关内容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严格落实各项保护措施,确保遗址真实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促进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航拍的六号高台建筑遗址西北部附属建筑发掘区(资料照片)。


按照规划,秦汉新城区域内的秦咸阳城考古遗址公园总占地面积5000余亩,将以秦变法图强、统一六国为主线,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实景还原春秋、战国的时代情景,在保护宫殿遗址的基础上形成秦文化的主题展览区,开展“寻宝奇兵,闯关秦汉”的主题研学活动,打造全省考古展示体验基地,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让游客穿越时空触摸历史。


秦汉新城文物分局文保办主任张小君说:“秦汉新城曾经是横扫六合开创统一伟业的秦朝京畿之地。在成立之初,秦汉新城就确立了建设文化之城的发展定位,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秦汉历史文化集中彰显区,致力于形成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城市形态。近年来,秦汉新城不断加强文物资源的展示利用,构建了新型保护管理模式,打造了三座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和一座现代化秦汉考古基地。”


随着秦咸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实施,一幅弘扬秦汉历史文化、绘就城市生态底色、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在渭河北岸徐徐展开。



来源 | 陕西日报

文字 | 郭青 汉唐三三 高立

编辑 | 卜丁

校对 | 汉唐三三

审核 | 屹夫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