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1947年丝绸之路上的和田:人口新疆第二,工商业繁荣,桑葚酒醉人

摘要:   导语  1947年,曾任国立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华北新闻》副社长的江苏人陈澄之,以“亚洲腹地记者”的身份游历新疆等地。他虽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业,却对祖国边疆的充满了兴趣,新疆多个城市都留下了他的文章,保存了大量当时新疆的风土人情,今日读来,受益匪浅。或许有些看法有失偏驳,但这仍掩盖不住文章娓娓道来的魅力。  玄秘之 ...

  导语

  1947年,曾任国立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华北新闻》副社长的江苏人陈澄之,以“亚洲腹地记者”的身份游历新疆等地。他虽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业,却对祖国边疆的充满了兴趣,新疆多个城市都留下了他的文章,保存了大量当时新疆的风土人情,今日读来,受益匪浅。或许有些看法有失偏驳,但这仍掩盖不住文章娓娓道来的魅力。

  玄秘之和田

  和田地区图,1933年

  和田,这是中国西北角上最可爱的一片大地。东接西藏,西藏是喇嘛的神秘之邦;南通印度,印度是文化古老的玄妙的地方;西望帕米尔,帕米尔是今日世界上最诡秘的山岳;北连塔克拉玛干大戈壁,这一块大戈壁是人类文明的障碍,是地球生长的癞藓,是亚洲大陆的症结!

  位于这样环境里的和田,没有到过和田的人,觉得此地一定难免是玄秘的。我对和田诚然也有玄秘之思:玄者,因为这里与北疆的人和地、生活和情调等迥然不同;秘者,和田是新疆的"江南",江南的一切和田俱备,而和田的金和玉,女人的热情和文化的悠久,阳关古道的追循和葱岭苍翠的攀探,却都是江南所没有的。

  沙漠边缘的玉米地,2020年

  和田虽远不及喀什繁华,但比喀什耐人留恋。喀什的雍容华贵,绝对赶不上和田的清秀旖旎。人们至此,莫不惊诧之至,惊诧在这无边的瀚海(即沙漠)之侧,竟然有这么一处山清水秀之乡!古今描绘此地的诗词甚多,我独爱这淡薄无饰的一首(按清代边塞诗人萧雄作),作为本文的引子:

  • 东走长途葱岭边,平开沃野是于阗。
  • 六城烟雨生金玉,鸡犬桑麻别有天。

  永远丰收的大地

  我们先要知道,在新疆的行政区划里住有多少人?住的什么人?他们都是干什么的?

  据笔者在1944年所搜集的统计,新疆全省计有843,843户,人口总数3,730,051(即373万余人)。当时,和田区有151,937户,605,113口(即60万余人),占新疆人口的16.2%(在10个行政区中喀什区899,535人,居第1位。和田居第2位)。迪化(乌鲁木齐)虽是政治经济中心,而人口却只有73,724户,371,821口(即37万余人)。伊犁虽是最紧要的边陲,而人口也只不过74,898户,350,722口(即35万余人)。

  和田的60万余人口,农人占绝对的多数,因为这是世界永远没有闹过饥荒的一块大地。工人也不少,其中大多是手工业者,采玉工人占第1位,其次是织地毯的,至于丝织工业,还没有能够摆脱农村独立存在。其详细统计如下:

  的确,南疆以维吾尔族人众多。单以和田而言,60多万人口差不多全是维吾尔男女,新疆全省固然住有14个民族(这种划分是否合乎政治的需要、科学的分析,容后再谈),而和田区的七个县治所辖全境中,除掉占绝对多数的维吾尔人,其余近千的只有汉族和回族,近百的只有乌兹别克族和柯尔克孜族。

  和田的商人有不少懂得英文、印度文的,这完全是商务环境所致。根据笔者1945年所获得数据,和田地区人口统计如下:

  没有到过南疆之前,有人告诉我:南疆的人很懒……后来我到了南疆,才知道他们用不着过分的勤劳,便可以有很富裕的生活;用不着在田地上出很大的力,就可以有十足的收获,享受不了的收获。南疆的田地无需耕耘,只要在春天里把种子播下去,便可以不必再去照料了,收获已经是注定了!有人说南疆人喜欢歌唱,由此看来,他们这喜欢歌唱的天性,又何尝不是由于这自然优越安闲的环境。

  和田各县的耕地面积(以亩为单位)是值得我们统计的,惟引以为憾者,民丰的统计似欠正确。

  终年不雨,雨即遭殃

  和田农田的肥沃不似北疆多仗雪水,南疆的田地多半是依靠河水来灌溉。在北疆有许多河流到了春夏之交才有水,才真是河流,而南疆的若干河流是终年川流不息的。

  这里的气候因为在大戈壁之南,异于南疆其他地方,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地域,这是一块终年不雨的地带。春秋宜人,夏天里热的可怕,冬天也偶尔下雪,可是此地的雪积不起来,落下便融化了。不是蛮像江南么?

  农忙遇到沙尘暴,2020年和田地区

  可是因为昆仑山脉高阻在南面,所以常常刮风,和田最令人痛苦的便是刮风,风刮得沙漠里的沙子到处飞扬,要是刮得大的话,拔树倒屋不算是奇事。凡是到过皮山县的人,想来都尝过这沙漠狂风的滋味!

  田地不是靠雪水雨水。最奇怪的是这里的熟地,一经雨水,就立刻变成了盐碱地;一经雪水的浸漫,马上变成沙地,就不能再生长五谷了。和田农人最怕雨,而天老爷竟不在此下雨,可谓得天独厚。

  两座穆斯塔格山

  由和田、于田之间的一条古道直往南走,便要走到和田区境内最高的穆斯塔格山,这是昆仑山脉的高峰之一,从前颇有不少古人,曾费尽辛苦,攀越过这一座山到印度去。

  慕士塔格山

  穆斯塔格(Muztagh)山,根据美国地理学会的记载,其海拔为23,885尺,根据苏联科学家的测量记录为7810公尺。其实你我并非对本国国土形势毫不关心,只是关心者未必有力,而有力者则又不肯把时间和金钱花费在这上面。

  穆斯塔格是维吾尔文"冰山"的音译。在这地球的经度75~85度、纬度35~40度的范围里就有两座穆斯塔格山,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一座穆斯塔格山在于阗的西南、和田的南边偏东。

  慕士塔格山攀登路线图

  另一座穆斯塔克山疏附(喀什)的西南,外国人称之为穆斯塔格·阿他(Muztagh Ata),海拔24,388尺(按:位于中国新疆阿克陶县与塔县的交界处,海拔7509米或7546米,东帕米尔高原三大高峰之一,有十多条冰川)。攀过这山西麓便是苏联了,在短短的500公里直径内竟有两座同名的大山,足见当年命名的草率。

  和田各县的县名解

  伊犁曾以九城闻,和田则以六城著名。和田六城都和田河Khotan Darya上。

  清和田交通图,乾隆二十四年(1759)

  • 一曰伊里齐,即现在的和田,是维语"人民环城而居"的音译;
  • 二曰克勒底雅,即现在的于田,是维语"来而未来"的音译;
  • 三曰哈拉哈什,是今日的墨玉,"哈拉"是维语"黑色"(墨),"哈什"是"玉"。
  • 四曰齐尔拉,策勒是它的异译,"齐尔拉"是维语"引水入境"的音译;
  • 五曰玉龙哈什,古城早已没了踪迹,只落得一座荒村。"玉龙"是维语"往取"的音译,"哈什"是"玉"。按此为突厥古语,即"白玉河"的音译;
  • 六曰塔克,如今只是一个村庄了。"塔克"是维语"地在南山中"的音译。

  今日七县中的皮山,源自皮山国,本名固拉哈玛(即固满)乃是"小犁牛之鼻尖"的音译。洛浦就是后晋高居诲《使于阗国记》的白玉河,当然是以玉龙哈什河为名的。

  民丰在改县前,属赛图拉设治局。赛图拉在丛山之中,以赛图拉山为名,古书上写作"皁窪勒"。维文里的一个诅咒的词语,这诅咒的口头禅至今还出自维族友人的口中,赛图拉就是"毁灭"的意思。

  可爱的桑蚕

  和田玉

  且先不谈和田的玉,它的区位是古代中西文化的交流枢纽,远在隋代以前,中国内地便已受到了当时吐火罗国(今和田区一带)的影响,接受西方艺术东渐的影响。

  自古以来,和田闻名于中外、具有文化价值、拥有历史地位的事物很多,诚令人书不胜书。我爱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有了地位的事物,并不因时代的演变而磨灭或丝毫降低其地位。因此,和田是最容易引起人们爱好的一块大地,也是今日研究中国边疆史地者值得下一番功夫,来做更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地方。

  和田织地毯的妇女漫画,1947年

  在很多书籍上多写到和田的地毯、绘画,女人、棉花,音乐、玉器和酒,反而很少写到和田的丝。内地的人也竟很少注意到和田的丝。我第一次到新疆时,有一位内地去的大学教授给我看和田所产的丝蔴和绢织,其品质不亚于江南,尤其是绢织的可爱,出乎你我的意料。后来踏入南疆,公路两旁桑树夹道,令人兴奋之至,所以我特别注意和田的丝产。

  桑葚与美酒

  《马克波罗游记》所描写的和田,是他的全部游记中最为逼真的一段。今日的和田区依然保留着《马可波罗游记》中描写的本来面目:

  • 臣服大可汗,居民皆崇拜摩诃末(即穆罕默德),境内有许多城市集镇。最繁华的城市,也就是国中的都城,名叫忽炭Hotan……各种出产皆丰富,产棉花极多,又产蔴苧及五谷,有许多葡萄园、良田和花园。人民靠买卖手艺为生,皆怯懦不好战。

  由此可见,当时欧洲人虽然早已爱好丝绸了,但还不知道丝织的底蕴(指内情)。否则,马可波罗到了此地一定会把蚕吃桑叶而吐丝的故事描写出来,可见他也不甚了了(指心里不太明白)。他要是知道的话,是绝不会,也绝不肯轻易放弃掉这一笔了。他写到和田的葡萄,其实此地的桑葚比葡萄还要名贵,也许他当年经过此地喝到桑葚酿的酒,还以为是葡萄酒哩。

  白桑椹

  椿园氏的《西域闻见录》,却用力来描写和田的桑葚,这是一段透露和田特点所在,旁敲侧击的好句子:

  • 初夏桑葚熟,回人(指维吾尔人)取以酿酒,家各数石。男女于树荫草地或果园中,欢然聚饮,酣歌醉舞,彻夜通宵,从此所遇皆醉人矣,桃熟亦可酿酒,味微酸。秋深葡萄熟,酿酒极佳,饶有风味,余时惟大麦、糜子烧酒而已。其法纳果于瓮,覆盖数日,烂后取以烧酒,一切无须曲蘖,均谓之阿拉克(即维语"酒")。

  1947《新疆论丛》第1卷 第1期

  本文由“瀚海淘沙”独家整理并发布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