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昔日宫阙今何在?秦砖汉瓦书风流

摘要: 未央宫、长乐宫的宫殿及重要建筑遗址,汉长安城考古出土的大量文物,让人们依然能感受到汉长安城宫城内建筑的庞大规模和恢弘气度。但历史改变了一切,万间宫阙如今都已不复存在。当年这些宫城的地面建筑是什么样的风格?中国古代宫殿和官署建筑有多么气派?它们蕴含了古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和文化理念?  近日,“陕西文物探探探”来到汉宣帝杜陵遗址园区 ...

未央宫、长乐宫的宫殿及重要建筑遗址,汉长安城考古出土的大量文物,让人们依然能感受到汉长安城宫城内建筑的庞大规模和恢弘气度。但历史改变了一切,万间宫阙如今都已不复存在。当年这些宫城的地面建筑是什么样的风格?中国古代宫殿和官署建筑有多么气派?它们蕴含了古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和文化理念?

  近日,“陕西文物探探探”来到汉宣帝杜陵遗址园区内的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探寻中国古代建筑的遗韵和秘密。本次直播邀请瓦当研究专家、西安市文物认定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陈根远先生,和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馆长任军宜先生作为主讲嘉宾,结合博物馆内展陈的三千多块藏品,为网友们做了深入讲解。220.7万人次网友观看了本次直播。

  1、瓦当是什么?

    它是保护椽子的瓦头,历史和艺术价值都很高

  博物馆展厅入口,透明玻璃地板下放置着多块汉代御道砖。

IMG_20221215_172745.jpg

  任军宜介绍,上面是十六字砖,底下六块是四字砖。十六字砖的文字内容是“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践此万岁。”意思是四海之内皆为皇帝的臣民,年年五谷丰登和平盛世,道路上没有饥饿的人。“践此万岁”意思就是踏过此砖万寿无疆、社稷永固。“它相当于2000年前的红地毯,我们这样展陈是想让游客从进展厅开始,就能体验一下两千年前皇帝的待遇。”任馆长幽默地说。

IMG_20221215_174602.jpg

  陈根远讲,秦砖汉瓦和商周青铜器、明清景泰蓝等一样,都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物质文化代表。后人对秦汉瓦当有所认识是在北宋时期。当时有乡人在宝鸡挖池子,挖出了“羽阳千岁”瓦当,认为这是秦羽阳宫的东西,瓦当由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现在来看,秦宫殿在秦覆亡后西汉还在使用,所以这其实是西汉的瓦当,但以前的人就不太知道了。因为瓦当有记载宫殿名称的,有记载吉祥语的,既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又有特别高的艺术价值,所以从北宋一直到今天,一千年来中国人都在不断的搜集、研究瓦当。

羽阳千岁瓦当.jpg

△宝鸡市凤翔区博物馆收藏的“羽阳千岁”瓦当(该照片来自网络)

IMG_20221215_180323.jpg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收藏的“羽阳千秋”瓦当

  新世纪以来应该是中国瓦当艺术受到人们关注研究的第四个最繁荣时期。瓦当艺术受到的关注度之高、影响之大,是一千年瓦当收藏史上不曾有过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的老馆长任虎成先生把自己收藏的瓦当慷慨奉献给社会,成立了中国最早的瓦当专题艺术博物馆,专门展陈瓦当。所谓秦汉瓦当,指的就是战国秦、秦代、西汉时期,那时候关中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在秦汉故都成立秦砖汉瓦博物馆也具有别的地方难以比拟的优势。

IMG_20221215_172826.jpg

  中国有句老话叫“出头的椽子先烂”。古人是怎样保护椽子的呢?被习惯称为椽子的檩条,就在房顶上两块板瓦中间的下面。那板瓦中间漏水怎么办?古人从上面用筒瓦倒扣下来,筒瓦最前头垂下一个圆瓦头或半圆瓦头,来保护椽子头,这个瓦头就是瓦当。

  博物馆内展陈有一块连着瓦当的完整筒瓦,长1.2米,瓦当上的文字是“长生未央”。任军宜说,从保存如此完好来看,应该是做出来以后还没上过房。

IMG_20221215_174838.jpg

IMG_20221215_174846.jpg

  陈根远讲,此前考古人员在宝鸡岐山县凤雏遗址和周原召陈遗址发现了板瓦、筒瓦和半瓦当,人们认为瓦当在中国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后来考古人员在距今4000年前的陕北芦山峁遗址、石峁遗址,和宝鸡市陈仓区的桥镇遗址等又发现了筒瓦、槽形瓦、板瓦残片等。这些遗址都属于比夏代还早的龙山文化时期。从考古发掘结果分析,在龙山文化时期,板瓦和筒瓦已经用于较高等级的建筑之上,并且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制作工艺已比较成熟。由此推断,瓦出现的年代可能比龙山文化时期还要早。

  2016年-2018年,陕西的考古人员在对西安马腾空遗址的居址和墓地进行考古发掘时,在一座仰韶晚期半坡地穴房址的清理中,出土了三件可辨为筒瓦形制的器物。而在与西安马腾空遗址同处于一个地区的西安蓝田新街遗址,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砖的雏形,年代也是仰韶文化晚期。可以说,马腾空遗址和新街遗址的发现,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砖”和“瓦”形器。

  虽然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了砖瓦,但那时候也是星星之火。即便到商代已经能造出司母戊大方鼎了,但从殷墟遗址的发掘来看,商王还是坐在草房里发布命令,还没有用上瓦当。古代帝王大概是从西周起才住上了瓦房。古人认为,秦汉时期的瓦当最好。其实在秦汉时期,砖瓦是非常贵的建筑材料,是聚集了当时最优秀的工匠精工制作的,可以说是官窑货,一般人根本用不起。

  2、镇馆之宝有哪些?

    三块大瓦当寓意“日月同辉、天人合一”

  展厅入口两侧展陈的四块瓦当,被称为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4879.jpg

  陈根远介绍,首先是吉祥语“益延寿”瓦当,看起来富丽堂皇。中国的文字一直都是方块字,无论在甲骨上、青铜器上都是方块字。但到了圆形、半圆形的瓦当上,它基本上是扇形的。所以中国文字最重要的对称、平衡等就被打破了,必须大规模挪让。这种对文字的改造,形成了一种特别优秀的艺术。

4886.jpg

IMG_20221215_1729251.jpg

  任军宜介绍,除了益延寿瓦当,还有大飞鸿瓦当、蟾蜍玉兔瓦当。它们出自同一个宫殿。“益延寿”瓦当,寿字占一边,希望人长寿,代表的是人;蟾蜍玉兔是月宫之物,代表着月亮;大飞鸿瓦当上的大飞鸿,学名金乌神鸟,是太阳的图腾。这三块是我们的镇馆之宝。

  “我们博物馆藏有很多孤品,这三个虽然都不是孤品,但也只有到这里才能同时看到。据记载,这三块瓦当最早出现是在甘泉宫,而馆藏的这三块可能出自建章宫附近,汉武帝希望以此和神仙对话,祈求长生不老。作为博物馆镇馆之宝,其寓意是日月同辉、天人合一、多福长寿、益延年。”

IMG_20221215_1729161.jpg

  “因为咱们中国有对称的理念,所以又放了一块最大的‘长乐未央’瓦当。这四块瓦当比别的都略大,一般瓦当直径16-17厘米,这四块都是22厘米。长乐就是高兴,未央就是没有尽头,高兴得没有尽头了,自然就会‘益延寿’了。这也算是一个美好的祝愿吧。”

  3、瓦当如何制作?

    起初泥条盘铸,后来用模范制作

  博物馆内还展陈有许多制作瓦当的模范。陈根远讲,西周最早的瓦当上经常是没有纹饰的,即所谓的素面。后来人们觉得瓦当在房檐上的位置这么显著,那就画个鸟、写句话表示一下美好的期望吧,于是慢慢有了花纹。在西周时,还是在湿的筒瓦表面用竹片刻画出纹样,到后来就变成了模制。模制就需要用范,这些做瓦当的模范非常难得。

IMG_20221215_173033.jpg

4870.jpg

  这些陶范上的文字有“上林”、“黄山”、“甘林”等。上林指的就是汉长安城附近的上林苑,黄山宫位于咸阳的兴平,甘林应该指的是甘泉上林苑,甘泉宫在今天咸阳的淳化县,是一个宫殿群。这些陶范也可以作为甘泉宫、黄山宫曾经存在过的证据。

IMG_20221215_1730251.jpg

IMG_20221215_173100.jpg

  博物馆还展陈有比较早期的瓦当。当时制作瓦当是用泥条盘铸,用泥条像绕水桶一样绕起来,底下有瓦当,上面一切就变成了两个。

  瓦当有图案的,比如网纹、云纹的图案;有图像的,比如各种各样的动物等,描绘有具体形象。此外还有文字的。

IMG_20221215_173915.jpg

\

5042.jpg

  “早期的瓦当相对比较小,比如战国的云纹瓦当直径是14-16厘米。而西汉时一般的长乐未央瓦当是16-17厘米。这说明随着历史发展,建筑水平越来越高,建筑也越来越恢弘。”

  到了东汉以后,过去在檩条上铺板瓦、扣筒瓦,最前头用瓦当和滴水来保护的建筑方法,变为了在檩条和瓦片之间有苫背层。也就是说有别的办法可以保护椽子了,不再需要瓦当来保护了,所以东汉以后对瓦当乐此不疲的刻画就少了,瓦当时代在东汉以后就逐渐过去了。

  尽管此后瓦当一直到明清甚至在现代还使用,但瓦当时代是在战国秦汉,秦汉瓦当上的图案和文字也是那时候的美术和建筑技术最高的凝结,所以称为秦砖汉瓦。

  4、时代地域有何不同?

    秦燕齐宫殿瓦当各具特色,从战国到秦汉风格大不相同

  陈根远讲,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百花齐放的时代,那个时候诸侯国很多,各国文化有很大的地域性。在战国七雄中,文化最发达的是秦国、齐国、燕国,他们的宫殿瓦当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战国秦动物纹瓦当

  秦人原来是给周天子放马的部落,后来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成为诸侯。秦人进入陕西后,首先把雍城做了近300年的首都。后来实力强了有了经略东方的雄心,把首都搬到了今天阎良地区的栎阳城。把栎阳城做了33年首都之后又搬到了咸阳,做了140多年首都。

双獾纹瓦当.jpg

△双獾纹瓦当

母子鹿.jpg

△母子鹿纹瓦当

  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定都雍城后,接受周人的影响开始使用瓦当,那时候秦人的瓦当主要是动物纹圆瓦当,比如单獾、双獾动物纹瓦当。秦人过去是游牧民族,所以对动物有天然的兴趣。这些瓦当也说明当年雍城附近草木丰美有很多动物,比如说鹿和獾。双獾瓦当上的两只獾,很亲密的交颈,足是钩形的。两个单獾瓦当上,一只獾的身上有V字形的纹,这是战国时期北方草原民族特有的纹饰,是很悠远的一种记忆,这种拙朴和悠远,距今已有2500年了。再比如子母鹿瓦当,鹿妈妈旁边有个小鹿,很深情地、无拘无束地依偎在妈妈的脖子旁边,展现出一种温情。

回头鹿纹瓦当.jpg

△回头鹿纹瓦当

IMG_20221215_173733.jpg

IMG_20221215_173739.jpg

  在雍城豆腐村有个制陶作坊,这里出的蟾蜍纹瓦当、鹿纹瓦当堪称中国瓦当中的明星。这些鹿纹瓦当中有卧鹿、有站鹿,还有奔跑的鹿。而到了秦人定都咸阳时,距离这种游牧生活已经比较久远了,对动物的刻画也就很少了。

微信图片_20230106123220.jpg

△战国后期秦咸阳分四区的动物纹瓦当

  战国后期秦咸阳的瓦当,已经明确出现了分四区的现象。可以看到几组动物纹瓦当中,鸿雁、乌龟、鹿,很明确地分为四区,而且中间圆饼旁有类似绞索一样的纹饰,这都是当时很鲜明的时代特征。

IMG_20221215_173522.jpg

  秦人在涡纹(也称卷云纹)图案类瓦当上也取得了最高成就。这些涡纹瓦当虽然满眼看去都差不多,其实都是变化的,没有一个长的是一样的。

  在战国时期,跟秦人的动物纹瓦当、云纹和葵纹瓦当鼎足而三的,是燕人的饕餮纹瓦当,以及齐人的树木双兽纹瓦当。它们也是战国时期三个主流的瓦当体系。

  ■战国燕瓦当与饕餮纹

IMG_20221215_173953.jpg

  博物馆内陈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