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何新:匈奴皇帝阿提拉征服罗马帝国

摘要: 何新:匈奴皇帝阿提拉征服罗马帝国  【按语】  来自亚洲的黄种人匈奴摧毁了罗马帝国,这对于崇尚种族主义的近代西方人愈来愈是一段难以接受的历史。在19世纪以前的西方史学中,对此尚能较为客观地叙述。特别是英国18世纪著名的启蒙历史学家吉本的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对匈奴人的起源,如何被汉武帝驱逐到中亚和欧洲,以及匈奴在西方的再度兴起和扫 ...

何新:匈奴皇帝阿提拉征服罗马帝国

  【按语】

  来自亚洲的黄种人匈奴摧毁了罗马帝国,这对于崇尚种族主义的近代西方人愈来愈是一段难以接受的历史。在19世纪以前的西方史学中,对此尚能较为客观地叙述。特别是英国18世纪著名的启蒙历史学家吉本的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对匈奴人的起源,如何被汉武帝驱逐到中亚和欧洲,以及匈奴在西方的再度兴起和扫荡摧毁罗马帝国,都根据西方古代史料有详细记述。

  但是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编著的世界史,则努力淡化这一历史,经常对此历史一带而过或者讳莫如深。而把罗马帝国的毁灭,归于哥特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等日耳曼系蛮族,试图掩埋自亚洲西进的黄种人匈奴引发欧洲的民族大迁移运动,以及摧毁了罗马帝国的史实。

  甚至有人否认欧洲史料中的huns就是匈奴而将其改名为匈人——把匈人说成来历不明甚至伪造为白种雅利安人。同样可笑的是,对于横扫欧亚的成吉思汗,西方史界近年也有人试图把他的皮肤染成白色的。

  愚蠢瞎眼只会跟风的中国史界,不学无术而且数典忘祖,一直在充当西方学术的学舌鹦鹉。所以在中国,几乎没人知道——被西方和精英大吹特吹的那个罗马帝国,正是被汉武帝击败的匈奴人西去后所摧毁的。

  国人更几乎无人知道匈奴曾经建立过一个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横跨欧亚,幅员远远超过罗马帝国和此前亚历山大帝国的匈奴大帝国。在西方编撰的“世界征服者名录”中也没有阿提拉的名号。

  以下是《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对于阿提拉及其帝国的记述,立此存照。

  《不列颠百科全书》:

匈奴皇帝阿提拉

  

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英雄广场的阿提拉和匈人青铜像

  主题: 阿提拉

  来源:《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2010版(第2册第40页)

  Attila 阿提拉(?—453)绰号“上帝之鞭”。匈奴王(434—453在位,与兄布莱达共治至445),进攻罗马帝国的最伟大的蛮族统治者之一。

  匈奴是来自中亚北部的一支游牧民族,自4世纪起征服了欧洲的大片地区。阿提拉与其兄布莱达所继承的帝国似乎已经从西方的阿尔卑斯山和波罗的海延伸至东方的里海沿岸。

阿提拉帝国横跨欧亚

匈人帝国,从中亚大草原到相当于如今的德国,从多瑙河直到波罗的海

  

  435—439年阿提拉的活动不甚了解,但他大概一直在对北方或东方的邻族进行征伐。

  441年,当东罗马帝国的军队忙于边界战事而无暇他顾的时候,阿提拉对东罗马帝国的多瑙河一线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他攻占了包括辛吉杜努姆(今贝尔格莱德)在内的许多重要城市,将其夷为平地。

  443年阿提拉再次发起进攻,首先占领和摧毁妇瑙河上的一些城镇,然后长驱直入罗马帝国腹地,直至纳伊苏斯(尼什)和塞迪卡(索非亚),将两地化为废墟。

  此后,阿提拉挥师指向君士坦丁堡,占领了菲利普波利斯。他击溃东罗马帝国的主力军,兵临君士坦丁堡南北两面的海岸。匈奴的弓箭手对君士坦丁堡的高大城墙无能为力。因此,阿提拉回过头来,把撤到加利波利半岛的东罗马帝国的残军全部歼灭。随后订立和平条约,强迫东罗马帝国支付所拖欠的贡金6000磅黄金,并将每年贡金增加到2100磅黄金。

  

  445年前后,阿提拉害死兄长由莱达,成为匈奴帝国的独裁君主。

  447年,他再度大举入侵东罗马帝国,挥师直指欧洲东南部的下西徐亚和莫西亚两省,比第一次进攻更加深入东方。他在乌图斯(维德)河上击败东罗马帝国的军队,然后洗劫巴尔干省,南进希腊,一直打到温泉关。

  此后,他与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的外交代表进行谈判,经过3年才签订停战条约。这个条约比443年的条约更加苛刻,东罗马人不但要割让多瑙河以南的大片领土,而且还要继续向匈奴帝国纳贡。

  451年阿提拉入侵高卢。这时,罗马大将埃提乌斯与西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一世达成合兵抗击匈奴的协议。阿提拉与联军的决战是在卡塔洛尼平原进行的。经过激烈战斗,西哥特国王阵亡,阿提拉后撤不久即退出高卢。这是阿提拉唯一的一次失败。

  452年匈奴人入侵意大利,劫掠包括阿奎莱亚、帕塔维乌姆(帕多瓦)、维罗纳、布雷西亚、贝加莫、梅迪奥拉农(米兰)在内的许多城市。只是由于这时意大利大闹饥荒和瘟疫,匈奴的军队才没有踏平整个亚平宁半岛。

拉斐尔名画:教皇利奥一世投降匈奴皇帝阿提拉

  

  

  453年阿提拉准备再次进攻东罗马帝国,但他在新婚之夜突然死去。那些埋葬他的遗体和财宝的人都被匈奴人处死,因此始终不知他的陵墓所在。他的帝国由诸子分割继承。

  [以上录自《不列颠百科全书》阿提拉条目]

罗马帝国与汉帝国疆土比较示意图

 

  【阿提拉大帝简介】

  阿提拉(Attila,406年—453年),古代欧亚大陆匈人最为人所知的领袖和皇帝,史学家称之为“上帝之鞭”,曾多次率领大军入侵东罗马帝国及西罗马帝国,并对两国构成极大的打击。

  他曾率领军队两次入侵巴尔干半岛,包围君士坦丁堡;亦曾远征至高卢(今法国)的奥尔良地区,最后终于在沙隆战役被逼停止向西进军。

  然而后来他却攻向意大利,并于公元452年把当时西罗马帝国首都拉文纳攻陷,赶走了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使西罗马帝国名存实亡。

  由448年至450年,匈人帝国在阿提拉的带领下,版图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在这广大区域的一带附属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在阿提拉死后,他的帝国迅速瓦解消失,使他在欧洲历史中更富传奇性。

  在西欧,他被视为残暴及抢夺的象征,但同时相对地亦有历史记载形容他是一个伟大的皇帝,尤见于古北欧的萨迦文献记载中。

  【阿提拉的传奇生涯】

  匈奴民族在亚欧大草原上的几百年飘荡也许是世界史上最悲壮的史诗,而阿提拉的活动则是这部史诗的压轴大作。

  阿提拉早年曾在罗马为人质,433年同兄长布勒达一起继位为匈奴王,445年在布勒达神秘死亡之后,成为疆域面积达4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独一无二的统治者。

  阿提拉大约生于公元406年,对于他的童年目前所知甚少,只有假设说他于童年时已是一名良好的战士及领袖,但未有足够证据支持。

  在公元418年,年仅12岁的匈奴王阿提拉 ,被作为议和条约中的人质之一送到罗马宫廷(时值荷诺里皇帝在位,西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同时,匈人亦获得了埃提乌斯(后来指挥罗马军队,成功抵抗匈奴王阿提拉 进一步西进的将军)作为人质交换。在罗马的时候,匈奴王阿提拉 在宫廷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同时亦从那里学习到罗马人的传统和习俗,还有他们奢华的生活方式。罗马人希望借此使他能把罗马文化在回到匈人领地时传扬开去,以增加罗马对周边民族的影响力。而匈人则希望透过人质交换,能使他们获取更多罗马内部的情报。

  匈奴王阿提拉 逗留在罗马时,曾经一度尝试逃跑但失败了。于是他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罗马内部结构上,并专注研究罗马的内政及外交政策。有时,他甚至会透过暗中观察外交官们举行的外交会议去研究这方面的资料。可以说,匈奴王阿提拉于当时学习的一切对后来他对匈人的统治,以至于他对罗马的征服战役都有极大的帮助。

  公元432年,匈奴人各部落在鲁嘉(Ruga)单于的领导下完成了统一。

  公元434年鲁嘉死后,他的两个侄子阿提拉和布莱达(Bleda)继承了他而统治匈奴人。之后他们的势力快速扩展,并开始与当时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讨还几个在罗马帝国庇护下的叛变部族。

  翌年,阿提拉和布来达于马古斯(Margus,现波扎雷瓦茨,塞尔维亚境内城市)会见了罗马帝国的代表团,在谈判后并达成一个十分成功的条约:罗马承诺归还叛变部族(这些部族曾经恊助罗马对抗汪达尔人),并把以往每年对匈奴人的350罗马镑(约114.5千克黄金)纳贡增加两倍,开放更多与市予匈奴人商人互市,并为每个被俘虏的罗马人支付8个金币的赎金。

  在签署条约后,匈奴人为巩固和加强他们的帝国,便在君士坦丁堡的边强撤向内陆地区。而狄奥多西二世便藉此机会,建立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并沿多瑙河建立防御工事,增强了东罗马帝国的防御能力。

  

  在接下来的五年,匈人未有再对罗马帝国进行大规模进攻,而是转而向波斯帝国进攻。但是,当他们在亚美尼亚遭到波斯还击打败后,阿提拉和布莱达便放弃征服波斯。

  公元440年,匈人再次把注意力放到东罗马帝国,并屡次侵扰多瑙河北岸的商人市。阿提拉和布来达指责罗马人未履行他们的条约,更声称马古斯的主教亵渎了在多瑙河北岸的匈奴人皇家坟墓,要胁要再次进攻君士坦丁堡。

  阿提拉率领匈人横渡了多瑙河,把伊利里亚地区(今巴尔干半岛西部地区)和色雷斯地区彻底摧毁,其中还包括了省会费米拉孔。匈人一直攻打到马古斯,在此当匈奴人正与罗马人相讨交出主教的条件时,该名主教出逃并放弃了此城。

  狄奥多西二世在汪达尔人的领袖盖塞里克占领迦太基以及萨珊王朝皇帝伊斯特格德二世入侵亚美尼亚后,决定撤除多瑙河沿岸的防御工事,使得阿提拉和布莱达更容易进攻巴尔干半岛。

  公元441年,匈奴人铁骑先后攻陷了马古斯,费米拉孔(Viminacium),辛吉度努姆(Singidunum,今贝尔格莱德)及塞尔曼(Sirmium)等城市,直至翌年狄奥多西二世从北非调回他的军队,以及发行新金币支付军费,才暂时遏止了阿提拉的攻势。在此之后,他认为已有足够力量对抗阿提拉,便拒绝了匈奴人的要求。

  在要求被拒后,阿提拉和布莱达于公元443年再沿多瑙河沿岸发动大规模进攻,并侵占了军事重镇Ratiara,及围攻了Naissu(Nis,尼斯,今塞尔维亚境内城市)。在此两战中,匈奴人首次使用了攻城槌及攻城车等重形装备。然后匈人军队再度横扫巴尔干半岛,沿著Nishava河攻陷了谢尔迪卡(今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菲立普波里斯(今保加利亚城市普罗夫迪夫),留莱布尔尬兹(Arcadiopolis,今土耳其境内城市)等大城市,最后攻至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

  匈奴人虽然消灭了城外的罗马守军,但由于欠缺攻城器具,所以面对着君士坦丁堡的巨大城墙只能围困该城。

  在长期围困后,狄奥多西二世投降,命皇室使节亚纳多留斯与阿提拉相议和平条约。

  最终狄奥多西二世与阿提拉达成协议,签订一条更严厉的条约:拜占庭同意赔偿6,000罗马镑(约1963千克黄金)作为早前毁约的惩罚,而每年纳贡增加三倍至2,100罗马镑(约687千克黄金),至于每个被俘虏的罗马人支付的赎金亦增至12个金币。这些条款虽然为罗马帝国带来更沉重的负担,但亦暂时满足了匈奴人的欲望,使他们再次撤向内陆地区。

  根据约尔丹尼斯(Nishava)及普利斯库斯(Priscus)的著作记载,约于公元445年,即匈奴人撤向内陆地区后不久,布莱达便被阿提拉杀害。在杀害布来达后,阿提拉成为唯一统治匈奴人的君主,并再度将矛头指向东罗马帝国。

  一连串的人为和自然灾害在阿提拉率领匈人撤走便接连降临。公元445年至447年发生严重瘟疫和饥荒,还有差一点让君士坦丁堡的巨大城墙被彻底摧毁的大地震。于是在公元447年,巩固了自己作为匈人唯一领袖地位的阿提拉便伺机而入,由默西亚行省入侵。于维特(Vit)河沿岸,一个哥德骑兵指挥官Arnegisclus带领一支罗马军队进行抵抗但却被阿提拉打败。但罗马军队的损失仍不大,于是阿提拉便绕过了一些主要的军事重镇,横越巴尔干半岛直趋塞莫皮莱獈口(今希腊境内)。但当匈人军队再次到达君士坦丁堡后,面对着迅速重建后的新城墙却显得束手无策。以下是一段对当时匈人的情况的描述:

  “ ……那些从色雷斯来的蛮族匈人,攻占了数以百计的城镇,使君士坦丁堡内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况,人心惶惶,争相逃命。……被杀者多得无法估量。 同时,他们也俘虏了大量的修士和少女。 ” (塞琉古著 《Life of Saint Hypatius》)

  阿提拉于是提出恢复“和平”的条件:“罗马人需继续履行纳贡的责任,以及把多瑙河以南5日骑程内的防御工事全部撤除”。 此后恊商断断续续地持续了约三年。其中史学家普利斯库斯(Priscus)在公元448年被作为使者派遣了到阿提拉的营地,期间他著写的《出使匈奴王廷记》,成为了众多描述阿提拉的书籍中,最为准确及详细的版本。此书提供了大量有关阿提拉婚姻,性格,外型,以至匈人皇廷内的情况的资料,其中更不乏对阿提拉冷漠,朴实的性格,与下臣及奉承者的奢华对比的描述: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