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流眄洛川-洛阳曹魏大墓出土石楬
摘要: 流眄洛川-洛阳曹魏大墓出土石楬作者: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副标题:洛阳曹魏大墓出土石楬出版年:2021-6页数:396定价:698元装帧:精装ISBN:9787547926444内容简介"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对洛阳市寇店镇西朱村一座曹魏时期的大墓(编号M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墓中出 ...
流眄洛川-洛阳曹魏大墓出土石楬
作者: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副标题:洛阳曹魏大墓出土石楬
出版年:2021-6
页数:396
定价:698元
装帧:精装
ISBN:9787547926444
内容简介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对洛阳市寇店镇西朱村一座曹魏时期的大墓(编号M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墓中出土的刻铭石楬多达325枚(含残片),现将这批石楬进行整理分类著录。本书分为图版、分类注释、字形表以及字形表索引(按拼音排序、按笔画排序)四个部分。其中图版部分将石楬按照完整性与残缺性分类,各分类下以铭文字数多少进行排列,每件石楬按照原大分别列置实物与拓本,拓本下均有释文。注释记载了随葬器物的名称、质地、容量尺寸和数量,内容涉及礼乐、服饰、饮食、器用、文房、博戏、珍玩,对了解墓主人身份、古代名物制度和随葬习俗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同时为中国对外交往史研究提供宝贵资料。另一方面,曹魏时期的书法正处于隶书向楷书的演变转折期,这批出于多名书手的刻铭书迹,不仅可以见到“八分”的遗韵,亦不乏呈现出“魏碑...(展开全部)"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对洛阳市寇店镇西朱村一座曹魏时期的大墓(编号M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墓中出土的刻铭石楬多达325枚(含残片),现将这批石楬进行整理分类著录。本书分为图版、分类注释、字形表以及字形表索引(按拼音排序、按笔画排序)四个部分。其中图版部分将石楬按照完整性与残缺性分类,各分类下以铭文字数多少进行排列,每件石楬按照原大分别列置实物与拓本,拓本下均有释文。注释记载了随葬器物的名称、质地、容量尺寸和数量,内容涉及礼乐、服饰、饮食、器用、文房、博戏、珍玩,对了解墓主人身份、古代名物制度和随葬习俗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同时为中国对外交往史研究提供宝贵资料。另一方面,曹魏时期的书法正处于隶书向楷书的演变转折期,这批出于多名书手的刻铭书迹,不仅可以见到“八分”的遗韵,亦不乏呈现出“魏碑”的新姿和正楷的端倪,因此,这些资料对中国书法史上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史家珍,1963年3月生,河南长葛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现任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曹锦炎,1949年12月生,浙江省湖州市人。1981年11月于吉林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古文字),获硕士学位,师从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于省吾教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著名古文字学家。现任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历史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王咸秋,山东济宁人,毕业于山东大学考古系,郑州大学考古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就职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先后主持曹休墓和西朱村曹魏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孔震,浙江杭州人,传拓专家、收藏家、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参与殷墟青铜器全形拓拓制,为国内数家知名博物馆馆藏文物制作拓片。"
作者: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副标题:洛阳曹魏大墓出土石楬
出版年:2021-6
页数:396
定价:698元
装帧:精装
ISBN:9787547926444
内容简介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对洛阳市寇店镇西朱村一座曹魏时期的大墓(编号M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墓中出土的刻铭石楬多达325枚(含残片),现将这批石楬进行整理分类著录。本书分为图版、分类注释、字形表以及字形表索引(按拼音排序、按笔画排序)四个部分。其中图版部分将石楬按照完整性与残缺性分类,各分类下以铭文字数多少进行排列,每件石楬按照原大分别列置实物与拓本,拓本下均有释文。注释记载了随葬器物的名称、质地、容量尺寸和数量,内容涉及礼乐、服饰、饮食、器用、文房、博戏、珍玩,对了解墓主人身份、古代名物制度和随葬习俗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同时为中国对外交往史研究提供宝贵资料。另一方面,曹魏时期的书法正处于隶书向楷书的演变转折期,这批出于多名书手的刻铭书迹,不仅可以见到“八分”的遗韵,亦不乏呈现出“魏碑...(展开全部)"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对洛阳市寇店镇西朱村一座曹魏时期的大墓(编号M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墓中出土的刻铭石楬多达325枚(含残片),现将这批石楬进行整理分类著录。本书分为图版、分类注释、字形表以及字形表索引(按拼音排序、按笔画排序)四个部分。其中图版部分将石楬按照完整性与残缺性分类,各分类下以铭文字数多少进行排列,每件石楬按照原大分别列置实物与拓本,拓本下均有释文。注释记载了随葬器物的名称、质地、容量尺寸和数量,内容涉及礼乐、服饰、饮食、器用、文房、博戏、珍玩,对了解墓主人身份、古代名物制度和随葬习俗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同时为中国对外交往史研究提供宝贵资料。另一方面,曹魏时期的书法正处于隶书向楷书的演变转折期,这批出于多名书手的刻铭书迹,不仅可以见到“八分”的遗韵,亦不乏呈现出“魏碑”的新姿和正楷的端倪,因此,这些资料对中国书法史上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史家珍,1963年3月生,河南长葛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现任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曹锦炎,1949年12月生,浙江省湖州市人。1981年11月于吉林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古文字),获硕士学位,师从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于省吾教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著名古文字学家。现任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历史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王咸秋,山东济宁人,毕业于山东大学考古系,郑州大学考古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就职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先后主持曹休墓和西朱村曹魏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孔震,浙江杭州人,传拓专家、收藏家、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参与殷墟青铜器全形拓拓制,为国内数家知名博物馆馆藏文物制作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