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无锡梅里遗址考古报告
摘要: 无锡梅里遗址考古报告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8419222内容简介无锡海里遗址时代跨度为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文化因素兼具马桥文化和湖熟文化,其中还有部分中原文化因素。在对梅里古植二期工地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时,在建筑废弃堆积中发现了商周时期的陶片,在勘探过程中又发现了零星分布的早期灰坑、灰沟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的印纹硬陶、软陶、夹砂 ...
无锡梅里遗址考古报告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419222
内容简介
无锡海里遗址时代跨度为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文化因素兼具马桥文化和湖熟文化,其中还有部分中原文化因素。在对梅里古植二期工地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时,在建筑废弃堆积中发现了商周时期的陶片,在勘探过程中又发现了零星分布的早期灰坑、灰沟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的印纹硬陶、软陶、夹砂陶和原始瓷片,主要器型有罐、豆、盘、鼎、釜等,主要纹饰有绳纹、梯格纹、弦纹、网格纹、波折纹、云雷纹、叶脉纹、席纹等。全书分为四部分:慨述、探方的分布及地层堆积、遗迹、遗迹遗物的分期及认识。该类型遗址在无锡地区尚属首次发现,与历史己载的“泰伯奔吴”“泰伯居梅里”等有一定的关联性。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419222
内容简介
无锡海里遗址时代跨度为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文化因素兼具马桥文化和湖熟文化,其中还有部分中原文化因素。在对梅里古植二期工地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时,在建筑废弃堆积中发现了商周时期的陶片,在勘探过程中又发现了零星分布的早期灰坑、灰沟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的印纹硬陶、软陶、夹砂陶和原始瓷片,主要器型有罐、豆、盘、鼎、釜等,主要纹饰有绳纹、梯格纹、弦纹、网格纹、波折纹、云雷纹、叶脉纹、席纹等。全书分为四部分:慨述、探方的分布及地层堆积、遗迹、遗迹遗物的分期及认识。该类型遗址在无锡地区尚属首次发现,与历史己载的“泰伯奔吴”“泰伯居梅里”等有一定的关联性。
四年前
在“无锡梅里遗址考古学术研讨成果新闻发布会”上,无锡文物考古部门对外公布了一项考古新发现:梅里遗址为太湖东岸一处重要的商周时期遗址,持续引发各界关注。
四年后
在梅里古镇二期的梅里遗址原址上,已建成开放的梅里遗址博物馆,成为无锡一张“古老而崭新”的城市名片,吸引着八方游客走进其中,探寻“泰伯奔吴”的传说与真相。记者获悉,由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写的《无锡梅里遗址考古报告》近日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也是无锡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第一部研究成果。
寻梦千年,何处“尽江南”?
江苏地域文明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贡献和独特地位。作为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文物考古部门致力于太湖北部、西部等史前时期,以及吴文化等历史时期的课题研究。《无锡梅里遗址考古报告》的成书,正是无锡努力做好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展示和传播的最好明证。无锡考古人于2018年、2019年,分两次对梅里遗址开展了野外发掘。梅里遗址考古发掘项目领队、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告诉记者,梅里遗址主要文化内涵为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文物,文化因素包括了本地马桥文化和宁镇地区湖熟文化,且兼具部分中原文化因素,该类型遗址在无锡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对于“泰伯奔吴”究竟“奔”向了何处?
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
《无锡梅里遗址考古报告》直面了这一问题,以一件件出土文物以及详实的考古数据给出了无锡考古人的判断:梅里遗址恰巧位于泰伯庙前,恰巧分布在传说中泰伯所开的伯渎河两岸。根据地理湖泊方面的专家考察,认为遗址所处地貌原为高出周边3米左右的黄土岗地,适合居住,所以伯渎河应该是人工河道。梅里遗址有一条西周时期的灰沟直接通往伯渎河,无论这条灰沟当时的作用是生产生活取水还是排水,都说明至少西周时期伯渎河已经存在。伯渎河沿岸除了梅里遗址,还分布有吴家浜、邱承墩、彭祖墩、浜斗上、松墩河等多处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聚落遗址和城址。“这都说明无锡是当之无愧的吴文化的发源地。”刘宝山如是说。
梅里遗址的发现和研究
为我国运河文化探源工程
提供了重要线索。
无锡梅里遗址发现以来,无锡先后召集行业专家到锡实地勘察,召开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江苏省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南京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经过讨论达成了一致意见,认为无锡梅里遗址内涵丰富,与历史记载的“泰伯奔吴”“泰伯居梅里”等有一定的关联性,对探讨吴文化的起源及早期面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护好、展示好、利用好这一文化遗产,地方政府部门在遗址上划出500平方米建设梅里遗址博物馆,并在博物馆内保留了200平方米原状保护展示,让考古成果就地转化。据悉,该博物馆已被正式纳入国有博物馆序列,成为了梅里古镇景区的一处热门打卡地,实现了经济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双赢。
地域文明探源告诉我们从哪里来,
又指引着我们要去向何方。
从太湖东岸的无锡梅里遗址发现了“泰伯奔吴”的关联线索,到太湖西岸的宜兴丁埂遗址出土了5000年前良渚文化虎纹石钺,再到不久前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直播的形式开启马鞍遗址发现的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墓葬,我市深入实施无锡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发挥实验室考古优势,考古发掘连续取得新突破。面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考古发掘只是开始,学术研究和成果展示必须跟上,才能更好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无锡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锡梅里遗址考古报告》是江苏省太湖北部吴越文化探源工程的成果之一,也是无锡市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首部考古成果,考古成果的问世,将会对江苏和无锡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撑,对推动吴文化研究提供巨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