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中国边疆假说视野下的长城制度史研究

摘要: 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中国边疆假说视野下的长城制度史研究作者:赵现海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标题:中国边疆假说视野下的长城制度史研究出版年:2012-11页数:789定价:168.00元装帧:平装ISBN:9787509738771内容简介赵现海等编著的《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提出“中国边疆假说”理论,指出边疆作为文明交流的中介,具有与中心地带同等重要的作用:历史研究应 ...
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中国边疆假说视野下的长城制度史研究


作者:赵现海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中国边疆假说视野下的长城制度史研究
出版年:2012-11
页数:789
定价:16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09738771
内容简介
赵现海等编著的《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提出“中国边疆假说”理论,指出边疆作为文明交流的中介,具有与中心地带同等重要的作用:历史研究应纠正以往仅仅将边疆视为附属地带或单纯破坏者的观念,改而通过边疆看历史,即“边疆主体”观念。中国北部边疆处于中原王朝、北方民族长期争夺之地,关系南北政权兴衰之根本,可称为“核心边疆”。《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在中国边疆假说视野下,借鉴了区域社会史研究观念,提出“长城制度史”研究模式,从地理与制度两个层面,首次从整体上对长城军事制度进行了系统考察;讨论了处于核心边疆的明代九边军镇建立、发展过程,长城建筑与防御模式的兴起与变化,及其与明朝政权兴亡、东北亚地缘格局变化的关系;得出了“得核心边疆者得天下,失核心边疆者失天下”的结论,从地理的角度,对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给出了整体性的诠释;并从世界史的视野出发,检讨了明代九边长城军镇防御模式...(展开全部)赵现海等编著的《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提出“中国边疆假说”理论,指出边疆作为文明交流的中介,具有与中心地带同等重要的作用:历史研究应纠正以往仅仅将边疆视为附属地带或单纯破坏者的观念,改而通过边疆看历史,即“边疆主体”观念。中国北部边疆处于中原王朝、北方民族长期争夺之地,关系南北政权兴衰之根本,可称为“核心边疆”。《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在中国边疆假说视野下,借鉴了区域社会史研究观念,提出“长城制度史”研究模式,从地理与制度两个层面,首次从整体上对长城军事制度进行了系统考察;讨论了处于核心边疆的明代九边军镇建立、发展过程,长城建筑与防御模式的兴起与变化,及其与明朝政权兴亡、东北亚地缘格局变化的关系;得出了“得核心边疆者得天下,失核心边疆者失天下”的结论,从地理的角度,对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给出了整体性的诠释;并从世界史的视野出发,检讨了明代九边长城军镇防御模式对于近世中国疆域界定与近代化进程的整体影响。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的创作者
赵现海作者
作者简介
赵现海,1978年生,河南杞县人。1996~2005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习,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博士学位,指导教授是赵轶峰先生。2005~200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合作教授是赵世瑜先生。200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是明代长城史。2011~2012年韩国首尔大学访问学者。在《中国史研究》等海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目录
·上册·
导论“中国边疆假说”视野下的长城制度史研究
一“中国边疆假说”释义
二“长城制度史”释义
三中国古代“军镇”释义
四明代九边长城军镇标志、内涵与地位
第一章明初“复宋”明流下的幽云旧疆与太行山关隘防御体系
绪论
第一节元末明初“复宋”明流与洪武初年明朝北疆止于幽云旧疆
第二节近世时期太行山地缘政治与洪武初年战略定位
第三节岭北之役失利与太行山关隘防御体系构建
小结
第二章洪武中后期“核心边疆”异质分层化与“口外”阴山烽堡攻防体系
绪论
第一节洪武中期太行山边防重心东移与北平关隘防御体系发展
第二节洪武中晚期明军内核心边疆东端经略与长白山关隘防御体系
第三节洪武后期核心边疆东部大宁攻防体系之构建与太行山关隘防御体系裁撤
第四节洪武晚期外核心边疆东部经营与“口外”阴山烽堡攻防体系
第五节洪武晚期核心边疆东部军事农牧社会与开平的中心地位
第六节明初外核心边疆西部东胜卫经营与黄河东西防御
小结
第三章明初“袭元”暗流与北疆九王守边制度
绪论
第一节蒙元“家产制”政治传统与元代宗王出镇制度对明初分封的影响
第二节地方军事权——明初诸王与元代宗王的核心权力
第三节明初诸王统兵制度与北疆二元军事体制确立
第四节在华夏脉络中寻求分封合法性——明初分封的标榜周制、附会汉制
小结
第四章明代九边长城镇守总兵制度起源、“职官化”与权力制约
绪论
第一节中国古代“便宜行事”权力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元代总兵制度起源与明朝建国前“印剑总兵”
第三节明朝建国后“便宜行事”内涵缩小与武将职权分割
第四节明前期北疆军镇总兵制度确立与“行都督府”性质
第五节明中后期九边长城军镇总兵序列形成与“职官化”
第六节从“旗牌”到“尚方剑”——明代九边长城军镇总兵权力变迁
第七节明代九边长城军镇总兵权力制约方式与南明军镇“藩镇化”
小结
第五章十五世纪前后亚洲内陆地缘政治与西北边疆甘肃、宁夏二镇最早建立
绪论
第一节洪武前期亚洲内陆东部势力平衡格局与明朝在甘肃的失而复得
第二节洪建之际西北边疆由差缓至焦点之转变与甘肃镇初步建立
第三节明代甘肃镇制度与疆域变迁
第四节十五世纪初防御帖木儿帝国二道防线与宁夏镇建立
第五节明中后期“甘宁走廊”失控与宁夏镇疆域变迁
小结
第六章明前期核心边疆同质一体防御化与宣大二镇长城防御体系
绪论
第一节永乐年间蒙古高原政治变迁与明朝核心边疆防线内徙
第二节明前期宣府、大同军镇建立与最初所辖地域
第三节永乐时期核心边疆同质一体防御化与“关外”长城防御体系兴起
第四节仁宣时期镇守总兵制度之确立与关外长城防御体系之南移
第五节宣德时期宣大长城防御体系及其与火器普遍结合
第六节明中后期宣府、大同二镇疆域变迁与明末柳沟、阳和二镇析分
小结
第七章明中期辽东镇“边墙”始修与蓟州镇“战术长城”防御体系
绪论
第一节明前期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与辽东镇海陆边防内涵
第二节正统时期辽东边墙始修与捐弃辽河套之影响
第三节明中后期辽东边墙续修与辽东镇分河而治
第四节晚明辽东镇析分与辽东湾宁远、东江二镇长城防御体系
第五节明中前期蓟州镇关防镇守总兵制度与长城防御体系
第六节明后期蓟州镇总兵官权力变化与“砖木空墩”、“空心砖台”、
“战术长城”
小结
·下册·
第八章河套防御“弱点”与明中期延绥镇弃地守墙长城防御模式
绪论
第一节中国古代河套地缘政治变迁与明前期“弱点”特征
第二节明前期陕北地区差缓地位与军事经营
第三节明中期蒙古由“阴山走廊”进入河套与延绥镇移建榆林
第四节成化年间明军“搜套”战争与维持内核心边疆防线最初尝试
第五节“内政优先边防”观念与延绥镇“弃地守墙”长城防御模式
小结
第九章明中后期蒙古驻套与陕西、山西、临洮三镇内长城防御体系
绪论
第一节六盘山地理与陕西镇关防镇守总兵制度建立
第二节明代青藏高原经略与洮水流域临洮镇短暂设置
第三节山西镇关防镇守总兵制度与太行山后内长城防御体系
小结
第十章明后期东北亚海陆地缘政治与十七镇长城防御体系
绪论
第一节明后期京后长城防御体系与昌平、密云由蓟州、宣府之析分
第二节明后期蓟州势重分化与蓟州、永平、山海、遵化、通州五镇长城防御体系
第三节明后期太行山前四镇与“西关”内长城防御体系
第四节晚明东北亚海陆地缘政治变迁与渤海湾四镇防御体系
小结
第十一章明代九边长城镇守太监“外官化”与“三堂共政”军政体制
绪论
第一节明前期北疆镇守太监制度形成与军镇“内外相制”模式
第二节明中后期九边长城镇守太监制度推广与军镇三方鼎立格局
第三节明末九边长城镇守太监复设与“总督化”
第四节“监军”与“特务”——北疆镇守太监基本角色与职掌
第五节明代九边长城镇守太监“外官化”与职权范围
第六节明代九边长城镇守太监管理词讼、民政权力
第七节明代九边长城镇守太监军事权力
第八节明代九边长城镇守太监属兵
第九节明代九边长城军镇“三堂共政”军政体制内涵
第十节明代北边镇守太监历史地位——从与唐宋地方宦官对比角度出发
小结
第十二章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巡抚“军事化”与“以文制武”模式
绪论
第一节明前期布按系统、御史系统与地方军队
第二节土木之变前北疆地区文职种类与职权趋同
第三节土木之变后文官外巡使职“合流”与巡抚制度形成
第四节明中期九边长城军镇巡抚设置与职权
第五节明后期九边长城军镇巡抚“军事化”与文官军事体系建立
小结
第十三章明中后期九边长城总督制度与“一门两院三堂”军政体制
绪论
第一节土木之变前后北疆军镇文官提督制度产生与裁革
第二节明中后期河套战争与陕西三边总督制度
第三节明中后期北京东部防御一体化与蓟辽保定总督
第四节明中后期京师西部防御一体化与宣大山西三边总督建立
第五节明中后期九边长城总督职权与“一门两院三堂”军政体制
第六节晚明九边长城军政资源整合与经略、督师、提督九边名目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