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河西走廊的古长城

摘要: 河西大地,是一片神奇又壮阔的土地。丝路的光华、长城的守望、民族的交融,让它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卷中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河西走廊,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古代中原王朝的一只手臂,张中国之掖,护西部疆域。而保护这只手臂的,则是长城。长城早已是河西走廊无处不在的象征。在这里,长城既是关口,也是开放的门户。凝望河西大地,长城纵横、巨龙盘旋 ...

河西大地,是一片神奇又壮阔的土地。丝路的光华、长城的守望、民族的交融,让它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卷中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河西走廊,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古代中原王朝的一只手臂,张中国之掖,护西部疆域。而保护这只手臂的,则是长城。长城早已是河西走廊无处不在的象征。

在这里,长城既是关口,也是开放的门户。凝望河西大地,长城纵横、巨龙盘旋,现存汉长城1507公里、明长城1738公里,堪称是一座巨大的“长城博物馆”。长城不仅汇聚了中国历代古人的智慧与汗水,还凝聚起中华人民勤劳勇敢的文明与精神。直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在历代长城的遗迹中领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意志和力量。


丝路保障 河西边塞

在甘肃大地上,顽强不屈的汉长城,屹立于戈壁沙漠之中,如蛟龙蜿蜒,气势不凡。自汉以来,河西就是古代中原王朝西北边防的战略重地,因此有“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的说法。从那时起,伴随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凿通,河西广阔的土地上,就开始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史书》记载,汉代从令居(今永登)向西北,经居延海、金塔、酒泉、嘉峪关北,延至玉门、瓜州、敦煌,直至罗布泊,修筑了河西到新疆的长城。

汉长城在嘉峪关以西,基本上是沿着疏勒河流域修筑的,一些地域仍然有明显的遗迹,所以我们称它为疏勒河流域的汉长城。

甘肃的汉长城,因军事防御之需要而分段建造,故其制不一。大体上是先设亭障,再视地势之需要而筑墙垣,但总体上仍能连成一线,形成一个整体的军事防御报警系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它的重要特点。起沙土夯墙,并夹杂红柳、胡杨、芦苇和罗布麻等物,以黏接固络,坚固异常。内侧高峻处,燧、墩、堡、城连属相望,所谓“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

悬壁长城

疏勒河流域的汉长城,从玉门饮马农场蜿蜒向西,沿布隆吉、桥湾,再经西湖越柳敦公路进入敦煌北部的哈拉诺尔,过玉门关、河仓城折向西南,抵达榆树泉盆地,全长约400公里。

疏勒河流域的汉长城中,敦煌西北部玉门关以北盐池湾到马圈湾约11公里的长城,应该说保存最为完整。这段汉长城已经得到了有效保护,周围安装了铁栅栏,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识,几处点燃烽火所用的“大苣”遗迹也避免了被风沙吹散的隐患。整段长城残高多在1米以上,最高处达2.95米。沿着这一线向西北行进,可以看到汉长城的遗迹若隐若现,个别地段被风沙吹成了“鱼脊形”,大多数有明显的痕迹。从这些遗迹尚存的汉长城走过,历史的风霜扑面而来。

西汉取得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权后,强化了对重要河流、绿洲、隘口的防务,在这些地区驻守兵卒,修建城堡,设立军事基地,这些城堡和军事基地又与横贯边塞的长城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缜密的防御体系。从金塔县城向西,绿洲散尽,无垠的戈壁上,黑河时隐时现,在经过一系列的烽燧和城堡时,我们深刻感觉到,在岁月的深处,在那个冷兵器时代,黑河牢牢地控制在了一个缜密的军事防御设施之内。

据专家推断,肩水金关始建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至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衰落约在王莽末年。这一时期,汉王朝已经开始在河西走廊置官开渠、移民屯垦、经营西域了。肩水金关位于甘肃省金塔县城东北152公里的黑河东岸,肩水金关故址属居延遗址一部分,为汉代烽塞关城,是进出河西、南北通往的咽喉,取名金关,含有“固若金汤”之意。故址四周是戈壁荒漠,有零星适宜耕种的土壤,也有极少耐旱植物生长。

提及河西汉长城,必然要提到的是敦煌境内的“阳关”“玉门关”。王维的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出了多少朋友、亲人面对分别的无奈,不知从何时起,一座关口竟成了离别的代名词。而“玉门关”的名字,既给人以丝绸之路上驼铃叮当、满载丝绸美玉的驼队穿行而过的遐想,又给人“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凄凉之感。

当时光的巨轮飞速旋转,两千多年过去,物换星移,当时存在于长城边上的人和事早已远去,但那倔强着傲然挺立在河西大地上的汉长城,如一本跨越千年而写就的史书,真实地记录了当年的辉煌与荣光……


明代边墙 天下雄关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织,荡起滔天的尘烟,漂浮于河西走廊的天空……

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虽经过数次讨伐元朝残余势力,但直至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北元正式灭亡,蒙古贵族始终没有臣服。经过动荡分裂,最有实力的鞑靼和瓦剌先后崛起,经常侵扰明朝北边,河西地区地处西北边疆,首当其冲。因此,明朝政府就开始全面布置军事设施,加强河西防务,巩固西北边防。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明长城如苍茫巨龙横亘在河西大地上,承担起它的历史使命!

河西走廊明代长城分布在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和嘉峪关等6个市州,起自永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古浪县、凉州区、民勤县、永昌县、山丹县、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肃州区,止于嘉峪关市讨赖河北岸。

河西明长城的修建始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修筑嘉峪关关城,迄于万历年间,历时200多年。

明洪武五年,冯胜扫平河西,在班师凯旋途中,经过河西走廊最狭窄的嘉峪塬附近,他立马山前,慧眼如炬,以一个军事战略家的眼光选中了嘉峪山西麓建关,从此,一座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壕外有墙的绝世雄关便屹立于炎炎黑山与巍巍祁连之间,它南北走向的明墙和暗壁,更是像一位巨人伸出双臂牢牢地扼守住丝绸之路的咽喉。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我国现存长城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其防御设施的缜密程度无与伦比,其“天下雄关”之名更是当之无愧。

嘉峪关关城

嘉峪关境内共有长城墙体26段43.62千米,关隘城堡8座、敌台烽火台49座、壕堑6段。形成了以关城为中心,长城、城台、烽燧、墩台,星罗棋布、结构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和通讯体系。

遥望嘉峪雄关,敌楼、角楼、阁楼、箭楼,楼阁纵横、壁垒森严;内城、外城、瓮城、罗城,城内有城、重城并守。作为标志性建筑,光华楼、柔远楼、嘉峪关楼从西往东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飞檐凌空、气势夺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城池建筑史的缩影和延续,被著名长城学专家罗哲文称作“长城沿线最美的风景”!

当地的老百姓流传着这样一句格言:“先有嘉峪关,后有明长城”。表达了人们自豪的心情,史实也的确如此。筑于明朝初年的嘉峪关,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它与山海关遥遥相对,都有“天下第一”之称,但嘉峪关年代更早,历史更悠久。

雄关如铁,长城主宰。巍然屹立的嘉峪关,是河西走廊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国长城的瑰宝。

山丹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对长城的修筑更是不遗余力。今天,当我们看见那些斑驳的黄土高墙,它仍然具有不可抵挡的震撼力。

山丹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南以祁连山的冷龙岭与青海为界,北部通过阿拉善台地与内蒙古接壤。山丹境内的长城,基本上是黄土夯筑,就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西民居中普遍出现的“打墙”,在木头夹板中填入较有黏性的黄土,一层层夯实,一层层加高。只不过长城要比一般的“打墙”厚得多、高得多。这样的长城大部分是明代修筑的。最让人叫绝的是,在山丹,有一段长约百公里的保存较为完好的长城,这段长城东起绣花庙,西至县城以西的东乐镇,这在其他地方不多见。还有让人叫绝的是,在山丹新河一带,有一段明长城呈双列并行,烽墩相连,甚是奇特,当地人称之为双长城。最近几年,考古工作者踏遍山丹的长城遗址,发现了汉长城与明长城比肩而行的情形。

张掖山丹段古长城

历代修筑长城,一般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修整、补充、完善,从而进一步强化军事防御功能,而在山丹出现的汉明长城并行的奇观,可能是因为特殊的防守需要。但是不管怎么推测,专家们说,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有这么多的“令人叫绝”和“独一无二”,山丹的长城,更应该让世人目睹。

乌鞘岭是河西走廊的门户,乌鞘岭上的长城、烽燧、营盘较多。发源于乌鞘岭西南冷龙岭、海拔2000米的金强河,在乌鞘岭下向东流去,是乌鞘岭上重要的水源。其南北两岸的长城、烽燧遗迹处处可见。金强河北岸的缓坡地带,有营盘的残迹,由于长期的风雨剥蚀,其形制模糊难辨;南岸的田野中,有一高大的烽燧,当地人称“大墩”,高约6米,据当地人介绍,早些时候,这墩有20米见方,上面有四合院式的房屋20多间,是驻扎军队的地方。

武威古长城

金强河一带,古称金强驿,天祝至乌鞘岭,有许多破败的城墙遗址,还有一段保存较为完好的长城,残高约4米。过乌鞘岭,经暗门村,沿庄浪河西岸,向东南蜿蜒而行的长城,尚残存夯土城墙的遗迹。

河西大地上的明长城,最早的600多年,最晚的400多年,它们既延续了汉代长城的严密布局,又有着自己的不同规划与走向,将大明王朝的严谨、野心与无奈都刻在了蜿蜒曲折的长墙之上。


文化符号 守望和平

祁连苍苍,弱水泱泱;长城迤逦,瀚海茫茫。从东到西,无论是搁浅于大漠戈壁深处的汉长城,还是巍峨壮丽的明长城,从河西古长城诞生的那一刻起,一直都扮演着促进民族交流的桥梁和纽带的重要角色。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据记载,各国贡使沿着河西长城,一路逶迤前行,一切食宿、路途费用皆由政府提供。在长城的各个关口,从进关到出关,都会受到盛大而隆重的接待。

敦煌市境内的大方盘城遗址(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从河西长城的恢宏壮丽,我们读出了“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顽强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

河西长城,华夏历史的丰碑。在这座丰碑上,铭刻着无数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印记,浸润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劳动人民的无限智慧,也记录着长城内外多民族交流融合的生动过往。

河西长城,巍峨的建筑,悠久的历史,如同一本教科书,传承着“自强不息、众志成城、坚韧不屈、守望和平”的长城精神。

茫茫河西大地,长城或穿行草原,或越过河谷山地,或横跨戈壁沙漠,它们虽然孤独寂寞,但它们书写过文明的奇迹。河西古长城之美,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智慧;展示了中华民族心怀天下的宏伟气魄;展示了中华民族包容万物的文化自信!

 来源丨甘肃日报(文/张晓燕)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