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四川文物》2021年第2期目录

摘要: 考古中国青海民和县寺沟峡岩画调查简报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民和县博物馆摘要:2019 年,丝绸之路南亚廊道调查队在青海省民和县寺沟峡内发现了 4 幅 6组个体 102 个岩画,并对岩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测绘和数字化扫描。从整个岩面的制作技法来看,有直接磨刻法和敲凿法。岩画主要以抽象图案为主,有少量人像、持物人物、鸟等具象形象 ...


考古中国

 青海民和县寺沟峡岩画调查简报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民和县博物馆

摘要:2019 年,丝绸之路南亚廊道调查队在青海省民和县寺沟峡内发现了 4 幅 6组个体 102 个岩画,并对岩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测绘和数字化扫描。从整个岩面的制作技法来看,有直接磨刻法和敲凿法。岩画主要以抽象图案为主,有少量人像、持物人物、鸟等具象形象。其形象与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彩陶图案纹饰相似度较高,与中原地区岩画有着密切关系,为研究官亭盆地早期文化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关键词:岩画;官亭盆地;青海;青铜时代

 

          重庆市武隆区土坎遗址东汉墓葬发掘简报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武隆区文物管理所

摘要:2006 年 2 月至 5 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武隆区文物管理所对武隆区土坎遗址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 26 座,除 M19 为明代墓葬外,其余 25座为战国至东汉时期墓葬。其中,东汉中晚期砖室墓 2 座、石室墓 1 座,均为带甬道的单室墓,随葬品基本组合为釜、罐、钵以及各类明器,在墓葬形制、器物组合等方面与峡江地区的同时期墓葬基本一致。这次发掘进一步充实了乌江下游东汉时期墓葬资料,凸显了乌江作为古代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廊道作用,对研究渝东南地区汉文化面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土坎遗址;东汉中晚期;砖室墓;石室墓

 

 陕西富县梨树窑子观音殿石窟调查简报

洛川县博物馆

延安市文物研究所

摘要:梨树窑子观音殿石窟形制属于陕北地区的小型单窟,有明确纪年题记,造像组合题材包括自在坐观音像、十六罗汉像以及天王像等,是陕北宋金时期民间开凿的具有代表性的小型洞窟。其自在坐观音像、罗汉像和天王像、老者像均雕在山形龛内,正壁为自在坐观音像、左右两壁为对称的十六尊罗汉像和天王像,已形成北宋时期陕北地区较为固定的石窟造像组合模式,是陕北地区不同于其他地区所独有的造像组合题材,反映了当时民众佛教的信仰情况。梨树窑子观音殿石窟的开凿工匠为史氏,有助于了解陕北地区宋金时期开窟造像匠人史氏雕刻的造像风格和技艺,为研究陕北地区及葫芦河流域的宋金时期佛教的发展以及佛教文化与艺术的传播,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富县;石窟;北宋

 

探索与研究

商周时期圈足铜器的三角形加强筋技术浅析

孙明(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摘要: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三角形加强筋技术主要用于觚、尊、簋、卣、壶、瓿、盘等圈足器的底部与圈足连接处,纵向延伸,上端较粗,承接铜器外底,下端向下延伸逐渐变细,多为等距或对称分布。加强筋的大小、数量多少的设置,根据器形因器而异,铜觚器体修长,圈足较高,加强筋多为 2 条或 4 条,纵向延伸较长,而铜簋、方彝等,底部面积较大,圈足粗矮,加强筋数量相对较多,纵向延伸较短。三角形加强筋技术起源于商代早期郑州商城陶鼎、铜鼎鼎耳与口沿连接处采用的加强筋技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比较盛行,延用至春秋早期。商代晚期圈足铜器上使用较多,但又不仅限于圈足器,部分带鋬器,如爵、斝等,鋬的两端与鋬下腹壁连接处也有发现。其功能在于防止铸件连接处因凝固收缩的应力作用而出现裂纹,强化圈足器器底与圈足之间连接接。

关键词:三角形加强筋;铸造技术;青铜器;商周时期

 

论商周之际的乳钉夔纹盆形簋——关中地区先周时期铜器群探索之三

李宏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摘要:乳钉夔纹盆形簋主要出土于关中地区,是探索先周文化铜器群的重要研究对象。根据乳钉、夔纹特征及其组合关系可判断乳钉夔纹盆形簋的年代上限为殷墟文化第四期。根据纹饰特征可将关中地区商周之际的乳钉夔纹盆形簋分为三式,Ⅰ式的年代上限相当于殷墟文化第四期早段,Ⅱ式的年代跨先周晚期至西周初年,Ⅲ式的年代为西周早期。Ⅱ式簋主要出自关中地区商周之际的中小型墓葬,其背后反映的是关中地区在先周晚期的社会复杂化,中小贵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为西土集团的崛起奠定了重要的礼制基础。乳钉夔纹圆鼎也是探索先周文化铜器群的重要对象,与乳钉夔纹盆形簋的关系密切,两者以一鼎一簋方式构成的随葬铜器组合有可能早至先周晚期。随着西土集团的东进灭商,乳钉夔纹盆形簋和乳钉夔纹圆鼎在东方地区的出现已晚至西周早期。

关键词:乳钉夔纹;盆形簋;先周文化;商末周初

 

“匀蜀金”玺印考

                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

摘要:《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古玺印选》著录一枚“匀蜀金”玺印,其“匀蜀金” 之“匀”应读为“钧”,“钧蜀金”指三十斤蜀地生产的铜、银等金属块。由于该玺印的印纽为銎形,表明它是一枚烙印,其用途当是在蜀地生产的三十斤金属块或封缄上戳打印记。至于该玺印的国别,因为其文字具有比较明显的晋系特点,所以它应系战国时期的三晋而非燕国玺印。

关键词:匀蜀金;晋系;玺印;战国

 

石寨山文化农业述略

  和 奇(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摘要:以考古发现及既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可对战国秦汉时期滇池区域石寨山文化农业面貌进行讨论。石寨山文化有完整的农业技术体系。该文化居民有一套完整的以锄、铲、镰、斧等为代表生产工具体,且工具种类的使用具有倾向性,牛耕还尚未运用到农业生产中,稻、麦、粟复种的作物结构已形成,掌握一定的灌溉以及粮食储存技术,并且还可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农业仪式。

关键词:石寨山文化;农业;技术体系

 

青铜瓶考识——以包山楚墓出土的“直颈平肩器”为中心

                王 宏(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摘要:瓶是常见于先秦至汉代文献中的一种器物,出土青铜器中也有若干自名或者被学者定名为“瓶”的文物,但是这些器物要么名不符实,要么形制特殊,并未呈现出有规律的形制特征。1986 年湖北荆门包山 2 号楚墓出土的青铜直颈平肩器,为解决“瓶”的定名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从器物的形态、功用以及在墓葬中的组合等方面综合分析,可以证明该类器物应该就是文献中所说的“瓶”。这种青铜瓶目前所见有 16 件左右,主要流行于战国时期。西汉早期以后,青铜质地的瓶走向了消亡,汉代的瓶多以陶质为主,为生活实用器,往往与井、灶等配套出土。另外青铜瓶在青铜礼器中的地位很高,其在形制上与战国秦汉时期流行的蒜头壶、青铜锺、投壶、等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关键词:包山楚墓;直颈平肩器;青铜瓶

 

四川博物院藏清道光拓西汉扬量买山记拓片探微

胡 蔚(四川博物院)

摘要:现藏四川博物院的清道光拓西汉扬量买山记拓片,从内容与文字风格上证

实了扬量买山石刻并非伪刻。通过比对以及对拓片上题跋的研究,可知四川博物院所藏 3 张拓片只有清道光拓西汉扬量买山记拓片为原石所拓,其余 2 件为不同版本的翻刻。通过原拓与其它汉碑相关文字进行比对,对部分文字进行了释读,考证出刻石之人姓名应为“扬量”,厘清了历史上由于没有见到初拓本而造成的文字误读。

关键词:扬量买山记;拓片;汉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铜香炉——兼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熏香习俗

韩 茗(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摘要:魏晋南北朝铜香炉可分为熏炉和熏斗两大类,总体上为汉代铜香炉样式的延续和发展,而形制有所简化。装饰艺术方面有所创新,融合新的时代因素,与同时期的其他生活家居用品风格配套。尽管受到瓷器制造业兴起的影响,铜香炉仍在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一时期,熏香习俗更加普及,内涵更为丰富,生活用香和宗教用香在文献中有不少记载。香料、香具和熏香习俗也随着贸易和交往传播域外。

关键词:铜香炉;魏晋南北朝;熏香习俗

 

唐长孙楚璧墓志考释

 刘祥辉(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

摘要:长孙楚璧墓志追溯了长孙家族的基本历史,并描述了自己的官职迁转及家庭状况。志文中长孙晟的相关称号、长孙楚璧为长孙泽第三子等信息,订正了传世文献中的某些错讹。关于长孙楚璧子仪、子俊、子良三子的记载,为我们了解长孙无忌第四代增加了一些材料。另外,从墓主的任用流转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废王立武”事件对长孙氏家族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长孙楚璧;墓志;长孙无忌;唐代

 

宋代多层墓葬研究

吕瑞东(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多层墓葬是指在墓葬中构造出多个立体空间的墓葬形制。从层次结构上看,可分为三层和双层两类,以双层结构为主。这种多层构造最早出现在北宋中期,作为一种御赐的“地下石藏”来使用。在北宋晚至南宋初期,多层墓葬的形制和构造均发生一定的变化,隔层的功能也发生改变,但总体上仍可以看作是“地下石藏”的变形。到了南宋中期,多层构造的使用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层空间的实用性明显增强,出现葬人或密封防潮等利用方式。多层墓葬的结构和功能随着时代发展,其目的大多离不开对棺椁和尸体的保存。

关键词:宋代;多层墓葬;地下石藏

 

古蜀文明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四号祭祀坑的碳十四年代研究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年代学联合实验室

摘要:2020 年,广汉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祭祀坑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为解决祭祀坑的年代问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年代学联合实验室对四号祭祀坑开展了碳十四年代研究,得到6 个碳十四年代数据,经过贝叶斯统计树轮校正计算得到其埋藏年代有 95.4% 的概率落在距今 3148—2966 年的时间范围之内,属商代晚期。

关键词: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碳十四年代;商代;青铜文化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