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四川文物》2020年第5期目录

摘要: 《四川文物》2020年第5期目录中文摘要考古中国四川汉源县富林遗址发掘简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汉源县文物管理所摘要:富林遗址地处流沙河与大渡河汇合处下游左岸的二级台地上。197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2009—2010年,为配合瀑布沟水电站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地点在1972年发掘 ...



《四川文物》2020年第5期目录


中文摘要

考古中国

四川汉源县富林遗址发掘简报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汉源县文物管理所

摘要:富林遗址地处流沙河与大渡河汇合处下游左岸的二级台地上。197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2009—2010年,为配合瀑布沟水电站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地点在1972年发掘点北约30米处,实际发掘面积270平方米。共发现石制品582件,包括石核、石片、石叶、断块和工具。为研究川西山地大渡河中游汉源盆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汉源县;富林遗址;石制品;小石器传统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青关山一号建筑基址的发掘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摘要:2005年、201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两次对三星堆遗址青关山台地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一号大型建筑基址,窄长方形的平面形状、以红烧土夹杂卵石为墙基的做法在成都平原较为少见,面积更是排同时期中国南方地区首位。青关山一号建筑基址的发现,为认识三星堆遗址的建筑技术、聚落结构以及社会体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料。

关键词:三星堆;青关山;建筑基址;发掘

 

成都市青羊区羊市街东口元代沟渠遗址发掘简报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青羊区文物管理所

摘要:2016年10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青羊区文物管理所对青羊区羊市街17号工地开展了勘探和发掘工作,清理了一条元代的大型砖砌沟渠。沟渠内的出土物以瓷器居多,器形包括碗、盘、盏、洗、杯、钵、罐、瓶、注壶、器盖、动物塑像等,窑口产地可辨成都琉璃厂窑、乐山西坝窑、彭州磁蜂窑、龙泉窑、钧窑、景德镇窑和耀州窑。除瓷器外,还出土有陶瓦当、铭文砖、花纹砖、罐、炉、瓶等以及少量”大元通宝“钱币”。目前成都城内所见的元代遗存很少,这批考古发现对于探索元代成都的城市建设、社会生活、商品贸易流通等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成都市;元代;沟渠;瓷器


探索与研究

齐家文化及相关遗址出上双大耳罐研究

甄 强   马 骞(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

卢璐 ( 成都市博物馆)

摘要:双大耳罐是分布于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中极具特征的标识性器物。通过对双大耳罐进行系统的类型学研究,结合地层关系、形制特征,将其划分为四期七段,并梳理出双大耳罐产生、壮大、鼎盛和衰落的发展演变进程。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周邻文化出土双大耳罐的详细对比,较为深入地探讨了齐家文化双大耳罐的源流、影响、用途等问题。齐家文化双大耳罐来源于菜园文化,向外输出到客省庄二期、西城驿和朱开沟文化的地域范围,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北地区青铜时代游牧民族双耳罐。双大耳罐主要用途为饮水(汤)器和墓葬随葬品,兼或产生了明器化的现象。

关键词:齐家文化;双大耳罐;类型学研究;分期

 

中原地区夏商时期农业结构的考古学观察

郭荣臻(郑州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对巳有植物考古数据的系统分析表明,中原地区夏商时期的粮食作物组合包括粟、黍、稻、小麦、大麦、大豆、宽豆属等,不同区域、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不同聚落在农业结构上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农业结构的异同与所在聚落的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等因素关联密切,也可能系现阶段考古工作及植物考古局限性所致。作为农业复杂化的重要组成,以多元作物结构为基础的生业系统为本区社会复杂化乃至早期文明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并对后世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中原地区;夏商时期;农业结构;生业系统;农业复杂化

 

商周时期川南地区与成都平原的考古学文化交流

王彦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摘要:川南地区商周时期遗存可分为三期4段,一期1段包括三星遗址一期1段、市荣和桃坪遗址,二期2段包括沙溪遗址一期1段、朝阳、王华和平阳遗址等,三期3段包括沙溪遗址二期2段、三星遗址二期2段以及斑竹林遗址等,三期4段包括沙溪遗址二期3段、三星遗址二期3段, 年代依次相当于殷墟三期、殷墟四期、西周早期和西周中期。蜀文化在一期1段和二期2段大量进入青衣江流域以及大渡河流域的三星遗址,从而形成蜀文化在两地的地方类型——沙溪类型和三星类型,而自三期3段开始蜀文化便被本地文化所排斥而迅速退出,但相关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较为密切,并导致金沙江流域出现了祖源为蜀文化的类蜀文化遗存。

关键词:川南地区;成都平原;蜀文化;商周时期


出土日名青铜器所见周初殷遗政策

刘逸鑫(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摘要:西周初期,使用日名青铜器的主体为股遗民,通过整理归纳所有具备地理信息的晚商至西周的日名青铜器,可知西周中后期日名青铜器的消亡原因难以直接归结为周人的文化抵制,其根本在于周初“分封迁股,离散强宗”的殷遗政策。

关键词:日名青铜器;殷遗民;分封迁徙;殷周变革

 

湖南宁乡炭河里古城出土陶鬲研究

刘俊男 易桂花(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摘要:湖南宁乡炭河里商周古城出土的几件陶鬲不应是西周晚期或战国早期鬲,从地层来说, 它们属商末周初地层;从类型来说,与江西九江神墩、湖北圻春毛家咀等商周遗址所出鬲有相似之处,又演变为双堰塘的鬲。而神墩遗址的碳十四年代印证了其自身商晚期的时代,双堰塘遗址的碳十四年代也证实了其自身周初至周中期的年代。楚式鬲虽然总体来说是二里头文化三期以来即受中原文化影响并结合南方鼎的风格而生,而商末周初之时早期楚式鬲有一个从东而西的推进环节。

关键词:楚国;陶鬲;炭河里遗址

 

北朝至宋代墓葬出土地轴的考古学研究

卢亚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摘要:在系统梳理北朝至宋代墓葬出土地轴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考古类型学与分区分期研究,可知北朝至唐代,地轴主要出土于山西、河北、天津、辽宁等北方地区,集中发现于山西长治,即唐代潞州与河北道地区;五代至宋,地轴主要在南方地区发现,集中出土于成都附近地区,浙江、湖北、福建亦零星出土。地轴传播的背景,是与唐初建国元从、五代时河北河东军人等政治文化集团与人群的迁徙密切相关。

关键词:地轴;神煞俑;时空分布;唐建国元从及其后裔

 

元明墓葬出土“日”“月”铭文牌饰考

葛林杰(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摘要:目前,元明墓葬发现“日”“月”铭文牌饰共11例,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湖南、四川四地,墓主多为元末江南农民起义领袖或明初开国功臣的亲属及后裔。通过对形制、铭文、流行地域及墓主身份的考察,可知“日”“月”铭文牌饰并非既往认为的明教信仰影响下的随葬品,而是分别代表了道教中的太阳、太阴形象,其功能是帮助死者赦免生前罪孽,安镇尸魂,炼精塑形,长生升仙。

关键词:元明墓葬;日月牌饰;太阳;太阴;道教


古蜀文明 

三星堆遗址青关山—号建筑基址初探

杜金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摘要:三星堆遗址青关山一号建筑基址是一座具有上下两层建筑的楼阁式建筑,属于商代最高规格的宫殿建筑,可能是当地最高统治者处理政务和举行重大典礼的礼仪建筑。它体量宏达,结构复杂,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彰显了很高的建筑水平,体现了使用者的尊贵身份。三星堆大型宫殿建筑的发现,是三星堆城址考古史上里程碑式重大考古成果。它极大地丰富了三星堆商代城邑文化内涵,对于正确认识该城址的性质和价值,研究我国早期文明发展模式与进程,提供了珍贵资料。

关键词:三星堆遗址;大型宫殿建筑基址;楼阁建筑


英文摘要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