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四川文物2008年第5期

摘要: ●封面器物介绍雍城遗址出土的筒瓦和瓦当烧结块 这件筒瓦与瓦当的烧结块于2005年冬在位于雍城遗址范围内的豆腐村战国时期陶质建材作坊中被发现,具体出土的遗迹单位是该作坊区专门堆弃遴选出废品的壕沟,形状很不规则,由数件带有凤鸟纹瓦当与筒瓦粘连在一起,形成变形、扭曲的烧结块,这是该窑址内发现最大和最为典型的烧成废品。该烧结块的大小为长65、 ...
 ●封面器物介绍
雍城遗址出土的筒瓦和瓦当烧结块
    这件筒瓦与瓦当的烧结块于2005年冬在位于雍城遗址范围内的豆腐村战国时期陶质建材作坊中被发现,具体出土的遗迹单位是该作坊区专门堆弃遴选出废品的壕沟,形状很不规则,由数件带有凤鸟纹瓦当与筒瓦粘连在一起,形成变形、扭曲的烧结块,这是该窑址内发现最大和最为典型的烧成废品。该烧结块的大小为长65、宽60、高径15厘米。它是当时窑工将很多干透的带瓦当筒瓦坯相互叠压装入窑内焙烧时,由于火候没有把握好,使窑室内温度或局部温度过高,造成部分瓦坯变软、流变,进而相互粘结成块,最后作为废品而被扔弃。该烧结块结构的瓦色青灰,密度较大,质地坚硬。筒瓦、瓦当虽已烧结变形,但是它们之间仍然留有一些缝隙,能明显判断出瓦当和筒瓦的印迹,露头的几件瓦当虽已变形,但还能辨别其纹饰为动感强烈、奔走欲飞的凤鸟纹。这件特殊文物的发现不仅为我们确认雍城内制陶作坊区提供了实物资料,同时对研究当时制瓦、烧瓦的工艺和方法有一定价值。该烧结块其整体流变自然,没有人为痕迹,有自然之美,加之瓦当上呼之欲出、动感强烈的凤鸟纹使得烧结块具有了人为艺术与自然美完美结合的艺术魅力。
 
西汉“甘泉宫”瓦当
    名品“宫”字瓦,近有学者释出内含“甘泉宫”三字。既是西汉武帝前后的重要文物,亦反映了西汉瓦当文字处理的高超水准。现该瓦流存于海外。
 
目录
 
●田野收获
雍城秦汉瓦当艺术    田亚岐、景宏伟   (013)
    在秦国近六百年的历史上,先后建有八座都邑,雍城是其中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座。秦在雍城逐渐确立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地位,为争霸中原及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因为雍城重要历史地位,所以它的大型宫殿建筑数量众多,规模宏大。现在虽经历沧桑磨炼,地面建筑荡然无存,但是留在地下的建筑遗址和大量建筑材料就是当时宏大建筑的有力证明……
 
马氏庄园窑洞民居的文化艺术内涵   周俊玲、陈剑强   (026)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一种传统民居,因其冬暖夏凉、经济实用而绵延流长。陕北米脂县马氏庄园不仅包含秩序之美、和谐之美等元素,而且蕴藏着崇尚儒学的村风民俗和唯变所适的辩证思想,研究这一传统民居建筑对于展现其美的元素,服务于黄土高原的人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物丛谈
南京出土六朝瓦当刍议    刘金祥   (032)
    南京地区出土的六朝瓦当品种丰富,主要有云纹、人面纹、兽面纹、莲花纹瓦当等类型,它们以其鲜明的时间性、地域性,成为南京六朝时期文化的重要象征。南京六朝瓦当纹饰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自成体系、地位独特,对同时期北朝、高句丽、百济乃至后世隋唐的瓦当艺术均产生有一定影响。
 
瓦当佛韵    王锐、麻元彬   (036)
    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在中国广大地区流传开来,在皇家的大力提倡与积极参与下,全国各地广建寺院,开窟造像,参禅礼佛之风盛行。佛教的力量不仅开始渗透人心,而且也渗入到了大众生活的许多层面,佛像瓦当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佛像瓦当作为建筑的一种局部构件自然无法与那些精致且巨大的石雕和泥塑佛造像相比拟,但在小小的方寸之地,它同样“低徊浅唱”着相同的佛韵。
 
十二生肖铜镜初论    后晓荣、罗贤鹏   (041)
    铜镜是中国古代人照面饰容的器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各时段铜镜的时代特征相当明显,其镜背所装饰的各种花纹和铭文实际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尚等有密切的关系。在众多类型的中国古代铜镜中,出现于隋、盛行于唐、延续至宋辽,直至明代的生肖铜镜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此类铜镜出现的背景,以及持续时间久远的原因与人们赋予此类铜镜的特殊功能有很大关系。目前有关生肖铜镜的讨论不多,除孔祥星等作了初步论述外,几乎没有专门的讨论。本文将在收集整理历年各地考古出土的十二生肖铜镜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记载,展开相关讨论。
 
从青铜器纹饰看中国传统装饰美感    党蕊   (046)
    中国青铜器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其间青铜器的装饰风格从凝重庄严转向了朴实、简洁,同时青铜器的社会功能也从祭祀用的礼器逐渐转变成实用器具。青铜器的纹饰则由庄重的饕餮纹、夔纹到富有韵律的窃曲纹、环带纹,再发展为清新的蟠螭纹、宴乐纹、攻战纹等。
 
●理论新篇
顽石老玉、古陶陈茶——谈造型艺术之形质品味    杨晓阳   (049)
    一直以来,我认为中国的艺术是最发达的,是世界艺术各种形态中成就最高的一种形态。从原始进入文明直到现在,并未经过西方幼稚的、以科学为目标的低级阶段,而是延续了人类表情达意直到大彻大悟后不停留在表现所见所闻、向更高的天马行空般的精神、观念和理想境界探索。她是自觉和不自觉的,她是既感性又理性的,她不是西方很长一个阶段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而是以社会学为基础的表情达意的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求着“形、质、品、味”的最高无穷的境界。
 
陕西出土的古代玉器·夏商周篇   刘云辉   (053)
    1999 – 2000年,陕西省的考古工作者在商洛发掘了商州市东龙山遗址,在该遗址内,首次发现有明确考古地层关系的夏代玉器。
    虽然,目前陕西出土的夏商玉器数量较少,但是西周玉器数量众多。这些玉器涵盖了玉礼器、装饰器、实用玉器、葬玉四大类,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李嵩《四迷图》初考   杨休   (069)
    《四迷图》流落东瀛,或为宋明之事。日本贵族多痴迷中国文物,其间中国文物流入日本者甚多。此图于画史中五载,盖因已入日本之故。或于日本著录中可稽此图,当待日后考证。然此图经张大千、王季迁两位巨擘鉴藏,今人定会视同拱璧,列为国宝。
 
戴本孝《黄山图》解读   邱才桢   (072)
    黄山画作是否总是呈现“可居可游”的真实的游赏空间?山水画作的形式构成层面是怎样承载着画家的趣味、情操的观念的?或者说,我们在作品与画家观念之间,阐述具有多大的可靠性?本文通过对晚期清初画家戴本孝《黄山图》的解读,试图回答以上问题。
 
●藏品撷粹
四海来尊、丹青写照——唐代蕃人画的样式及其功能初探   范淑英   (080)
    蕃人画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以描写外国或外族人物及异域风土人情等内容为主的绘画形式,此种人物画题材在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唐代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形成目录式和情节式二种类型、四种样式。这些绘画样式一方面展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真实面貌,成为唐王朝宣扬大唐威仪的手段,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人们对四海归一、天下大治的期盼。
 
华阴发现“杨宽”款“与华无极”瓦当    王丽红   (086)
    “与华无极”瓦当是陕西省华阴地区所特有的一类汉代文字瓦当品种,此瓦当是一极为罕见的带手写“杨宽”背款的“与华无极”瓦当。
 
古陶文明博物馆藏瓦掇英    路东之   (087)
    古陶文明博物馆是座落在首都北京,得到国家文物局指导和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成立的第一批民营博物馆之一。在任继愈、李学勤、李伯谦、刘庆柱等一批知名学者的关怀帮助下,逐渐形成了有相当质量与数量的瓦当、封泥、彩陶、陶俑、古砖等系列收藏,受到了海内外广泛关注。本期刊发了该馆收藏的重要秦汉瓦当标本,并邀请路东之馆长以诗句形式,阐述有关标本的征集、著录、研究等学术内容。作为一种学术文字的别体,以飨读者,以荣学林。
 
“永生”的剪纸贴花    钟国昌   (094)
    在宋代的瓷窑中,有两个以烧制黑釉茶盏(碗)而闻名于世的窑口,它们分别是福建的建阳窑和江西的吉州窑。其中,吉州窑以创烧了剪纸贴花及木叶纹黑釉瓷而鹤立瓷坛。
 
●书苑漫步
瓦文入印浅说   魏杰   (097)
    瓦当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建筑材料,不仅具有一般建筑材料的使用价值,又因当面装饰有丰富的纹样,别具艺术价值,受到美术家的关注。尤其是秦汉文字瓦当,因其随形就势的文字、富于变化的布局、古朴大气的造型以及寓意吉祥的文辞,更是被历代书法篆刻家所追捧和借鉴。
 
有情之图画,无声之乐章——小议中国书法·篆刻的欣赏    卢昉   (100)
    欣赏中国书法、篆刻,是一门学问。人们对于书法篆刻的兴趣和爱好,往往是出于对它们欣赏。其实,欣赏本身就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活动。
 
●考古英才
禚振西与耀州窑    王楠、曾智泉   (103)
    从1973年起,禚振西开始介入并主持耀州窑的考古发掘,在近四十年对耀州窑的研究探索与考古工作中,禚振西的名字已经与耀州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同时,耀州窑一系列重要的考古成果也将禚振西带上了发现与探索的人生旅程。
 
●博物馆建设
民间工艺博物馆的灯光设计    朱尽艳   (109)
    人们了解民间艺术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民间艺术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这是源远流长的手工艺的重要见证,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
 
●学术争鸣
“玉器时代”之我见    彭德   (111)
    “玉器时代”这个被考古界一些学者排斥的概念,能为中国考古提供新视角。考古学的涉及面广泛,应该有开放的姿态和不拘一格的度量,鼓励人们采用别的时代范式去切入。否则,考古将只会是考古学家顾影自怜的独脚戏。
 
《尊古斋瓦当文字》辨伪    陈根远   (114)
    《尊古斋瓦当文字》收录战国至唐瓦当拓本220种,其中绝大多数为战国至西汉各类瓦当真品原拓,但也有10品颇为可疑者,文中简单为之辨。
 
●调查报告
昭陵六骏被盗经过调查    王世平   (119)
    在二十世纪初,一股贪婪的中外势力乘乱世盗运昭陵六骏。除《什伐赤》等四骏在盗运中被截获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外,《拳毛騧》《飒露紫》二骏被盗者非法贩卖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自六骏被盗之日起,各界人士从未停歇过追讨流失国宝的努力,为此,他们对被盗真相做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以公正法理。王世平研究员曾于1985 – 1986年赴昭陵寻访目击者,并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写成这一篇调查报告。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