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四川文物2009年第2期

摘要: 目录●调查与发掘重庆云阳县明月坝遗址商周遗存发掘简报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 (3)【摘要】明月坝遗址位于长江北侧支流澎溪河南岸的明月坝台地上。经2000年发掘所获商周时期遗存分析,其上限为商代末期,下限为春秋战国时期或者更晚,其材料为三峡地区商周时期遗存的综合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关键词】云阳县; 明月坝遗址; 商周遗存; 简报四 ...
 目录
●调查与发掘
重庆云阳县明月坝遗址商周遗存发掘简报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   (3)
【摘要】明月坝遗址位于长江北侧支流澎溪河南岸的明月坝台地上。经2000年发掘所获商周时期遗存分析,其上限为商代末期,下限为春秋战国时期或者更晚,其材料为三峡地区商周时期遗存的综合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
【关键词】云阳县;   明月坝遗址;   商周遗存;   简报
 
四川青神县坛罐窑调查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   (10)
【摘要】青神坛罐窑是一处大型的古代窑址,烧制黑釉、酱釉、白釉、乳白釉、青釉等瓷器。坛罐窑的年代,上限可到北宋,下限可到元初,而以南宋器物为主。该窑址的发现,为四川古陶瓷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
【关键词】青神县;   坛罐窑;   宋代;   窑址调查
 
四川绵阳碧水寺藏“开元寺石佛”调查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绵阳市文物局   (16)
【摘要】200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绵阳市文物局共同对绵阳市境内的唐代佛、道教造像进行了综合调查并测绘,推测开元寺石制菩萨立像可能为观音或弥勒菩萨立像,时代为北周 ~ 隋,具有北朝晚期长安地区圆雕菩萨像的风格亦有部分北齐菩萨像因素。开元寺前身应为北周 ~ 隋 ~ 唐初的绵州振响寺。
【关键词】绵阳;   开元寺石佛;   调查
 
●探索与研究
庙底沟文化鱼纹彩陶论(上)    王仁湘   (22)
【摘要】庙底沟文化彩陶分类系统中,鱼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庙底沟文化的鱼纹有少量为写实图案,其次是抽象的几何化纹饰,更多的是完全几何化的纹饰。辨析这些几何化的与鱼纹相关的纹饰,证实庙底沟文化广泛流行的叶片纹、花瓣纹、“西阴纹”、菱形纹、圆盘形纹、带点圆圈纹等,大都是鱼纹拆解后重组而成,这些纹饰构成了一个“大鱼纹”象征系统。揭示这个隐蔽的“大鱼纹”象征系统,为真正理解史前彩陶的内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庙底沟文化;   彩陶;   鱼纹;   演变;   象征
 
古代西南地区“杖”制考     刘弘   (32)
【摘要】杖是出现在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种文物,它表明西南地区的一些民族在商周至秦汉时期曾有过用杖的习俗。在这种习俗中,杖是权利的象征物,巫师和拥有巫师身份的部落首领是杖的使用者。“西南夷”杖与“蜀”杖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原因是两者之间曾经存在过某种程度上的同一宗教文化背景,而两者的杖在数量上的多寡则源于古蜀国与西南夷诸族在社会结构上的差异。
【关键词】西南地区;   “杖”制考;   南方丝绸之路
 
重庆忠县石匣子楚墓考古研究    张庆久   (43)
【摘要】经近几年来的考古发掘,在重庆三峡库区忠县石匣子一带发现了一大批典型的楚墓。这批楚墓的时代最早为战国早期早段,是迄今为止分布在三峡地区最西边、最集中的一批楚墓。这批楚墓的发现证明,战国中期,忠县地区已纳入到楚国势力的控制范围。
【关键词】忠县石匣子;   楚墓;   考古研究;   分期
 
汉画“玃盗女”图补说    唐长寿   (51)
【摘要】芦山樊敏阙所谓“龙生十子”图,定名不妥。本文作者考察发现该图实为两个不同的题材,左面为“仙界宴饮图”,右面为 “玃盗女”
【关键词】樊敏阙;   “玃盗女”图
 
铜鍪小议    张懋镕   (53)
【摘要】铜鍪是巴蜀青铜中颇具特色的容器。从形制来看,属于实用器物。铜鍪的传播范围很广,除本土四川外,陕西、河南、湖北、广东等地均有出土。存在时间也很长,从战国早期直到东汉晚期。
【关键词】铜鍪;   巴蜀;   小议
 
魏晋南北朝男性美容现象窥探——“魏晋风度”下的男性美容现象     王麟越   (55)
【摘要】魏晋南北朝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之后的又一个思想文化异常活跃的时期。士大夫们追仙逐道、炼丹服药、扮演出世风范,并以风流自赏;一方面穿宽袍大袖之衣经久不洗,视“扪虱而谈”为高雅,另一方面又赶时髦,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实际上,他们是在以自己独具的行为方式表达内心世界,以对“异美”的追求来凸显人本的价值,而男性化妆美容正是其特有的表现之一。
【关键词】魏晋风度;   男性化妆;   窥探
 
南汉康陵的陵寝制度    张强禄   (60)
【摘要】南汉康陵是目前所发现的五代十国时期陵园建制最为完备的一处帝王陵寝,本文从陵园制度着眼,对比唐宋皇陵乃至五代十国其它帝陵和贵族墓葬,指出康陵虽然规模不大,却建制完备,个性突出。其整体布局沿袭唐代,但圆形方座陵台改变了汉唐封土以方为贵的传统,封土刷灰粉饰的作法为宋代皇陵所继承,陵前的廊式建筑则为唐宋皇陵所不见。尤其是方座陵台上的覆钵状包砖封土丘,是否与印度佛教建筑中的窣堵波有关?
【关键词】五代十国;   康陵;   刘龑;   陵制
 
达州出土的四方买地券考略    王平   (65)
【摘要】买地券是我国自汉代以来随同死者埋葬在墓中并反映死者对墓地购买和私人占有权属观念的一种明器。相当于现在的“土地证”。四川达州市共出土了4方,其中2方宋代,2方明代。这4方买地券从券文来看均属晚期买地券。
【关键词】买地券;   丧葬习俗
 
宋元外销瓷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熊翠燕   (70)
【摘要】宋元时期外销瓷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外销瓷的研究逐步走成系统化、成熟化。本文将我国宋元外销瓷的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这两个阶段的研究取得的成就与不足作了简要的评价。同时,对于瓷器外销的研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关键词】宋元;   外销瓷;   研究
 
广安明代兴国寺始建年代及相关问题    刘敏    (76)
【摘要】兴国寺“始于汉”说,经唐贞观和明代两次重建,是一座规模宏钜,保存完整的大木作建筑。因保护维修工作之需,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测绘。多种形式的斗拱与运用,形成了兴国寺的建筑特色;“有佛即寺”的臆断,造成了“始于汉”创的附会之说。
【关键词】兴国寺;   调查;   建筑特色;   始建年代
 
《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之碑》解析    黄清华   (79)
【摘要】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之碑石清朝乾隆年间大、小金川之役后的又一史事纪念碑,现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原大金川土司勒乌围官寨旧址上,是乾隆金川之役的又一历史见证。
【关键词】大小金川;   乾隆;   土司;   御碑
 
●文物鉴赏
略论成都近郊宋墓中的龙形俑    易立   (84)
【摘要】本文通过对成都周边一带宋墓所出龙形俑的考察,结合以往的相关研究,认为其形象并非四方之灵中的“青龙”,而可能与唐宋文献记载的“伏龙”有关,起护宅镇墓的功用。
【关键词】成都地区;   宋墓;   龙形俑
 
杨慎书法作品赏析    倪宗新   (87)
【摘要】杨慎为明中期的学者代表,其书艺之名为学博才雄之名所掩,加之先生半生流戍云南,其书迹已大多散亡,故明清以来对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鲜有专门的整理与研究。本文根据存世书迹、文献著录和升庵诸集等资料,对其书迹加以梳理与考证,以补杨慎书学资料之阙佚。
【关键词】明代;   杨慎;   书法
 
●文保技术
以柔克刚——传统木构建筑的抗震特性    庄裕光、唐明媚   (88)
【摘要】本文从传统木构建筑榫卯连接、斗拱、平面布局、侧脚、收分等方面分析其抗震特性,证明了传统木构建筑构造具有较强抗拒地震之能力。
【关键词】木构建筑;   抗震;   分析
 
从“5.12”地震论西部地区区域性文物中心库房建设    王锡鉴、都云昆   (91)
【摘要】“5.12”特大地震对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特别是位于地震带上的地区建设文物中心库房可能更加必要和紧迫。区域性文物中心库房是本行政区内达到国家馆藏文物保护环境要求的达标库房,集中代管本行政区内的珍贵文物,并具有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本文对西部地区区域性文物中心库房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了在此次特大地震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绵阳博物馆中心库房的成功经验,探讨了中心库房建设应考虑的技术因素等问题。
【关键词】“5.12”地震;   文物中心库房;   西部
 
●“三普”新发现
武胜县三溪渡槽    刘忠连   (96)
【摘要】
【关键词】
 
●文博简讯
商代青铜单翼铃在三星堆遗址陆续出土    敖天照   (69)
 
平昌县首次发现窖藏银锭    范涛   (96)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