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四川文物2010年第4期

摘要: 目录●调查与发掘绵阳市西山玉女泉摩崖造像调查报告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绵阳市文物局 (3)【摘要】:玉女泉摩崖造像位于绵阳市西山公园内,有造像31余龛。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绵阳市文物局联合对玉女泉摩崖造像进行了调查,本报告对此次田野调查的资料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初步探 ...
 目录

●调查与发掘
绵阳市西山玉女泉摩崖造像调查报告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绵阳市文物局        (3)
【摘要】:玉女泉摩崖造像位于绵阳市西山公园内,有造像31余龛。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绵阳市文物局联合对玉女泉摩崖造像进行了调查,本报告对此次田野调查的资料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初步探讨。
【关键词】:绵阳;玉女泉摩崖造像;调查

成都市新都区褚家村遗址发掘简报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都区文物管理所      (20)
【摘要】:褚家村遗址为小型聚落址,分布范围近6000平方米,遗址出土陶器均为日常生活器皿,石器为小型磨制生产工具,遗迹以灰坑为主,还发现有房址和零星墓葬。遗址陶器群可分为A、B两组,A组器物出于第4层及4层下的灰坑,以小平底罐、盆、瓮、高柄豆为基本组合,多为十二桥文化早期的典型器;B组器物出于第6层及6层下的灰坑,以绳纹花边口沿罐、宽沿平底尊、敞口圈足尊、喇叭口高领罐为基础组合,为宝墩文化三期晚段的常见器物。
【关键词】:褚家村遗址;宝墩文化;十二桥文化;聚落址

大竹县出土的明代铜器     大竹县文物管理所      (31)
【摘要】:1987年1月四川大竹出土了一批明代铜器,有铜爵128件,同方炉15件,锡器3件。从铜器铭文可知,这批铜器是专门用以祭祀孔子、四配和十二哲人。明末文庙被毁,被人转移埋藏于此。
【关键词】:大竹;明代;铜器;文庙;祭祀孔子

●研究与探索
论渭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极差        管小平(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博学院)      (35)
【摘要】:本文通过对渭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诸多聚落遗址的调查和分析,并据现有考古学资料,揭示出该流域聚落间不同社会阶段的发展水平以及差异性的规模化发展梯次,进而总结出渭河流域远古文化不同阶段的聚落演进状况,以及处于其中心地位聚落的历史变迁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渭河流域;仰韶文化;大地湾遗址;聚落极差;新石器时代

试论社会有序性的需求是夏国家建立的根本原因        许绍峰(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39)
【摘要】:关于夏国家建立的原因,一直是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致力于探寻的重要课题,学者们多从史前的战争和洪水在夏国家建立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或者将西方国家的产生模式与夏国家产生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夏国家建立的内在动力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讨,提出社会有序性的需求是夏国家建立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社会有序性;夏国家;建立;原动力

殷墟卜辞中的“归”       连劭名(首都教育学院)      (45)
【摘要】:殷墟出土卜辞中有“归”字,根据文献记载,巴东有归故城,归国的灭亡大约是春秋时期。本文便结合出土资料与文献记载,对卜辞“归”字作了考证与解释。
【关键词】:殷墟;卜辞;巴人;青铜器铭文

试论滇国出土文物图像中的怪兽形象      樊海涛(云南省博物馆)     (46)
【摘要】:本文分类介绍了滇国出土文物图像中形形色色的怪兽形象,对它们的不同文化渊源分别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它们中有的属于滇国地方文化的独特产物,有的则是和多种外来文化交流的结果。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存在是众多异域怪兽形象出现在滇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作者还将滇国怪兽与欧亚草原文化中的怪兽形象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它们分属不同的文化系统,两者间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
【关键词】:滇国;怪兽;文化渊源;文化交流

岭南战国秦汉墓的“柱洞”     郑君雷(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        (53)
【摘要】:岭南战国秦汉墓时常见有柱洞,其性质和功用较复杂,不仅与墓葬形制和棺椁结构有关,而且涉及若干值得探究的葬俗现象。本文依“封门排柱”、“椁盖顶柱”、“椁板壁柱”、“棺架立柱”、“甬道门柱”、“棺椁围柱”和“墓上表木和墓上建筑”逐一讨论。
【关键词】:岭南;战国秦汉墓;柱洞;葬俗

岭南腰坑藏及其族属研究        洪德善 (桂林博物馆)     (63)
【摘要】: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岭南地区腰坑葬俗经历了由出现到兴盛再到消失的过程。本文通过对岭南腰坑葬的分布区域、基本特征、典型器物等的研究,认为腰坑葬俗在岭南地区的盛行期在秦到西汉初期。盛行的主要原因是汉、越两种文化的冲突过程中,岭南越文化的凸显。腰坑葬的族属为西■,并认为南越是一个政治概念,而非族称。
【关键词】:岭南;腰坑;分布;盛行时代及原因;族属

汉代墓室壁画形态中的“频闪效应”       王 伟(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73)
【摘要】:相似性的连续排列是汉代墓室壁画形态结构组合方式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知觉式样使观者在视觉心理上产生了“频闪效应”,进而,使得本来静止的画面富有动感。
【关键词】:汉代墓室壁画;形态;结构;频闪效应

贺兰山岩画的存在论分析        王毓红、冯少波 (集美大学文学院)      (76)
【摘要】:贺兰山岩画是视觉语言的具体表述,在这一表述形式之外,它是无法存在的。这一表述形式本身具有生存论和存在论上的价值。无论是从被视知觉感觉到或经验到的意义和物体或现象来看,还是就贺兰山岩画自身生存的具体语境而言,整个贺兰山岩画视觉语言系统都可以被区分为独体岩画和合体岩画两个子系统。前者指内部有着一定结构关系的、相对独立存在的、意义相对完满自足的单个岩画形式,后者指由两个以上独体岩画形式结构的、相对独立存在的岩画形式。贺兰山岩画里绝大多数是合体岩画形式。
【关键词】:贺兰山岩画;视觉语言形式;独体岩画;合体岩画

武威雷台墓车马队列中牛车的位置及墓葬断代        谢晓燕        (83)
【摘要】:牛车,通俗地讲就是以牛驾驶的车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牛车的地位与乘车规格在牛舆礼制中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以牛车为中心的牛车仪仗佣群,是该时期墓葬所特有的现象。武威雷台墓中的牛车是墓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它对整个墓葬的断代提供着重要的信息。
【关键词】:武威雷台墓;牛车;铜车马队列;魏晋

白釉绿彩器的产生、发展与流向        易 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86)
【摘要】:以现有的考古发现看,白釉绿彩器的材料主要集中在北齐、唐、五代北宋(辽)三个时间段,本文考察了这一陶瓷品种在各个时期里的大致面貌,并简要探讨了其产生、发展及流向问题。
【关键词】:白釉绿彩器;产生;发展;流向

●考古人的回忆
1963年广汉月亮湾遗址发掘的回忆——纪念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五十周年     宋治民(四川大学考古系)     (92)
【摘要】:本文是对1963年四川大学考古专业1959级在广汉月亮湾田野实习往事的回忆;对发掘工作取得的成绩和意义、经验和教训提出来自己的看法;对此次发掘参加人员中已经去世的人们的怀念。
【关键词】:广汉月亮湾;四川大学考古专业;五十周年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