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文博》2021年第1期

摘要: 发现与研究1 新疆若羌县瓦石峡墓地考古发掘简报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2016年10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疆巴州若羌县瓦石峡镇南10公里处的沙漠中抢救性发掘墓葬4座,形制可分为竖穴土坑墓、竖穴独木棺墓两种,分属两个时代,初步推测为汉晋时期楼兰国至鄯善国的遗存。瓦石峡墓地地处丝绸之路南道要冲,从墓葬出土遗物反映出此期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丝绸之路 ...
 发现与研究

1


  新疆若羌县瓦石峡墓地考古发掘简报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6年10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疆巴州若羌县瓦石峡镇南10公里处的沙漠中抢救性发掘墓葬4座,形制可分为竖穴土坑墓、竖穴独木棺墓两种,分属两个时代,初步推测为汉晋时期楼兰国至鄯善国的遗存。瓦石峡墓地地处丝绸之路南道要冲,从墓葬出土遗物反映出此期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丝绸之路贸易繁盛。

2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西安市文物保护古研究院

  隋唐长安城东北角夹城及十王宅遗址2020年度发掘简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隋唐长安城东北角夹城及十王宅遗址位于隋唐长安城遗址东北部。2020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东城墙与夹城墙之间的道路南段进行了主动发掘,清理道路、车辙等遗迹,并解剖了东城墙墙基。本文即是对2020年度发掘工作主要收获的简报


3


  哈密地区烽燧的调查与初步研究  

  张 坤 程正荣 赵丛苍  


哈密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绿洲城市,历代在哈密留下了大量的烽燧遗址。本文依据考古调查资料,试图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哈密烽燧进行研究,区分不同的形制,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4


  洛阳地区汉墓出土陶明器上谷物文字的初步研究  

  朱歌敏  


本文对洛阳地区汉墓出土陶明器上书写的谷物文字进行了分类梳理,将其发展过程分为滥觞、鼎盛、衰亡三个阶段,并对各阶段特点加以总结。根据西汉晚期至东汉各种谷物文字数量的统计,可知当时已经形成了以粟、黍为首要作物的种植农业体系;与此同时随葬谷物及陶仓的广泛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观念。


探讨 · 争鸣

5


  孙家南头墓群周墓地分析  

  赵丛苍 祁 翔  


过对墓地分区和墓葬特征的分析可知,凤翔孙家南头墓群周墓地的墓主至少应由周系族群和广义的殷遗民组成,其中以后者居多。墓地结构反映出这一地区社会亲属关系结构至少分为三个层级。不同亲属集团的墓葬群同处一地,两大族群的文化相互影响。二者人群主体的等级普遍较低,但殷遗民中不乏地位相对稍高者。此外,西周晚期该墓地规模的缩小,很可能与周人对关中西部地区控制力减弱有关。

6


  西周王盂新解  

  韩 雪  


本文认为陕西扶风所出西周铜器王盂,乃周王为“蒡京中寝”所作“馈盂”。中寝即西周王后居住的中宫。馈,则表明该盂为周王正配司掌馈食供养所专用。此篇铭文的重新解读,对探索西周王后之职以及相关礼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7


  齐量制刍议  

  赵 冉  


齐国量制本以升、豆、区、釜、钟为单位,从战国开始发生急剧变化,与其他诸侯国量制趋于统一,“斗”进入齐国量制系统。这一过程并非是突然发生的,“斗”初始用“半升/ 卮”来指称,在《考工记》中“豆”这一旧量单位被借用来表示“斗”,直到战国末期“斗”方正式成为标准量制单位

8


  汉代戟形饰考  

  蔡 青  


戟形饰是西汉时出现的一类小众珠饰品。本文基于考古资料和古籍文献,结合图像学分析,认识其造型来源与文化象征意涵。戟形饰为中外艺术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其形制来源于西汉手戟式鸡鸣戟,而其代表的艺术形式可溯源到古印度佛教文化。戟形饰具有辟兵辟邪的护符含义,并与汉代五行色彩体系相结合,体现了本土民族性的文化理念。

9


  三门峡庙底沟M254出土瓷器年代商榷  

  郝柯羽  


《三门峡庙底沟唐宋墓葬》公布了M254出土的一件青瓷钵,关于该钵的年代似有可商榷之处。本文在原报告基础之上对其年代进行再探讨,认为其相对年代为金元时期,而非报告中公布的唐代。同时,推测其生产窑口可能是汝州东沟窑

史迹考述

10


  中古北族复姓折娄氏之新史料——耀州新出土隋开皇三年《折娄罴墓志》疏证  

  李 皓 周晓薇  


新出隋开皇三年(583)《折娄罴墓志》是一方值得引起重视的中古胡族姓氏新史料,结合之前同地所出土唐永隆元年(680)《折娄惠墓志》,展现出史籍不存的折娄氏一族在中古时期的社会地位与生活辙迹,为研讨中古民族融合与姓族迁变提供了珍贵信息。


11


  墓志所见唐长安城安仁坊居民葬地的地理分布  

  吴小龙  


唐长安城安仁坊内曾聚集很多有名望的人物,包括皇家贵戚、世家大族、文人墨客、高僧大德等等。他们不仅重视自己的宅第建设,而且对阴宅的建设也极为重视。但受政治身份、经济实力、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葬地的择址和修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近年来,唐代墓志的大量出土表明安仁坊居民葬地的分布有着一定规律,呈现出一定的文化特征,既有长安城居民葬地的共性,也有此坊居民葬地的某些特性

12


  甘肃合水金代清凉禅院敕牒碑考释  

  张仲明  


甘肃合水金代清凉禅院敕牒碑是甘肃庆阳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通载有金代寺额敕牒的碑刻,其所载的清凉禅院牒在历代金石著作中均未收录。该敕牒的发现,为了解金代佛教寺院管理制度提供了新资料,对研究庆阳地区政治史、佛教史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原碑拓片对敕牒的内容进行了补释,对金代敕牒的格式、获取寺额的程序、缴纳钱数以及敕牒产生的原因和时代背景等进行了探讨

13


  渭南市博物馆藏金代“总领军马都提控印”考释  

  姚晓璐  


渭南市博物馆收藏一方20世纪80年代出土于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的金代官印,此方官印除印文外,背面和两侧阴刻铸印机构、铸印时间等款识。此印作为特殊的文献资料,真实记录了金代后期招募义军的历史,同时也侧面反映了金代官制、官印的变迁,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金史》的相关记载,从官职、铸印机构、品阶三个方面对该印进行考释

文保科技

14


  基于常态条件的石窟寺监测数据预警应用初探  

  安 程 吕 宁  


目前国内石窟监测实践在数据采集和存储上已取得较多突破,但在体系化、合理化数据利用上仍存在短板,海量数据受限于劣化机理定量化溯源预测、预防性保护普适性环境参数阈值等研究基础尚不成熟,较难发挥指导、辅助当下保护实践的时效作用。本文依托四川广元千佛崖案例,研究基于常态条件的监测数据实时分级预警体系构建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探索了一种具有一定推广性并可与保护措施设计、完善、评估以及遗产地管理有机结合的监测预警技术路线

15


  咸阳龚西战国秦墓出土铜壶制作工艺研究  

  郭苗苗 李建西 邵安定 宋俊荣 耿庆刚 赵汗青 相建凯 凌 雪  


咸阳龚西战国秦墓出土的青铜器为研究战国时期秦青铜容器的铸造技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本文对龚西战国晚期秦墓M8出土的两件铜壶 ,通过表面观察结合 X光摄像考察其制作工艺痕迹,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开展成分及显微结构分析,揭示两件铜壶壶身及表面装饰的制作工艺、材质特征。结果显示,两件铜壶均为铸造,器底和铜环预先铸好后置于范中,与器身铸为一体。器身和器底均为铅锡青铜(铜锡铅三元合金),但成分有一定差异,镶嵌的装饰金属片为高铅青铜。铜壶的器底分铸工艺和高铅青铜镶嵌工艺为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