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东南文化》2022年第6期

摘要: 第六期遗产保护理论由下至上:遗产话语构建背景下博物馆与少数民族群体相互关系研究——以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为例王雅豪内容提要: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本质是一个不断建构的动态过程。在遗产话语构建过程中,博物馆和少数民族群体作为利益相关者,不仅是被动的知识提供者和接收者,还是主动的参与者,他们对于文化遗产的概念各有自己的理解和价值判断标 ...
 

第六期



遗产保护理论

由下至上:遗产话语构建背景下博物馆与少数民族群体相互关系研究

——以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为例

王雅豪


内容提要: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本质是一个不断建构的动态过程。在遗产话语构建过程中,博物馆和少数民族群体作为利益相关者,不仅是被动的知识提供者和接收者,还是主动的参与者,他们对于文化遗产的概念各有自己的理解和价值判断标准。以广西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为例,当地村民根据自身的理解对其进行使用,展览中心展出的物质文化遗产是他们所认可的“过去的回忆”,他们也利用生态博物馆的遗产工作来服务旅游发展。文化遗产对于当地人的意义也发生了转变,例如梯田农业生产已经从村民的基本生活来源慢慢变为旅游资源。因此,博物馆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地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社区的思维和文化实践方式,从而有效地介入、参与,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作为“中国故事”的关圣文化史迹

——世界遗产范式的中国方案

张正秋 燕海鸣


内容提要:关圣文化史迹作为关羽生前身后个体荣誉和集体记忆的物质实证,表现出多群体共同参与的遗产实践与记忆构建进程,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神圣性知识生产的特质。对关羽系列史迹的再审视,也为我们探索如何发现文化遗产“多重价值”及“讲好中国故事”辨明方向。官方与民间遗产话语的关系并不是互斥的,而是互相吸纳、互助的关系。这既是中华文明信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也是人类文明信仰模式中不可替代的一个类型。讲好中国的遗产故事,应选择最能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特质的遗产,为世界遗产既有的遗产类型和价值框架提供新的视野和活力。




考古探索

广州市荔湾区西湾路西汉早期石子墓发掘简报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内容提要:2018年5—6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荔湾区西湾路148号项目地块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出西汉至唐代遗迹23处,有墓葬、水井和灰坑等。其中有5座墓底铺石子的汉代竖穴土坑墓,随葬品均为陶器,有碗、罐、盒和壶等。根据墓葬整体形制和随葬品的特征,推断墓葬为西汉南越国时期岭南地区越人墓。该墓地的发掘为研究广州越人分布及葬俗提供了重要材料。 




江苏徐州沛县创新产业园一期汉代墓地发掘简报

徐州博物馆 沛县博物馆  


内容提要:2022年1月,徐州博物馆配合沛县创新产业园一期工地建设清理汉代墓葬16座、明代墓葬1座。汉代墓葬类型有土坑墓、石椁墓、砖室墓等,出土陶器、釉陶器、铜器、铁器、滑石器等器物四十余件,为研究汉代沛县地区的丧葬习俗、探索地域文明增添了新的考古资料。明代墓葬地面石刻均为汉画像石改制而成,对研究汉画像石及其再利用颇有价值。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板桥村唐墓ⅠM10、M15发掘简报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


内容提要:2021年3—8月,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苏州工业园区板桥村附近的两个地块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Ⅰ区发掘的两座唐代砖室墓M10、M15,平面均呈船形,虽被严重破坏,出土器物也不多,但两墓各出土了一块砖质墓志,分别为“贞元六年”和“元和十年”,墓葬时代明确,为船形砖室墓的分期标准提供了新的材料;纪年为“元和十年”的墓志上刻有“习义乡”三字,这是目前该地名在苏州地区出现年代最早的实物资料。 




浙江绍兴柯桥区野生动物园唐墓发掘简报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


内容提要:2021年3—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位于浙江绍兴柯桥区兰亭街道兰亭村的野生动物园一期项目建设地块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55座。其中11座唐代砖室墓时代特征明显,内涵丰富,平面形状多样。出土随葬品28件(组),材质主要为青瓷器和铜器。这批墓葬的发掘对于研究绍兴唐代墓葬形制、墓葬等级、丧葬习俗、青瓷特征等具有重要价值。 




江苏扬州唐代罗城北城墙东段遗址发掘简报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内容提要:2022年3—4月,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扬州唐代罗城北城墙东段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唐代罗城北城墙墙体1段、城墙坍塌堆积3处、唐代灰沟2条。依据叠压关系及土质土色,该段墙体南缘可以分为夯1—夯4,其中夯4属第一期,为初期夯筑的城墙主体部分,夯1—夯3属第二期,为墙体后期修筑的部分。在夯3内清理出一竖立的圆形柱洞,打破夯4及生土,或与夯筑城墙“永定桩”有关。灰沟G2内堆积大量螺蛳壳及贝壳,出土了中晚唐瓷器残片及“楚州六”铭文城砖,推测为第二期城墙内侧排水沟。从墙体地层堆积、出土遗物等判断,该处墙体时代应为中晚唐。 

 



地域文明


南京市江宁区下潘岗村汉墓M6的发现与认识

刘文庆 翟光浩


内容提要:南京市江宁区下潘岗村汉墓M6是一座一棺一椁的竖穴土坑墓,整体结构保存完整,墓内发现陶器、铜器、铁器、木器等各类随葬器物25件(套)。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分析,该墓年代为西汉中晚期,墓主是一名丹扬郡的低级官吏。其中出土的8枚印章值得关注,尤其是“莫府令印”的发现表明汉代可能有一个未被史书记载的莫府县。 




山东济宁普育小学汉墓年代和墓主新考

姚 逸


内容提要:山东济宁市城南的普育小学汉墓自发掘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座诸侯王后墓,即使《中国考古学·秦汉卷》也沿袭这个观点,但是此观点值得商榷。通过对普育小学汉墓的形制结构、出土遗物进行分析,可以认为其时代在东汉中期偏晚;东汉诸侯王砖石结构墓葬具有黄肠石、回廊的形制结构且墓室无画像装饰,从而排除了普育小学汉墓为诸侯王级别的可能;依据列侯墓葬以铜缕玉衣敛葬的特点,推测墓主身份为列侯;普育小学汉墓的前室双墓门且后室较宽,表明是夫妻合葬墓;从东汉任城国五王二侯的世系考察,该墓为桃乡侯刘福夫妇合葬墓的可能性较大。 



东晋南朝墓葬出土道教符文牌(砖)初探

左凯文 王志高


内容提要:通过分析早期道教文献资料可知,南京、两广地区东晋至南朝墓葬中所出符文牌(砖),与这一时期流行的道教真文关系密切。这些符文牌(砖)在墓中有禳煞镇墓之用,很可能是从两汉“五石”镇墓到唐代“五方镇墓真文”镇墓方式的过渡。结合墓葬年代等信息,推测在墓葬中放置道教符文牌(砖)这一葬俗,应是由当时都城建康向两广地区传播。 



五代至北宋时期耀州窑青瓷分期研究
——以纪年材料为中心

郑建明


内容提要:耀州窑是五代至北宋时期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青瓷窑场,其产品质量高、种类丰富、技艺高超,尤其是刻花与雕刻花青瓷,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通过对纪年材料的梳理,结合其他墓葬、窖藏与塔基出土的耀州窑青瓷器,大致可以将五代北宋时期的耀州窑青瓷分成五代、北宋早期前段、北宋早期后段、北宋中期、北宋晚期五个时期,其中北宋早期是刻花与雕刻花工艺的繁荣时期;北宋中、晚期则以印花与刻花为主,雕刻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南方地区出土宋元时期瓷器的团花纹饰研究

李 鑫 石牧阳


内容提要:团花是中国古代纺织品的常用纹饰,到南宋以后成为某类纹饰的固定称谓。现代考古学意义上的团花在宋元时期不仅出现在纺织品上,也被广泛装饰在瓷器上,这一时期南方越窑出现了唐式风格的团花,湖南、江西、广西、福建等地出现大批仿耀州窑团菊纹的瓷器。瓷器团花纹饰的兴衰反映了宋元时期南北瓷文化交流和瓷器胎装饰工艺的兴盛衰落。 




博物馆新论


“参与式博物馆”四种参与模式在我国博物馆策展实践中的适用性分析

李静宜 徐卫民


内容提要:妮娜·西蒙提出的“参与式博物馆”不仅是研究博物馆参与技巧的理论,更是旨在鼓励观众走进博物馆交流、创作及表达的实践方法。将“参与式博物馆”所构建的贡献型、合作型、共同创造型和招待型四种参与模式,与我国博物馆策展案例相对照,可知博物馆的参与实践不完全对应于某一具体参与模式,存在与各模式的融合创新。同时,我国博物馆开始逐渐向公众“赋权”,鼓励公众深度参与展览的内容策划。基于以上适应性特点,将社区博物馆、高校博物馆和新媒体平台作为参与突破口,可以帮助公众在较为熟悉安全的博物馆环境中较为自由地沟通互动、表达自我,迈出主动参与的脚步,为博物馆参与式活动的选择与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记忆与诠释:口述史在改革开放主题展览中的运用

李 雪


内容提要:口述史在博物馆的收藏、展览以及研究等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将口述史科学运用到改革开放主题展览中,对于建构展览叙事的情感、增强展览的思想性和生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策展实践中,口述史料在作为辅助性展品或是配合展览叙事而形成重点展项的运用中,往往侧重形式而忽视展览叙事的衔接度,导致口述项目与展览的贴合度欠缺。对此,博物馆要从加强改革开放口述史料研究、整合物证征集与口述访谈以及增强展览的交互式体验等方面着手,挖掘口述史在改革开放主题展览中的价值,以此记录和留存改革开放伟大历程,诠释和解读改革开放伟大精神。 




记忆与叙述:关于知青题材展览的思考
——以“佛山知青大旺记忆展”为例

郭文钠


内容提要:出于博物馆见证历史的属性以及相关史料驳杂等原因,博物馆展览在现当代史叙事方面多持谨慎态度,这在知青题材的叙述上也表现得较为明显。作为一种群体叙事,知青集体记忆具有三个维度:个体记忆存在共性和差异性,以国家话语和纪念性事件作为记忆建构的支点以及去日常化倾向。博物馆策划知青题材展览具有现实意义,从“记忆”角度出发,关注知青集体记忆,强调知青作为“叙述者”和“受述者”的双重角色,并自觉将展览形塑为“记忆之场”。这既是回应知青诉求的重要方式,又是博物馆发挥社会功能的体现。不过博物馆展览作为“记忆之场”,又是生产“记忆之场”的方式,它在形塑、强化某一种记忆时,有可能遏制另一种记忆的发展,也有可能停滞甚至中断记忆的自然进程。 




我国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活化的困境与对策
——来自日本构建数字档案社会的启示

刘 阳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活化面临着资源整合度不高、资源开放度不够、馆际之间分化严重等问题。日本通过构建数字资源循环体系、推动二次利用条件标准化、发布自主评估工具、赋能中小型档案机构、推动《著作权法》的修订等方面,逐步构建起数字档案社会。鉴于此,我国博物馆可借鉴日本构建数字档案社会的经验,用好文物普查数据,构建文博数字资源整合平台;取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推动二次利用条件标准化;加强自我评估,制定藏品数字化评价标准;推进数字基建,赋能中小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完善著作权法,强化数字资源活化的法制保障,从而逐步实现我国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的活化利用。 




RFID技术在博物馆金属藏品管理上的应用探索
——以南京博物院金属库房为例

唐根顺


内容提要:博物馆藏品的管理长期依赖人工,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技术已大量应用于博物馆。如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有助于博物馆对藏品进行系统、科学地收藏与规范化管理。南京博物院典藏部探索了RFID技术在金属藏品上的具体应用,累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但也存在容易误读、漏读、缺少防盗功能等缺陷。未来的工作中,管理人员还需思索如何突破RFID技术技术瓶颈,实现这一技术在博物馆各类库房的广泛应用。 




考古成果在博物馆中的传播阶段与模型

黄 洋


内容提要:考古成果在博物馆中传播是考古大众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考古学家和博物馆工作人员是主要传播者。作为传播内容的“物—知识—意义—价值”,从物到文化内涵再到思想层面层层递进。传播途径有博物馆中考古成果相关的展览、教育活动、文创产品等。考古成果在博物馆中的传播可以分为三个理想的阶段与模型:一是专家权威模型,即单向灌输阶段;二是公众参与模型,即参与反馈阶段;三是平等互动模型,即双向交流阶段,主要在于公众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增强。这三个阶段与模型并非是后者取代前者的关系,区别在于传播理念先进与否、方式妥当与否,但总体上遵从由前者到后者的趋势,当然未来可能还会出现新的模型。 




中国文物出境展览观众调查研究
——基于《“秦汉文明”展观众调查报告》的思考

陈 曦


内容提要:中国文物出境展览观众的基本特征、参观动因及体验等是评价出境展览实效与反响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可以为今后出境展览的策划提供有益的启示。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秦汉文明”展观众调查报告》与美国史密森尼研究院的观众调查对比分析,可知中国文物出境展览的西方观众群体中包括很多亚裔观众(以中国或华裔观众比例高),反映了中国文物出境展览对海外华人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发挥着积极作用。就参观体验而言,绝大部分西方观众参观中国文物展览是一种休闲活动,并对参观体验表示满意。从阐释学视角看,“先有”与“视域融合”在观众参观体验中具有重要意义。观众参观展览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自身固有观念,而是与之前的理解形成“视域融合”。 




元宇宙愿景下博物馆红色文创产品的传播展望

唐 艺  陈子颖


内容提要:元宇宙的本质是基于区块链、人工智能、扩展现实等技术整合下的媒介进化。博物馆是红色文创产品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元宇宙快速兴起的背景下,博物馆红色文创产品的传播路径也需进行更新,从具身化的现场体验向数字脱域化发展,可以从系统层、环境层、行为层、内容层四点进行展望。系统层旨在整合元宇宙多源数据和技术资源,环境层强调创建红色文创传播的虚拟平台,行为层重在营造趣味性用户交互体验,内容层意在传承情感共振的红色文化精神。




域外广角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实践借鉴

姚国章 刘增燕


内容提要: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手段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我国非遗发展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势在必行。日本、法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总体走在了世界前列,四国的做法各具特色。日本的主要做法是针对非遗的立法、部署数据库建设以及促进特定数字技术的应用;法国采取了创新性的保护措施、明确非遗保护数字化主体和促进数据资源的开发,同时充分发挥国家图书馆的作用;美国以StoryCorps项目为代表,通过广泛采集非遗传承人的音视频促进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并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方面成效明显;加拿大通过编制非遗数字化操作指南和加强非遗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做到“洋为中用”,切实推进我国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进程。 



编辑:张蕾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