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东南文化》2017年第2期

摘要: 第二期学人访谈西方博物馆展览策划的理念与实践:从策展人(Curator)谈起 ——以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为例专访沈辰先生沈辰 毛颖内容提要:新世纪以来中国博物馆展览事业发展迅猛,与国外博物馆的交流活动频繁,展览策划及相关的策展人制度、理事会制度以及公众服务等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副馆长沈辰先生指出,皇家安大 ...
 

第二期



学人访谈
西方博物馆展览策划的理念与实践:从策展人(Curator)谈起 ——以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为例专访沈辰先生

沈辰 毛颖

内容提要:新世纪以来中国博物馆展览事业发展迅猛,与国外博物馆的交流活动频繁,展览策划及相关的策展人制度、理事会制度以及公众服务等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副馆长沈辰先生指出,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等西方博物馆在curator的职责和作用,展览策划的理念和实践以及展览流程中的团队协作、对公众体验的重视、展览的筹款、董(理)事会的功能等方面的经验可以为中国博物馆的展览策划工作提供借鉴。



遗产保护理论
文化治理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刘辉  张蕴甜

内容提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建构基于传统文化多样性基础之上的文化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有模式多建基于文化“管理”或文化“经济”的认识之上,因此,从文化治理的观点出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保护主体单一、公众参与不足、忽视“文化纽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力推“公益性保护”,才能充分挖掘其公益价值、丰富其文化内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线性文化遗产系列博物馆群:理论构建与实证分析

李永乐

内容提要:系列博物馆群是指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围绕某一主题构建的若干博物馆的集合体,集合体内单个博物馆之间相互联系、互相支撑,形成完整的保护与展示体系。系列博物馆群具有四个基本特征:数量性、空间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其与线性文化遗产的主题特征、空间特征和资源特征高度契合,是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的最佳路径与模式之一。地域特色文化、相对均衡布局、文化市场潜力和遗产存在形式是线性文化遗产系列博物馆群构建的主要依据。以京杭大运河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了线性文化遗产系列博物馆群的构成。



考古探索
江苏仪征国庆前庄 12号墓发掘简报

仪征市博物馆

内容提要:2010年,仪征博物馆在仪征市新集镇国庆村前庄组抢救性发掘了一座西汉晚期墓葬M12。该墓为带有斜坡墓道的竖穴土坑木椁三棺合葬墓,在仪征地区发现较少;出土了约120件随葬器物,有陶器、铜器、铁器、漆器、竹木器、琉璃器等,为研究西汉晚期仪征地区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江苏无锡胥山湾晚唐吴氏墓葬发掘简报

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

内容提要:2012—2013年,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调查、发掘了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阖闾村的胥山湾晚唐吴氏家族墓群。同期发掘的吴氏家族墓共8座,均为船形砖室墓,保存基本完好。墓中出土有陶瓷器、钱币、带有“吴墓”铭文的墓砖和有明确纪年的墓志。这批船形墓的形制特殊,且有明确的纪年,可以为船形砖室墓的分期标准提供新的佐证;同时将吴氏家族回迁至无锡的历史从南宋提前到了晚唐,对于研究吴氏家族迁徙历史和唐代吴姓郡望有重大意义。


江苏扬州宋宝祐城西城门外瓮城墙和瓮城壕的发掘 

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

内容提要:在配合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城壕整治的考古发掘工作中,为了明确西城门外(西)侧瓮城墙的时代、瓮城墙与瓮城壕的距离及其与瓮城壕、主城壕的关系等问题,在2013~2015年期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在扬州宋宝祐城西城门外侧瓮城墙上及瓮城墙北部东端各布设探沟1条,在瓮城墙外侧弧形低洼地带布设4条探沟进行了发掘,6条探沟合计发掘面积约300平方米,清理出了南宋晚期修建开挖的瓮城墙和瓮城壕,三期瓮城墙从早至晚分别厚约15.65、16.25、19.75米,瓮城壕宽约23.5米,瓮城墙外边缘距离瓮城壕内边线约26.8米。瓮城壕与主城壕不连通,瓮城墙和主城墙或互不连接。


地域文明
试论鹊尾式长柄香炉的来源  

崔叶舟

内容提要:鹊尾式长柄香炉的实物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同时在佛教的石窟造像和壁画等载体中,也存在较多使用此器的图像,南朝墓葬的壁画中也有少量发现。南北朝时期新出现的这种长柄香炉,经与域外同类器物相比较,基本没有发现受到外来影响的迹象,反而在器物造型、工艺、内涵等方面与中国固有同类器物有种种关联,因此,这种器物应当是本土发明创造的。


釦器考略

刘芳芳

内容提要:“釦器”是一类以装饰技法命名的器物。通常意义上“釦器”是指以金属箍施于器物的口沿、底部、腹部、转角或附加钮、环、鋬、足、铺首等金属构件的一类漆器。釦器滥觞于西周,初步发展于战国及秦,兴盛于汉,中兴于宋。釦器的发展与漆器胎骨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釦器法除主要运用于漆木器之外,在玉器、玻璃器、玳瑁、象牙器上也有少量运用。镶釦漆器与镶釦瓷器是最常见的两类镶釦器物。镶釦瓷器源于唐,盛于宋,宋以后剧减。


隋唐命妇冠饰初探 ——兼谈萧后冠饰各构件定名问题  

王永晴  王尔阳

内容提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唐代以前有关命妇礼冠的记载,缺少足够的完整文物与图像资料。不过,类似文物的出土与发现,最近几年开始增多,尤其隋炀帝萧皇后冠的完整出土与修复、复原,为人们提供了又一例隋唐命妇冠饰实证。对照研究历史文献与包括此冠在内的出土实物,可对隋唐时代命妇冠饰历史发展源流,作出更为具体的考证,如传世文献中语焉不详的宝钿、花树、蔽髻等究竟外形如何,博鬓、钿钗等的发展演变,并可对萧后冠饰本身的主要构件定名、形态及组合方式作进一步推测。


唐代景德镇早期窑业探索

陈燕华

内容提要:通过对史料中关于唐代景德镇早期制瓷业的记载和近年来新发现的唐代景德镇窑业遗址的综合分析,可以丰富和完善对景德镇早期窑业的认识,并就此得出相对明晰的唐代景德镇窑业发展脉络:唐代以前的景德镇主要以生产陶器为主,入唐以后景德镇制瓷业方进入肇始期,并因善于学习南北诸窑、博采众长而又别有创新的特点得到迅速发展。 


新出南宋胡纮圹志考略

任江

内容提要:浙江庆元县出土的南宋胡纮圹志记述志主生平、葬地等情况与文献记载多有互证、校补之处,对于南宋前期政治史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试析《扬州水道记》附图中部分城池标示位置错误之原因

汪勃

内容提要:刘文淇《扬州水道记》十张附图中标记有与扬州城遗址相关的部分城池位置及关联的地名、桥名、河流名、塘名等,将其与扬州城遗址沿革相关研究的结果相结合,可知附图中部分城池的标示位置有误。通过对其中相关城池的位置、“雷塘”和长江的距离、“洛桥”位置和方向的变化等略作比较,可以分析出附图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刘文淇没有认识到长江与雷塘之间的距离是在不断增大而非固定不变的。


博物馆新论
再论汉语“博物院”一词的产生与流传 ——兼谈E考据的某些问题

李飞

内容提要:1838年刊行的《美理哥合省国志略》中有“博物院”一词,目前所见当是汉语中最早出现“博物院”之处,较《四洲志》中的“博物馆”提前了三年。经过考证,此处的“博物院”或指1828年对外开放的美国费城自然科学学会博物馆,此馆亦标志着美国以博物馆为基础的自然史研究开端。中国近代早期博物馆史料零散,通过网络数据库得到若干孤立资料,如若不返回原始语境解读文本,而仅从字面望文生义,牵强勾串,进而试图得到一个大结论,无疑是一种危险的做法。 


具身认知理论:深化博物馆展览阐释的新探索——以美国911国家纪念博物馆为例

周婧景

内容提要:认知科学的具身认知理论,被运用至博物馆展览阐释,是博物馆展览强调观众体验的全新探索,也是构建展览基础理论的初步尝试。在厘清具身认知理论及其与博物馆展览关系的基础上,从观众身体的感知觉及其与环境的强耦合两方面,探究美国9·11国家纪念博物馆如何运用具身认知理论来深化展览阐释,并从中寻绎突出认知逻辑中的形象思维、重视观众的物理身体、强调观众的环境体验以及构建阐释系统,模糊认知边界作为运用该理论进行展览阐释的四点原则,以促成观众在观展时获得强烈的穿越感和逼真的沉浸体验,推动符合现代阐释要义的展览理论和实践发展。


从“仪式性”看纪念馆的“文化展演”空间实践

马萍  潘守永

 内容提要:作为一种独立的博物馆类型,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纪念馆的独特性予以阐述。纪念馆作为国家治理术的重要形式,从“仪式性”视角来看,纪念馆的参观实际上是一场仪式性的文化展演,其仪式内涵与价值便体现在了对国家叙事认同和集体身份的构筑过程中。纪念馆的仪式性特征贯穿于进馆、参观和出馆这一动态过程中。基于仪式理论,纪念馆序厅的设计要具有体验性,突出参观者的参与主体性,而且从仪式情感性来看,纪念馆的叙事文本要有故事性,营造一种高情感卷入度的感性氛围。 


新书架
一部研究中国工业遗产与博物馆的开山之作——《近现代工业遗产博物馆研究》评介

陈淳

内容提要:吕建昌教授所著的《近现代工业遗产博物馆研究》是一部关于工业遗产与博物馆方面的研究专著,为我国的工业遗产和博物馆建设事业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的框架。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工业考古学的学科分支,工业遗产博物馆也处于草创状态。这本著作的出版十分重要和及时,有助于我们借鉴别国经验,总结这项工作的得失,从理论和方法上对工业遗产及其保护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为我国工业遗产研究和保护建立了一种可供参照的标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博物馆学研究的新视野与新成果 ——《世界博物馆最新发展译丛》书评

陆建松

 内容提要:数字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博物馆展示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提升博物馆线下展览与教育活动的水平同样重要。为了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的进步,我们需要培育和壮大我国博物馆的志愿者组织,建立博物馆与公众的良好互动关系。《世界博物馆最新发展译丛》涵盖了当代博物馆在日常运营中各个层面的研究,为我国博物馆从业人员与研究学者引入诸多国外博物馆最新研究成果,也让读者能深刻理解博物馆学在数字化、教育与管理等方面的创新理论与方法。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