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东南文化》2017年第6期

摘要: 第六期学人访谈中国博物馆大型原创性特展工作的创新理念与探索实践——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例专访魏峻馆长魏 峻 毛 颖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展览工作特别是大型原创性特展工作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广东省博物馆综合该馆的宗旨定位、藏品结构体系和公众需求,规划特展的主题方向与系列,采用“策展人负责+团队协作”的模式策展,运用激励机制选拔策展人 ...
 

第六期




学人访谈

中国博物馆大型原创性特展工作的创新理念与探索实践

 ——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例专访魏峻馆长

魏 峻 毛 颖

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展览工作特别是大型原创性特展工作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广东省博物馆综合该馆的宗旨定位、藏品结构体系和公众需求,规划特展的主题方向与系列,采用“策展人负责+团队协作”的模式策展,运用激励机制选拔策展人才、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其在营销推广、社会教育、公众体验、展览导赏、展览评选以及社会策展人、公募基金等方面的诸多理念创新与探索实践,为中国博物馆的原创性特展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考古探索
江苏东台辞郎村遗址发掘简报

南京博物院 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东台市博物馆

内容提要:辞郎村遗址位于江苏省东台市辞郎村东约700米处,分布于泰东河两岸。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南京博物院联合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东台市博物馆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晚唐至南宋时期灰沟、灰坑、水井和墓葬等重要遗迹现象,出土大量瓷器、陶器等生产生活遗物,为泰东河历史沿革、里下河地区盐业及经济文化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 


苏连云港韩李宋墓发掘简报

连云港市博物馆

内容提要:2014年4月,连云港市博物馆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朝阳镇韩李村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宋代长方形单室竖穴石室墓。墓内出土瓷器、铜器、金银器等,较为精美,时代特征明显,为研究宋代石室墓葬形制及连云港宋代葬俗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江苏明清海防遗存调查报告 

南京博物院 连云港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

内容提要:2015年7-12月,南京博物院联合连云港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对江苏省内沿江、沿海一带的明清海防遗存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共发现炮台、城墙、营寨、烟墩、弹药库、墓葬、古河道、碑刻等8类遗存共74处,填补了明清海防遗存资料的空白,初步揭示了江苏地区海防遗存的分布面貌,为进一步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材料。 


地域文明
江苏扬州西汉刘毋智墓出土釉陶熏炉发微

朱超龙

内容提要:江苏扬州西汉刘毋智墓中出土有一件釉陶熏炉,其上墨书“苍颉”二字,是目前所见关于仓颉最早的器物资料。史载和考古资料证明,西汉时期已将仓颉奉若圣人或仙人加以崇拜;经过分析可知,这件熏炉是刘毋智用作仓颉崇拜的礼器。刘毋智作为吴王刘濞亲族,随刘濞迁到吴国,仓颉崇拜应是由刘毋智自合阳国随迁而来,但这件熏炉是南方地区的产品。从对仓颉的崇拜来看,刘毋智应是西汉吴国负责文书案牍工作的吏员。 


江苏仪征出土永光元年羊头铁剑考

朱 棒

内容提要:江苏仪征1987年出土的西汉永光元年铁剑,剑铭新考释为“河内羊头剑,光头下长四尺一寸,永光元年造”。剑茎铭文涵盖产地、名称、长度及纪年等多方面信息,对研究汉代冶金技术和度量衡较为重要。结合史料和考古发现对汉代河内郡的铁器冶铸情况进行探讨后可知,“河内”并非河内铁官,而当指河内工官。剑铭中的“羊头剑”系新发现的铁剑自铭,纠正了以往“黑头剑”的定名;“羊头”典出《淮南子·修务训》,用以形容钢铁的精良。 


两汉时期多枝形灯具设计研究

王 坤 赵娅清 王 强

内容提要:两汉是多枝形灯具发展的繁盛时期。西汉多枝灯以青铜为主,东汉以陶质为主,并且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发展趋势。两汉多枝灯类型多样,可分为四型十式,根据力学原理,从力矩和重力的角度分析,各型多枝灯具的结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灯具的平衡性与稳定性,其结构设计具有很好的科学性。运用设计学研究方法对两汉多枝灯的装饰主题、视觉中心、视觉流程等方面进行的分析,也揭示出它们具有的浪漫主义的装饰风格。两汉时期多枝形灯具的制作、改良、完善等诸多环节中蕴涵着优秀的设计理念。 


南京江宁上坊谢家山出土“天乙”滑石猪与司命信仰

 ——也谈玉石猪手握的丧葬意义 

王 煜

内容提要:南京江宁上坊谢家山出土一对滑石猪手握,其腹部的“天”、“乙”刻铭应连读为“天乙”,即古代星官和神祇“天一”的别写。在汉六朝时期的观念中,天一与北斗有密切关系,都属于司命信仰的一部分。此信仰汉晋时偏于北斗,多见于一般文献;六朝时偏于天一,多见于道教文献。汉六朝时期流行的玉石猪手握即是此种司命信仰的表现。由于在六朝时,其中北斗部分已由七星板来代表,玉石猪更偏向于天一的部分。这一倾向可能与道教对传统信仰的继承和发展有关。 


湖北剧场五代杨吴墓出土木俑研究

赵 川

内容提要:湖北剧场五代杨吴墓出土了一方买地券和三件木俑,其中一件木俑身前、身后及右侧密布墨书文字。通过文字的释读和与其他相关墓葬的对比研究,可以认定带字木俑为代替生人承当殃咎的“柏人”,另外两件木俑系在地下世界侍奉墓主的奴婢。柏人具有明显的道教性质,与西汉时期的告地策存在性质上的差异。目前所见出土柏人的墓葬形制简单,规模小,墓主身份较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五代北宋时期墓中随葬柏人的墓主的群体特征。 


南京明代宝船厂遗址出土舵杆结构特征研究

王 军 龚德才

内容提要:南京明代宝船厂遗址的发掘及船舶构件的出土,为研究郑和下西洋活动,尤其是郑和船队的相关信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宝船厂遗址中出土的舵杆是船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复原船舵的主要依据。通过对舵杆本体特征部位与古代不平衡舵的比较研究,对舵首、舵身、舵尾特征部位的结构、功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初步完成了船舵的结构、功能和操控系统的复原。 


“九老仙都君印”钤印织物考释

李 威

内容提要:近年钤有“九老仙都君印”的织物在江苏的明代墓葬中屡次发现。通过考证,可知此印文来源于茅山道教,名号指向道教教祖太上老君,同时道教认为该印具有诸般神力。以现有“九老仙都君印”钤印织物的发现情况来看,随葬此物是流行于明代中期常州地区的一种地域性葬俗,证明了当时茅山道教对于周边世俗丧葬习俗的影响力。  


博物馆新论

在国家叙事与地方叙事之间

——英国北约克郡乡村博物馆实践

杜 辉

内容提要:近年钤有“九老仙都君印”的织物在江苏的明代墓葬中屡次发现。通过考证,可知此印文来源于茅山道教,名号指向道教教祖太上老君,同时道教认为该印具有诸般神力。以现有“九老仙都君印”钤印织物的发现情况来看,随葬此物是流行于明代中期常州地区的一种地域性葬俗,证明了当时茅山道教对于周边世俗丧葬习俗的影响力。  


生态博物馆在法国:孕育与诞生的再思考

尹 凯

内容提要:20世纪70年代,生态博物馆概念与理论在法国诞生。直至今日,关于生态博物馆的理论探讨和项目实践依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着。作为“第二次博物馆革命”,生态博物馆的出现是多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集中体现在社会史运动、地方价值发现、传统博物馆反思、生态环境议题四个方面。具体而言,社会史思潮呼吁重回传统的历史叙事,强调边缘人群的文化价值;地方价值不仅关注地方之于民族重塑的作用,而且还关注地方独特性与民主性进程;传统博物馆在功能与角色反思基础上,实现了从物件博物馆化向地方博物馆化的过渡;关于人类生存危机的生态环境议题直接点燃了孕育生态博物馆的历史资源,导致了生态博物馆在法国的最终诞生。 


生态博物馆的传统村落保护问题反思

刘宗碧

内容提要:生态博物馆概念在中国是一个舶来品,而作为一种运动起源于西方后工业化反思对传统博物馆的改革,中国移植的主要是传统村落的生态博物馆模式的运用。但是,村落是一个主体生产单位,在现代化背景下,特定保护对象却往往被文化产业化开发,变成了特定文化产品的生产。这个过程中,村落从过去的生产自足过渡到非自足,形成了新的生产特征。但是,西方的生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一般采取实证主义路线,以原貌的原地性文化客体(实体)视角谋求所谓的保护和保存,与村落的主体性质和再生产性相悖,因而在实践上存在限度。中国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应深入分析生态博物馆理论的特征和不足,从村落作为生产单位及其主体利益出发,建立适合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生产性支持体系。 


生态博物馆建设中的三种关系辨析

李银兵 李 丹

内容提要:生态博物馆是一种理念和过程,而不是一种模式和结果,它需要在冲突实践中不断发展。社区民众作为生态博物馆建设的真正主体的地位尚未完全确立、博物馆建设中的文化保护功能还没有充分体现、经济因素考量与人文关怀在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表现,这是当前中国生态博物馆建设中出现的主要矛盾。因而,唤起社区民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凸显社区民众在生态博物馆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加强对社区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实时保存,对现有珍贵文化遗产的静态保护与活态传承;在生态博物馆社区旅游开发中,保存博物馆建设固有的人文价值,成为当今中国生态博物馆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生态(社区)博物馆的中国经验与学术性批判反思

潘守永

内容提要:生态(社区)博物馆是新博物馆学理论指导下的一场博物馆运动,践行文化遗产的在地化、整体性与主体性保护,以兼容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为使命。在国际范围内,生态(社区)博物馆仍然存在着争议,可视化生产与参观性使得博物馆社区成为“被参观的对象”,文化赋权被讥讽为“形式主义”。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第三代”生态博物馆类型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新的试验或方向?文化赋权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张力如何理解?所谓的“安吉模式”是“摊大饼”吗?这些问题和议题,需要给出学术性的批判与反思。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