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东南文化》2021年第6期

摘要: 第六期遗产保护理论关于考古出土纸质文物保护利用的若干思考何伟俊内容提要:19世纪末,我国西北地区开始有纸质文物的考古发现,其后纸质文物在多地考古发掘中均见出土。它们品种多、数量大,加工工艺、写印材料独特,时代自汉代至明清,其中的早期文物尤为珍贵。因其出土环境复杂,保护修复工作难以直接借助传统技术和现有科技,特别是潮湿环境和干燥潮湿 ...
 

第六期




遗产保护理论

关于考古出土纸质文物保护利用的若干思考

何伟俊


内容提要:19世纪末,我国西北地区开始有纸质文物的考古发现,其后纸质文物在多地考古发掘中均见出土。它们品种多、数量大,加工工艺、写印材料独特,时代自汉代至明清,其中的早期文物尤为珍贵。因其出土环境复杂,保护修复工作难以直接借助传统技术和现有科技,特别是潮湿环境和干燥潮湿交替环境下出土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往往遭遇瓶颈。目前学界在科学分析检测、造纸工艺研究、科学信息提取等科学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对糟朽类文物的病害机理、保护修复技术等研究还远远不够。因此,当务之急是开展本体材质、劣化与粘连机理研究,探究多因素协同作用对本体的长期影响和作用方式,研发新材料与新技术,并致力于探索这类文物的活化利用。




考古探索

江苏盱眙大云山景区连接线北区战国至两汉墓葬发掘简报

淮安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 盱眙县大云山汉王陵文物保护管理所


内容提要:2017—2018年,江苏盱眙大云山景区连接线北区发掘战国墓葬2座,汉代墓葬43座,陪葬坑1座。墓葬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单人墓,出土釉陶器、陶器、铜器、漆器、玉器等器物三百余件。随葬器物较为丰富,为研究战汉时期东阳城居民的丧葬习俗和物质文化增添了新的考古资料。 




江苏盱眙东阳汉墓群M114发掘简报

南京博物院 盱眙县博物馆


内容提要:江苏盱眙东阳汉墓群M114是一座保存相对完整的西汉时期墓葬。该墓结构为一椁双棺,出土了包括铜器、铁器、漆木器、琉璃器、陶器等在内的各类遗物106件(组)。随葬品种类多样、纹样精美。此外,该墓出土的木刻星象图,是继1974年盱眙首次有木刻星象图出土之后,该地区第二次完整出土的西汉木刻星象图,其揭示了汉代丰富的天文观测成果,为了解汉代天文考古学提供了珍贵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江苏新沂前沟汉代墓地D1、D2发掘简报

徐州博物馆 新沂市博物馆


内容提要: 2018年,徐州博物馆、新沂市博物馆联合对前沟汉代墓地其中两个土墩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49座。墓葬形制多样,排列有序,在年代上有一定承袭关系。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推断,墓葬时代在西汉晚期至东汉时期。前沟汉代墓地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汉代土墩墓群,该墓地发掘为研究徐州地区乃至江苏汉代土墩墓类型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南京市雨花台区凤凰村六朝墓葬发掘简报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


内容提要: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凤凰村清理六朝至清代墓葬18座。其中M16、M17为两座平面呈“凸”字形的砖室墓,虽早年遭到盗掘,损毁严重,但仍出土较丰富的随葬品,包括陶器、瓷器、铜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M16为东晋时期墓葬,M17为西晋时期墓葬。这两座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南京地区六朝墓葬的分布、形制和葬俗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尚桥墓地唐代墓葬发掘简报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 宁波市奉化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内容提要:2012—2013年,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浙江宁波奉化尚桥科技工业园物流中心建设地块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清理唐代墓葬19座,出土有“大中二年”“大中元祀”“唐明州”等字样的铭文砖,为研究区域内唐代丧葬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地域文明


论瑞昌马头“西晋”墓的年代与归属——兼谈孙吴时期的不归葬

张 科


内容提要:通过对墓葬要素的通盘考察和综合分析可知,瑞昌马头“西晋”墓的年代应为孙吴晚期。该墓的平面形制取法鄂城地区,随葬明器则多见江浙地区文化因素,故其丧葬文化兼具鄂城和江浙地区特色。马头墓墓主来自江浙一带,是对其丧葬文化特点最为合理的解释。江浙人士葬身都城以外的他乡之地,在孙吴时期并不鲜见,是孙吴不归葬的真实体现。孙吴不归葬的原因不止是“戎事军国异容”的时局,更在于统治者的强烈忧患意识。马头墓的年代调整为孙吴后,江西地区孙吴、西晋墓葬在模型明器之有无上的差异体现得更为明显,这与江浙地区的情况截然不同,反映了西晋一统后南方社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 




隋唐墓葬出土“古镜”考辨

陈灿平


内容提要:隋唐墓葬出土了70余面隋代以前风格的铜镜(“古镜”)。这些“古镜”可分为年代不同、特征鲜明的两组。第一组主要见于隋代及初唐墓,以东汉中晚期以来流行的镜类居多。这组镜可称为“旧式镜”,是南北朝用镜传统的延续,体现的是隋唐铜镜在起步、探索阶段所经历的一个新、旧并存的自然过程。第二组主要见于8世纪后半叶及以后的中晚唐墓,以两汉时期流行的镜类居多。这组镜主要应是“仿古镜”,体现了唐镜在特定背景下的创新与发展。




景德镇葫芦窑技术源流的考古学观察

冯 冕


内容提要:葫芦窑是景德镇窑炉技术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梳理葫芦窑的技术源流对厘清景德镇窑炉技术发展的过程有重要意义。以往学界认为景德镇葫芦窑是龙窑与马蹄窑技术结合的产物,但通过分析葫芦窑的结构特征,并将其与龙窑、马蹄窑比较分析,可知景德镇葫芦窑是对景德镇宋元龙窑及其改良技术的继承,并未吸收马蹄窑半倒焰的核心技术。 现的岩刻不但是闽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经分析比较闽台岩刻风格,可发现其多有相似之处,且基本符合南岛语族岩刻风格标准,这一方面显示了闽台地区可能与南岛语族岩刻风格的起源有关;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海峡两岸乃至中国与南岛语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博物馆新论


博物馆公共事件题材展览中的情感体验

王旖旎

内容提要:组织公共事件题材的展览是博物馆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可以让博物馆为社会利益的服务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更加直接和具体。突出公共事件的一个被忽视的特点,即事件中的情感因素,是进一步揭示情感动员在公共事件展览中核心作用的基础。将米哈利·巴赫金“移情”与“外位”结合的理论与博物馆对公共事件的展示进行联系,有助于使观众对展示对象的理解从表象深入到精神内核。博物馆、观众及公共事件三重主体都将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意义的生长。 




当下公众博物馆消费关注热点的差异化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三类博物馆的量化分析

钱凤德 丁  娜  陈东阳


内容提要: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与评价态度是推动博物馆发展的重要依据,博物馆规模与内容属性的不同必然会影响消费者对博物馆的认知评价。在众多影响博物馆认知评价的因素中,综合环境是焦点,展品内容是根本,其他性价比、服务、位置等因素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公众对博物馆的宏观认知。基于消费者反馈的结果,博物馆的发展要从管理入手创新经营模式,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对接市场;要以设计处理功能与审美的关系,以情感体验提高文化信息的传达效率;要理性看待内容与技术的关系,强调技术的适度运用。同时依据博物馆的类型差异,从地理位置的规划、内容研究深度、软件服务、公众关系、可持续发展及产业融合等多个角度系统思考博物馆的发展问题。 




智慧博物馆信息系统安全防范体系分析

李 继


内容提要: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在促进博物馆信息化的同时也给博物馆信息系统安全带来挑战。博物馆信息系统安全包括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网络安全需在系统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口层各环节设置,信息安全需从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密码保护、安全审计、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边界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几个方面加以强化。博物馆信息系统建设和安全体系建设应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同时应完善管理制度,只有“技管并重”才能真正保障信息系统安全。 




专题研究:博物馆文创


“文旅融合下博物馆文创的探索与实践”学人笔谈

刘 辉 朱晓云 李 峰 王文军 李博雅


内容提要:博物馆文创是博物馆服务公众与社会、传承文明、传播文化、增强自身服务和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让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促进博物馆文创工作的开展,促使博物馆文创工作进入一个全面发展阶段。博物馆文创专家们围绕文旅融合下文创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文创试点工作的经验梳理与细化,从文创资源整合、文创开发和设计、文创运营推广、品牌合作、IP授权等不同角度作了探讨,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博物馆文创工作发展的业务实操和理论体系建设创新了思维、指明了方向。 




论博物馆商标异议主要法律依据及关键证据

王月芳


内容提要:博物馆进行商标异议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博物馆商标的显著性,打击近似商标或其他对博物馆商标权益构成妨碍的商标。相比商标无效宣告等维权途径,商标异议有其特殊的优势。博物馆对不当商标提起异议,主要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关于“申请在先”“驰名商标保护”“在先权利”“不良影响”“恶意抢注”等内容的规定,相应的证据涉及博物馆作为异议人的主体资格证明、博物馆商标知名度证明、对方恶意抢注的证明、可能被异议商标造成不良影响的证据材料等。 




抱团、跨界与融合:博物馆文创联盟的当下与未来

刘 容


内容提要:为激发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活力,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博物馆文创联盟应运而生。博物馆文创联盟以博物馆联盟为形式基础,经过以博物馆商店联盟为代表的雏形阶段,通过与其他单位跨省、跨界联合发展,成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发展成果和助推剂。未来,博物馆文创联盟可能出现三个发展趋势:一是可能会出现全国统一的博物馆文创联盟平台;二是可能更注重文化品牌的营造;三是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博物馆文创联盟可能虚拟化。博物馆文创联盟抱团、跨界与融合发展的衍生过程,实质是博物馆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的过程,但无论如何抱团、跨界、融合甚至虚拟化,都应始终将博物馆置于主体地位,将博物馆文化传播内容原真性置于首要位置。 




我国文博文创工作“十三五”总结及“十四五”建议——基于全国71家文博单位的调研

韩 晗 高 洋


内容提要:“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文博文创工作快速发展、质效高速提升的重要历史阶段。对全国71家文博单位相关工作的调研显示,这一时期,文博文创在发展规模、馆企联动、品牌转型升级、“互联网+”、政策完善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红色文博文创发展力度有待加强、整体发展水平在产品类型和地域上双重不均、授权机制混乱造成文化溢价失范,这既有文博文创工作自身局限,也有客观外在原因。“十四五”期间,可通过国家财政政策支持和授权机制创新两条路径,促进文博文创工作稳定有序向前发展。 




域外广角


日本促进博物馆旅游发展新举措及其启示

刘 阳


内容提要:博物馆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文旅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博物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在“观光立国”战略的引领下,日本采取革新博物馆管理体制,提升博物馆旅游服务能力,建设以博物馆为核心的文化集聚地,促进文化遗产活用等系列措施,以促进博物馆旅游的发展。日本这些新动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博物馆旅游发展的趋势,也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提供了有益启示。 




文化史论


江南文人审美视野下的昆曲服饰

汪丽丽


内容提要:昆曲集宋元南戏和元杂剧之所长,经历代改良和传承,在明清时期的文人士大夫群体中广泛传播和发展。昆曲服饰是昆曲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统戏曲表演体系的美学特征。在昆曲的发展过程中,江南文人追求的雅致美、意境美、自然美等审美融入了昆曲舞台艺术中,并引导了昆曲剧装制作的发展方向,使得昆曲服饰形成了色彩淡雅自然、设计构图虚实相间、图案搭配重写意和象征等艺术特点。 




编辑:张园媛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