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东南文化》2019年第3期

摘要: 第三期遗产保护理论现状与研究对策:聚焦于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吕建昌内容提要:三线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段不可或缺的历史。作为当代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工业遗产主要是三线建设停止后,三线军工企业逐步从深山大沟搬迁后留下的厂址、厂房、设备等。这些工业遗产被长期闲置,仅有少数得到有效保护利用。近年随着社会的关注和国 ...
 

第三期




遗产保护理论

现状与研究对策:聚焦于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吕建昌


内容提要:三线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段不可或缺的历史。作为当代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工业遗产主要是三线建设停止后,三线军工企业逐步从深山大沟搬迁后留下的厂址、厂房、设备等。这些工业遗产被长期闲置,仅有少数得到有效保护利用。近年随着社会的关注和国家的重视,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前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状况总体并不令人乐观,呈现明显的城乡区位差异,被遗弃在乡村山野的工业遗产损毁尤其严重。因此,全面深入地开展三线工业遗产普查、拓宽资金渠道、整合资源发展旅游业、推进三线博物馆建设等,都是当前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亟待研究的问题。 




文化何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反思

艾智科


内容提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逐步兴起,并开展了诸多研究和实践。然而,不少研究和实践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在现代化范式的影响下,技术与方式这两个工业文化的维度很难得到较好地把握,进而致使文化在工业遗产保护中逐渐处于失语状态。过于关注物质有形的成分、仅仅保护近现代的工业遗产等都是文化失语的表现。事实上,文化是工业遗产保护的关键词,充分挖掘其文化属性,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业遗产保护。 





考古探索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2015—2018年田野考古的主要收获

王 青 路国权 郎剑锋 陈章龙


内容提要:邾国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南10公里的峄山南麓,是东周时期邾国的都城所在和秦汉以后邹县县治。2015—2018年,山东大学邾国故城遗址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田野考古工作,主要包括城墙、宫殿区、仓储区和贵族墓葬的发掘解剖,及冶铸和制陶作坊区的调查等,出土了大批考古遗存,为研究邾国历史和山东南部地区东周秦汉文化面貌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宫殿区南部2016年秋季调查简报

山东学邾国故城遗址考古队


内容提要:2016年秋季,山东大学邾国故城遗址考古队对邾国故城遗址宫殿区南部约10万平方米的范围进行了城内系统调查。本次调查采集了大量标本,主要为山东南部地区常见的东周、汉代生活类器物。通过对调查区发现陶片的器形统计和分布密度计算,并结合2015年邾国故城发掘、2016年夏季城内钻探、2018年金水河附近试掘的收获,推测以金水河为界,遗址北部可能是夯土、壕沟、道路和手工业作坊分布区,南部是居址、手工业作坊、市场及相对应的管理机构等的分布区。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2017年发掘简报

山东大学邾国故城遗址考古队


内容提要:2017年3—7月,山东大学邾国故城遗址考古队对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发掘区位于皇台中部偏北处,共清理春秋、战国、秦汉、晋唐至近代遗迹300余个,包括灰坑、窑炉、房址、沟渠等遗迹。出土遗物包括各类陶器、铜器、铁器、石器和瓷器等。其中,长条形窑炉,成套新莽时期铜诏版、度量衡器的出土,为解读邾国故城历史变迁及历史地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2015年发掘出土植物大遗存分析——兼议古代城市管理视角中的人与植物

马方青 陈雪香 路国权 王 青


内容提要: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2015年发掘浮选出近两万粒植物大遗存,年代自春秋延续至汉代。研究结果显示,小麦和粟很可能是该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大豆、小豆、黍和水稻则是辅助性的。基于对城址发掘区功能的初步推断,植物遗存平均密度较低和“谷物杂草比”相对增长的趋势,可能反映了该地点在官方控制下的、连续且稳定的植物管理活动,一定程度地折射出城市中的部分人群在手工生产、粮食存储等活动中对各类植物的不同利用方式。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2017、2018年考古发掘所获文字资料

郎剑锋 陈章龙 王 青


内容提要:2017、2018年,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连续开展两次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了丰富的东周、汉代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出土了较为丰富的文字资料,主要包括金文、陶文两类。金文资料包括衡、权、版等新莽铜器以及印章、铜镜、钱币等,陶文资料包括豆、盆、盂、罐等陶器。时代方面,金文资料均为汉代,陶文资料均为战国时期。邾国故城遗址新出土的文字资料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地域文明

安徽屯溪土墩墓与休屯盆地区域文明研究


王昌月


内容提要:安徽屯溪八墓随葬原始瓷豆的型式分析显示屯溪土墩墓群年代始于西周早期偏晚阶段并延续至两周之际。八墓出土青铜礼器区域特征突出、艺术风格影响深远,应为本地铸造。处于原始瓷和铜矿资源流通的重要节点,西周时期休屯盆地成为重要的区域文明中心,曾、应两国也在中原与东南地区的交流互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陶冶吴越——简论两周时期吴越的生业形态

张 敏


内容提要:两周时期的吴国和越国“接土邻境,壤交通属”。吴国的“官工业”为矿冶业,越国的“官工业”为陶瓷业,矿冶业和陶瓷业分别成为吴越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吴越最主要的生业形态。越向吴大量输出陶瓷器以换取本国极度匮乏的铜资源,吴越之间的“资源互动”成为两周时期特殊的文化现象。 



博物馆新论

为观众阐释的藏品研究——澳大利亚藏品意义阐释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借鉴

毛若寒


内容提要:让藏品“活起来”的根本前提是深入透彻的藏品研究。目前国内博物馆藏品研究存在研究主体局限、现实关联不足、成果科普转化薄弱等问题,阻碍了公众与藏品的进一步连接。在借鉴澳大利亚“意义2.0”藏品意义阐释方法体系基础上,可从三方面构建“为观众阐释”的藏品研究:第一,拓展藏品研究参与群体,树立关联当下公众需求与兴趣的研究取向;第二,在语境化研究视野下探索制定规范详细的藏品阐释方法,尽可能全面反映价值要点与群体视角;第三,形成科普可及的研究成果,建设模块化登录、动态开放的藏品数据库,提升藏品价值的转化利用效率。 




博物馆藏品信息的多维度阐释——基于《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说词的扎根研究

刘 阳


内容提要:博物馆藏品信息的阐释存在本体信息、关联信息、创生信息三个维度。本体信息着眼于对藏品本体的解读,是其他藏品信息之所以能够存在的基础;关联信息关注藏品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强调将藏品置于各种联系之中加以把握;创生信息则是基于现实需要对藏品进行创造性阐释,从而建立起藏品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新媒体语境下博物馆所阐释的藏品信息呈现出同心圆结构,即以藏品为中心,由内而外依次为本体信息、关联信息、创生信息的三圈同心圆。藏品创生信息的阐释是实现藏品与观众情感共鸣的关键环节。




基于智慧导览的博物馆观众调查、分析与探索——以南京博物院“法老·王”“帝国盛世”特展为例

郑 晶


内容提要:智慧导览已在当今社会的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南京博物院的特展“法老·王”和“帝国盛世”应用了智慧导览技术来丰富观众参观体验,不仅拓展了观众获取知识的深度与维度,而且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博物馆观众调查。这两个展览通过智慧导览方式,结合信息叠加、数据识别、热点分析与调研问卷等,进一步探索了观众的需求,并分析了相应的结果,从而为今后博物馆教育观念与服务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博物馆游客满意因素与价值追寻研究——以中国漕运博物馆为例

李永乐 孙 婷 华桂宏



内容提要:运用手段目的链理论,通过阶梯访谈法对参观中国漕运博物馆的游客进行深入访谈,同时选取业内访问量较高、评价较好的网站,获取中国漕运博物馆的优质游客留言与评论。从中提取游客满意因素,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各因素进行分层、编码,绘制出关联矩阵和价值层级图,探究博物馆游客价值追寻的形成机理及其深层次的内在结构关系。研究得出的若干价值链,揭示了博物馆游客感知的属性意义逐步上升为个人价值意义的内在过程。在五条重要价值链中,最重要的两条是漕运历史与文化—文化感受—文化传承使命感、解说系统—知识教育—自我提升成就感,体现了博物馆旅游的文化性特征;同时,另外三条价值链指向愉悦感,说明与其他旅游形式相似,愉悦感同样是博物馆文化旅游者主要的价值追寻之一。 




编辑:张园媛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