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汉长安城遗址: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摘要: 汉代班固《西都赋》曾描述了汉长安城的繁盛景象:“建金城而万雉,呀周池而成渊。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于是既庶且富,娱乐无疆。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游士拟于公侯,列肆侈于姬姜。乡曲豪举,游侠之雄,节慕原、尝,名亚春、陵。连交 ...

汉代班固《西都赋》曾描述了汉长安城的繁盛景象:“建金城而万雉,呀周池而成渊。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于是既庶且富,娱乐无疆。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游士拟于公侯,列肆侈于姬姜。乡曲豪举,游侠之雄,节慕原、尝,名亚春、陵。连交合众,骋骛乎其中。”这座满载着西汉王朝强盛辉煌的都城被多个朝代所沿用,西汉之后,有新莽、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文帝)共9个朝代在此建都,实际使用近800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由于汉族汉人、汉语、汉字等概念均诞生于此,毫无疑问这里成为了汉文化的起点、汉民族的词源。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在调研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工作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部署,守护利用好珍贵历史文化遗存,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实现文物保护、城市发展、民生改善协调融合发展。


汉长安城遗址,沉睡千年后,其生命力正被重新唤醒。



多少天下事 尽出长安城

营造都城典范:“非壮丽无以重威”











不历大劫者,难以成大功。汉高祖刘邦起于微末,颠沛流离,数次九死一生。其中最为险恶的情形,当是鸿门宴。《史记》描绘了汉代开国君主的至暗时刻——“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刘邦当时的处境直接造就了一个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四年后,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听取谋臣娄敬、张良的建议,关中“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决定定都长安。公元前200年,汉长安城内最早的建筑——长乐宫修建完成,随后萧何开始主持修建城内其他宫殿和基础设施。

历史学者说,一个朝代的气象往往会打上开国君主性格特点的鲜明烙印。汉长安城及汉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的气象均打上了刘邦的烙印——风起于青萍之末,大开而大合,历大劫,成大功,这印记甚至对周边地区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大业既成衣锦还乡,刘邦痛饮酒,诗言志,以浇心中块垒。《史记﹒高祖本纪》记载了一张紧扣多年的弓终于松弛的瞬间: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此后,长安城在中国历史的榜单上不断“占据热搜”,文景之治、独尊儒术、北击匈奴、《史记》成书,一代将星韩信陨落于此,张骞出使西域启程于此,昭君去往漠北动身于此……熙熙攘攘、轰轰烈烈,多少天下事,尽出此城中。


公元前198年,汉长安城未央宫基本建成,开始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也成为了汉宫的代名词。其周回二十八里,前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宫内有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武台、钩弋殿等,另有寿成、万岁、广明、椒房、清凉、永延、玉堂、寿安、平就、宣德、东明、岁羽、凤凰、通光、曲台、白虎、漪兰等殿阁,其建筑形制深刻影响了后世宫城建筑,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宫城建筑的基本格局。新建成的长安城秉持着“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和“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的定位,自然壮丽无比。由于是以秦都咸阳渭河以南的宫殿作为基础,因此汉长安城的形状受到秦宫殿、渭河等的制约,从而形成了不规则的走势。不过得益于巧妙地利用地理环境规划,使得汉长安城成为了“因天才,就地理”营造都城的典范。

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38年兴建上林苑,公元前129年穿漕渠,公元前120年开昆明池,公元前104年修建章宫,公元前101年建明光宫和桂宫,此时汉长安城面积约36平方公里,仅城墙周长就达25公里。规模远超同时期的罗马城、拜占庭城和巴格达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经多年考古研究证实,汉长安城的基本布局与《考工记·匠人营国》记载的“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基本相符。全盛时期,城中居民区竟达160个“闾里”,“八街九陌,三宫九府,三庙十二门,九市十六桥”,这样的格局足足保持了两百多年。

其中,未央宫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兼具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起点价值。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从未央宫领取汉武帝的旨意出使西域,从而开启了可歌可泣的凿空之旅,展示了位于丝绸之路东端的汉文明发展水平,奠定了汉长安城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专家称,“汉长安城不仅对中国文明史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还代表了在整个东亚地区公元前后400年间的中心地位,是人类文明史上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此后两千多年历史变迁中,汉长安城的地表建筑虽然已无迹可寻,成为遗址,但后世没有一个朝代在这座城址上进行叠压建设,这座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具有核心地位的重大历史文化遗产,以完整的格局保留至今。专家认为,汉长安城遗址是中国现存规模宏大、遗迹丰富、格局明确、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帝国都城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国际、国内都首屈一指。时至今日,作为承载见证了整个中华文化形成发展过程的重大遗址,汉长安城遗址自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西安市也坚持了“保护优先”,从未在其遗址范围内安排过任何重大项目,有效保护了大遗址的完整风貌。



“不夜城”中的“无光区”
探索历史保护与城市发展最优路径







若乘飞机夜访西安,你会发现在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中,有一块巨大的“无光区”,在这个人口过千万的国际化大都市里,这块“黑窗”与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城市夜景形成强烈反差,这里就是汉长安城遗址。


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现今规模最大、定都朝代最多、遗迹最丰富、保护最充分、研究价值最高的古代都城遗址,是世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实物资料。正因为其重要性,国家对其有着严格的管控明令禁止开发破坏。2012年7月西安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的决策。同年8月,通过《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决定从2012年到2020年分三个阶段推进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工作。重点保护、在城市发展的重要地块上留白,这是西安对待民族文化根脉的慎重和守护。

客观来说,对于城市而言,汉长安城遗址如此大面积的空白区域,在过去很长时期内,对区域交通、民生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空间的诸多方面都产生过影响。“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专家提出,汉长安城遗址应当是城市底蕴的活化石,而不应把它视作阻碍城市发展的“包袱”。西安作为全球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应该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将汉长安城遗址打造为文化旅游新高地和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事实上,西安也一直在探索历史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最优路径。


2006年,汉长安城遗址列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7年,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成功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随后,遗址公园提升项目正式拉开大幕。走进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排排整齐的松柏勾勒出未央宫宫墙的轮廓,已建成开放的公园一期区域整体以“遗址保护”为前提,以“尊重、保护、传承、创新”为主旨,以汉朝、汉文化为线索,以游客游览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遗址公园的便捷性、可游览性。通过景观绿化提升、综合管网布置、道路游线改造、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设施配建、遗址保养修缮等系统工程,展示城、宫、殿、阁、路的格局。在遗址保护展示的前提下,遗址区和绿化景观相得益彰,在城市飞速发展的进程中,静静守望在繁华都市一隅,保持田园风貌、乡野气息。汉服巡游、汉代五禽戏和现代花式篮球运动展演……“汉宫骑射·承启国风”——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首届汉风运动季活动于8月6日晚拉开帷幕,引入花车集市、后备箱集市、露天电影等夜间休闲活动,带动年轻群体解锁夜经济“新玩法”。

遗址公园不仅承担着保护文化遗迹的重要使命,也肩负着城市公园的功能。节假日里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观光游览、户外休闲。


据介绍,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提升项目二期于今年3月开工,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预计将于年内建成开放。二期项目位于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范围内,丰景路以北至直城门大街北侧、邓六路以东至东宫墙路,总占地面积2.91平方公里,包括景观绿化提升、道路游线改造、基础设施完善等系统工程,和一期工程形成互补串联,体现遗址展示新气象。


与大都市相融共生

这座沉寂数千年的大遗址被唤醒







系统性地保护、合理化地利用是新时期对大遗址保护形成的重要共识。


自2012年,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设立以来,西安市相关部门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统筹城乡、改善民生”、“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相融合”“统一规划、统一领导、分步实施”四大原则,开启对汉长安城这座历史文化宝库的保护利用工程。几年内,工程涉及区域整理土地1万多亩,清理垃圾320万立方米,栽植树木5万棵,种植草坪260多万平方米,先后完成未央宫前殿、西安门、西城墙等162处文物本体展示工程,这座沉寂数千年的大遗址被重新唤醒。



2021年,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全面开放,二期加快实施提升改造。这座公园是在大遗址保护与展示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汉长安城遗址文化内涵,将专题展厅、景观栈道、园林绿化、现代农业景观串联,突出展示了汉长安城遗址风貌。

人和遗址逐渐在产生交互作用。为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动员和引导群众关注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使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弘扬优秀历史文化。通过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汉长安城遗址公园也成为休闲的好去处。如今,漫步在汉长安城遗址公园,市民群众可以近距离感受跨越千年的汉代文化遗产。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方红卫在调研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工作时指出,汉长安城遗址是现存规模宏大、遗迹丰富、格局明确、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都城遗址,蕴含着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要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精神标识保护和文化地标建设,深入挖掘汉长安城遗址文化内涵,高质量阐释活化遗址价值、讲好文化故事。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平衡好遗址展示和空间利用,不断扩大汉长安城遗址的影响力和关注度。要促进遗址区民生改善,把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让遗址保护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我们将以遗址保护为前提,保持遗址的原真性,结合区域历史风貌和现状条件,逐步将汉长安城打造为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央游憩区。”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保护利用项目后续将最大程度做到尊重遗址、保护遗址、展示遗址,在严格遵循土地保护法和土地性质的前提下,通过对天禄阁等遗址进行保护展示和周边环境整治提升,维持基本农田和公共设施景观和谐,使遗址和周边景观相映成趣,进一步诠释好遗址内涵。

“保护汉长安城遗址,客观促进了周边数万名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提升。大遗址与现代社会实现相融共生。”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相关负责人说,要继续探索“大遗址与村民共生共存”的大遗址保护发展模式,支持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系列工程,大力保护并充分彰显乡村景观格局、乡村传统肌理,传承乡土文脉,共同促进遗址区民生改善,要让遗址区居民共享遗址保护发展红利,此外,不断探索大遗址保护新路径,提升城市文化传播力、影响力,让西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展示窗口。

延伸阅读:
汉长安城遗址:延续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历程
特约撰稿 张姗姗


回顾汉长安城遗址田野考古工作,要从20世纪50年代中叶开始。时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领导的郑振铎、梁思永、夏辅先生,根据当时情况与中国考古学学科特点,先后决定向当时西安的西汉都城长安城遗址派出考古工作队,开展古代都城遗址考古工作,这开启了新中国文物保护工作暨 “大遗址”保护的先河,拉开了汉长安城遗址考古工作的序幕。


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展汉长安城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与研究工作,其重要价值是现代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在汉长安城遗址上开展应用,这一工作至今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取得了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1957年,发掘了霸城门、西安门、直城门和宣平门遗址。1961—1962年,初步勘探了城内街道和主要宫殿的分布。70年代后半期,对武库遗址做了全面勘探和重点发掘。80年代,对未央宫遗址进行了勘探、发掘,并在城的西北部勘探发现了横门以南的大型建筑遗址以及横门大街东西两侧用夯土墙围成的区域。90年代,考古工作在多地展开,通过发掘了解到西北部手工业作坊区的内涵,通过勘探初步确定了北宫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勘探和发掘搞清了桂宫的基本情况。

时任汉长安城遗址考古队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西安研究室研究员李毓芳自1986年春天起开展考古工作,起先他们在汉长安城内的前殿遗址西北850米、卢家口村东100米处钻探出了一座大型建筑遗址,这就是未央宫三号建筑遗址。通过汉长安城考古队的努力,未央宫三号建筑遗址的发掘清理工作于1987年4月底结束,出土了6万多片骨签和上千件包括建筑材料、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等遗物,基本确认汉未央宫遗址规模。


2000年以来,配合基本建设、大遗址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项目,汉长安城遗址开展了一系列重点发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汉长安城考古工作队队长回顾:2001—2010年,重点对长乐宫遗址做了全面勘探和重点发掘;勘探发现了十六国、北朝长安城的宫城遗址,并发掘宫门;在西南城郊发掘了泬水桥遗址;在上林苑勘探、试掘了昆明池遗址,发掘多座离宫别馆遗址。2011—2015年,主要配合“申遗”工作对未央宫遗址重新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在建章宫勘探了太液池遗址;在城北发掘了厨城门外渭桥遗址。2015年、2018年,分别开始对兆伦铸钱遗址、北宫遗址进行有计划的勘探和发掘。


经过65年考古探索,考古工作者逐步明确了汉长安城的平面形状、规模、城墙和城壕的结构、城门与城内大街的形制、城内外水系的分布、未央宫与长乐宫、桂宫、北宫的范围和布局、武库的位置和建筑配置、西北部手工业作坊的种类等。城外也发现了南郊礼制建筑、昆明池、陶窑、墓地等遗迹,城郊的面貌逐渐清晰。

“汉长安城规模宏大,街道井然,布局规整,功能完善,达到了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新高度。宫室和众多高级宅第,占据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凸显出作为都城的政治属性。”李毓芳说,汉长安城见证了从西汉到新莽200多年的历史进程,考古工作取得的诸多成果为深入揭示其特征和价值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西安晚报

文字:庞    乐

编辑:柯柳依

校对:李   超

初审:马利利

终审:刘夏盈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