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探长安——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30年考古成果展集结30年考古成果,大部分文物首次展出
9月30日,“探长安——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30年考古成果展”在西安博物院临时展厅盛大启幕。展览展出西安地区30余个重要考古发现出土的280余件(组)精品文物,是西安博物院历年临时展览展出文物最多的一次,且其中大部分文物均为首次展出。
“探长安”,不仅仅是对西安历史的探索,更是一次对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深度解读。
据策展人陈斯文介绍,此次展览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展示了考古工作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就以及科学研究和文物保护取得的成果,还彰显了考古工作传承历史、护佑文脉的核心主旨。
西安城市扩张及过去三十年重要考古发现点位
图源 /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鱼化寨遗址
筒瓦形器
考古工作者的研究表明,西安地区新石器文化脉络是连续的,仰韶文化的鱼化寨遗址、庙底沟文化的鱼包头遗址以及延续至龙山时代的米家崖遗址,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为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的发展脉络建立起完整的链条。
陕西地区的仰韶文化遗址,率先见证了大型建筑材料与工具的诞生,包括最早的瓦、砖以及泥抹子等。鱼包头遗址出土的筒瓦,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建筑瓦材,开启了礼制建筑用瓦的先河。
2008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中渭桥遗址出土的“丝路一号”船
中渭桥遗址位于西安市北郊汉长安城遗址北侧,2012至2013年,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考古调查与发掘。目前已在汉长安城北侧及东北发现3组7座渭河桥,分别为厨城门桥、罗成门桥、王家堡桥。其中厨城门被认为是秦汉时期的中渭桥,它不仅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木柱梁桥,也是丝绸之路从汉长安城出发后的第一座桥梁。
2013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2年,考古工作者重启了对栎阳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先后发现三座古城,确定三号古城是文献所载秦汉为都时期的栎阳城。栎阳城遗址三号建筑东侧南北台阶存在一条贯穿三号古城核心建筑的南北向轴线,是目前发现并确定的时代最早的都城轴线。
遗址三号古城出土的陶壶口沿上有“栎阳”及“宫”字陶文,提示栎阳三号古城即为“商鞅变法”发生地“秦都”。此外,遗址中出土数量众多的“栎市”戳印陶文,印证了文献中秦献公在栎阳“初行为市”的记载,是秦人最早“市”的实物发现。
2017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
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2019至2020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南郊少陵原发掘了三座规模巨大、形制特殊、结构完整的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出土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彩绘陶俑、模拟多重门阙阁楼的彩绘土雕建筑以及巨幅壁画。
少陵原十六国大墓是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也是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成立以来,独立主持的考古项目首次获此殊荣。
江村大墓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2022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30年考古成果展
* 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物陕西”微信公众号 *
· 文 物 陕 西 ·
采 编 | 段 杨
审 核 | 屹 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