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历史上的“中亚探险热潮”究竟发生了什么?

摘要: “世界探险史具有悠久的历史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当时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走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与对外侵略扩张的方向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中亚探险考察热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而他国曾先后向中国各地派遣了以科考、传教、考古等为由的“探险”活动”1870年 · 普尔热瓦尔斯基 · 俄国➣探险地:内蒙古、新疆、西藏 ... ...普尔热瓦尔斯基是一个标准的俄国职业军人,他于1870—1873年、1876—1877年 ...

世界探险史具有悠久的历史

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当时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走向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与对外侵略扩张的方向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中亚探险考察热

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而他国曾先后向中国各地派遣了

以科考、传教、考古等为由的“探险”活动

1870年 · 普尔热瓦尔斯基 · 俄国

探险地:内蒙古、新疆、西藏 ... ...

普尔热瓦尔斯基是一个标准的俄国职业军人,他于1870—1873年、1876—1877年、1879—1880年、1883—1885年先后四次到中国的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探险考察。

图片来自网络

你或许听说过“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是1879年由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当时中国蒙古西部的科布多首次发现,1881年,这种野马也以其名字正式命名,由于此前社会上普遍认为再没有野马存在,此发现曾轰动一时,但大规模的捕猎也紧随而来。

地理君自制,图糙理不糙

普尔热瓦尔斯基不仅是第一个捕获活的野马的人,而且是第一个获得完好野骆驼标本的人,仅是这两点,就使他名扬天下。他对绝大部分自然区域的地理描述和记载以及对动植物生存环境的观察与区域特征的思考,都较为准确。他的测量成果填补了欧洲人对中亚地理认识的空白,纠正了一些错误。今天我们对新疆地理特征最通常采用的表述——三山夹两盆,就是由普尔热瓦尔斯基最初勾画在中亚地图上的。

1887年 · 杨哈斯班德 · 印度

探险地河北、内蒙古、新疆 ... ...

在英国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杨哈斯班德回到家乡印度,在驻扎巴基斯坦的军队中供职。其在中国西部的主要探险活动,是于1887年张家口归化(呼和浩特),组织了一支驼队,横穿戈壁到达新疆哈密。这段历时约70天的经历,使杨哈斯班德成为第一个横穿这段戈壁荒漠的欧洲人。此后,他又沿着丝路古道,由哈密前往喀什叶尔羌,然后翻越帕米尔高原,到达克什米尔。

中国国家地理客户端《行天下》杂志 摄影/王维、钱寿春

1896年,杨哈斯班德把由内蒙古横穿戈壁到新疆、在印度的旅行和在克什米尔的调查写成一部书,名为《1884—1894穿过大陆心脏的戈壁沙漠和喜马拉雅山、帕米尔以及其特那尔到满洲的旅行》。

1888年 · 斯文赫定 · 瑞典

探险地:西藏、新疆 ... ...

赫定最早进入中国是1888年底,他抵达新疆西部一个有中国驻军的边境据点时,驻军统领柯安当晚就前来拜访并致赠礼物。当时中国人还没有现代边界意识,至少不认为赫定属于非法越境,而把他当作正常客人对待。

罗布泊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7月 摄影/杨镰 杨永辉 等

1890年—1935年间,斯文赫定先后5次进入中国,他最主要的动力是那里的很多地方“从来没有西方人去过”,赫定想做"第一个"的念头近乎偏执。例如,当他听说英国人杨哈斯班德已经率兵打进了拉萨,他就对这座圣城掉头不顾。他最得意的是弄清楚了外喜马拉雅山一带的地理状况,填补了"地图(欧洲版)上的空白"。

小河5号墓地——左图两个木雕的照片是60年前斯文赫定的助手贝格曼等人拍摄的,右图是摄影师杨镰、杨永辉等人拍摄的一个类似的木雕。

在赫定的考察年表中罗列着诸多事迹,其中有两项使赫定名满天下。一个是发现楼兰古城,一个是填补地图上西藏的大片空白。通过斯文赫定精确地描述,第一次把它们纳入西方知识体系,赫定因此成为世界级偶像,激励了包括斯坦因等一批人步其后尘,而当时很多西方国家领袖以结交赫定为荣,英国驻印度总督寇仁勋爵亦曾允诺提供一切条件帮助赫定探险西藏。

1899年 · 威尔逊 · 英国

险地四川、云南 ... ...

爱尔勒斯特·亨利·威尔逊,20世纪初期著名自然学家、植物学家、探险家、作家,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

从1899年—1911年,他4次到中国收集植物,足迹遍及湖北四川云南重庆等地。前后12年里,他收集了4700种植物,65000多份植物标本,将1593份植物种子和168份植物切片带到了西方,被西方人称为“打开中国西部花园的人”。

血皮槭

图片来自网络

1907年,威尔逊在湖北兴山县采集了一种叫血皮槭的树木,它至今生长在美国哈佛大学的阿诺德树木园内,已经100多岁了。

威尔逊在交通极不发达的中国西部翻山越岭、拍摄了2000余幅珍贵的图片。在他拍摄的照片里,除他研究的植物花卉外,还有大量当时该区域的人文地理历史照片。这些照片为研究20世纪初中国社会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威尔逊被西方人誉为“一位最成功的植物涉猎者”。

1900年 · 斯坦因 · 原籍匈牙利后入英国国籍

探险地:新疆、甘肃 ... ...

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 分别于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1930—1931年进行了他著名的四次中亚细亚考察,考察的重点地区是我国的新疆和甘肃,所发现的敦煌吐鲁番文物及其他中亚文物是今天国际敦煌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空中拍摄的楼兰古城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11月 摄影/李翔

现在英国收藏的绝大多数敦煌文书便是斯坦因第二次考察的“成果”,其第三次探险重访尼雅楼兰遗址敦煌,再次卷走大量文物。导致了中国西部文物的大量外流,也给他本人带来了极大的名誉。考察之后,他写下了《亚洲腹地》和《在中亚的古道上》。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中国莫高窟中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人们称他为国际敦煌学研究的开山鼻祖之一,有两个客观原因:

其一,他的中亚考察以及在考察中所获的敦煌吐鲁番文物以及其他中亚文物是当代敦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其二,他关于中亚的考察报告与研究论著是当代敦煌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不可替代的原始资料。

1902年 · 格伦威德尔、勒柯克 等 · 德国

探险地新疆

格伦威德尔和勒柯克由当时的德国军火大王弗特里·克虏伯资助,1902—1914年间组建了四次探险队,对中国新疆地区进行探险考察。为了避免成为他人的尾随者,他们把考察的重点放在了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吐鲁番库车一带。

通过对柏孜克里克、吐峪沟、库木吐拉、克孜尔等佛教石窟遗址的考察发掘,他们获得了大批珍贵的佛像、壁画和文书,但是勒柯克在“壁画切割能手”巴图司的协助下所进行的掠夺式考察,不仅受到各国人士的一致谴责,甚至连他的上级格伦威德尔也大为不满。

图片来自网络

他们从新疆带走最多的是那些所谓“胡语”(西域语言)文书,当然也有汉文文书。因此现在德国收藏的西域语言文书,可能是世界上最多的,主要是在柏林柏兰登堡科学院,大概有4万件以上,包括了20种左右的“胡语”,笼统地来讲就是所谓“吐鲁番文书”。

1902年 · 大谷光瑞 · 日本

探险地: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 ... ...

1902年—1914年,大谷光瑞先后三次亲率或派遣“大谷探险队”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进行探险考查。三次探险的队员共有18人,历时5年零11个月,行程一万八千公里,足迹遍布我国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40余座城镇294个佛迹点。名为探险,实为掠夺。

图片来自网络

“大谷探险队”三次探险,到底挖掘我国的文物有多少数量,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仅第三次探险有记载,共劫取文物86箱,重达6731公斤,其中所出吐鲁番的文物就有70箱之多。

据文献资料记载,大谷光瑞所携出境的文物“在时代上可上溯至六朝,在种类上也多种多样,颇为丰富”,“出土文物予以区分的话有佛典、经籍、史料、西域文字的文书、绘画、雕塑、染织、刺绣、古钱、印本等。”

1922年 · 约瑟夫·洛克 · 生于奥地利后入美国国籍

探险地:云南、四川 ... ...

从1922年起曾六次到中国,深入到滇、川、康一带民族地区活动。由曼谷到丽江,进入四川西南角木里,途经纳西地区,多次在岷山尼玛卿山之间山谷河谷地带拍摄资源照片,测绘地形地图,搜集实物标本以及文物资料。回国时,携走八万件植物标本以及文物文献。

阿尼玛卿雪山脚下

中国国家地理网 摄影/郭小良

洛克以丽江附近的村落为基地,对当地风土人情和动植物都进行了考察研究。这激发了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创作灵感,完成了著名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成就了香格里拉的美丽传说。

香格里拉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6月 摄影/李渤生

约瑟夫·洛克探险时从木里穿越到贡嘎岭地区的这条线路,就是后人所说"洛克线"——途经亚丁稻城贡嘎三大风景区,串联三怙主三座神山(夏诺多吉、央迈勇、仙乃日)、两大垭口(夏洛多吉垭口、日乌且垭口),穿越莫溪沟和日乌且沟,经过贡嘎的众多冰川,终点至情歌之城——康定,沿途风景绝美。

科兹洛夫、杜金、橘瑞超、吉川小一郎...

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