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帕米尔高原丝路古道牧羊人的游牧人生

摘要: 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12日电(记者阿依努尔 宿传义)为了牛羊膘肥体壮,每年6、7月间,生活在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峰脚下的牧人们,便会骑着马和毛驴,带着全部家当,穿越沟壑深谷,沿着狭长牧道,追寻人畜赖以生存的“世外桃源”。这些克孜勒陶乡喀拉塔什其木干村的牧人们,最终要抵达的“世外桃源”,是一处名叫“铁日孜窝孜”的夏牧场,柯尔克孜语意思是“难觅之境”。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平均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行路极为不易 ...

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12日电(记者阿依努尔 宿传义)为了牛羊膘肥体壮,每年6、7月间,生活在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峰脚下的牧人们,便会骑着马和毛驴,带着全部家当,穿越沟壑深谷,沿着狭长牧道,追寻人畜赖以生存的“世外桃源”。

这些克孜勒陶乡喀拉塔什其木干村的牧人们,最终要抵达的“世外桃源”,是一处名叫“铁日孜窝孜”的夏牧场,柯尔克孜语意思是“难觅之境”。

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平均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行路极为不易。不过,在这片高山和沟壑之间却隐藏着一条条古代商旅穿行的通道。喀拉塔什其木干村牧民所走的道路就是一条古丝路的一部分。

这条丝路古道从克孜勒陶乡进山翻越一处海拔4000米的高山,下山到达喀拉塔什其木干村,然后进入峡谷,到达海拔4100米的“铁日孜窝孜”夏牧场,再沿着慕士塔格峰和公格尔九别峰之间的山隙,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奇克那克别里达坂(山口的意思),与现在的中巴公路相连。通过塔什库尔干,把各种丝绸、瓷器等货物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等地。

名如其实,“铁日孜窝孜”夏牧场虽距离村委会不到30公里,却要翻山越岭、趟河过桥、行走峭壁,牧道上碎石、巨石密布,路面湿滑难行。牧场生活必须的物资如面粉、大米、盐、衣服等,都要用毛驴和马一点点驮过去。

喀拉塔什其木干村村主任艾沙买买提·居马带领大伙儿涉水过河,前往“铁日孜窝孜”夏牧场(7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每次出发前,牧人们都要在山口围坐在一起,啃馕吃瓜,喂饱马和毛驴,为即将开始的跋涉储备体力。

全长6公里多的峡谷是这条牧道最危险的路段,羊肠小道沿着峡谷曲折盘旋,忽而急剧上攀,忽而急速下降;更有些路段,眼前明明是一道绝壁,走到跟前才发现有条小路穿绝壁而过。河水在几十米深的谷底咆哮而过,溅起的水花有几米高。道路最窄处,人和牲畜往往只能紧贴峭壁,缓缓挪动脚步,稍有不慎,就会跌入峡谷激流。

今年9岁的加尔肯那勒·库瓦提7岁时就和父亲牵着毛驴行走在这条道路上了。记得第一年,刚走到峡谷一半,一头毛驴失足跌入湍急河流被冲走。他刚想哭,就被爸爸大声呵斥:柯尔克孜男人不流泪!于是赶紧抹抹脸,疾步跟上队伍。

60岁的牧羊人吐尔地库力·米曼已记不清在这条路上走了多少来回。由于经验丰富,他手牵一头驮着行李和干粮的毛驴,在悬崖边的牧道上快速通过时,还不时俯身将落石扔出牧道。对他来说,每走一趟就要对牧道进行一次清理。

“我在娘胎里就开始走山路了,我们就是为山而生的。”吐尔地库力·米曼说。

喀拉塔什其木干村村民在夏牧场进行传统叼羊比赛(7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30岁的买买提·霍加说,这里冬天温度低至零下40摄氏度,大雪封山、道路阻断,对于终年在这里的5户牧民来说,是最难熬的时节。去年2月到4月,山里连降暴雪,牧民们断了粮,羊一夜间死了200多只,他和村里几个最壮实的小伙,用2天时间,才用十字镐和铁锹在山路上一点点凿出生路,驮回4袋救命粮让牧人们死里逃生。

近10小时艰苦跋涉后,牧民们终于抵达“铁日孜窝孜”夏牧场。远远望去,夏牧场犹如一块绿毯挂在半山腰上,背后的慕士塔格峰云雾缭绕。若不是几处灰白色的毡房升腾起炊烟缕缕,增添了几丝烟火气,还以为误闯了仙境。

夏牧场住着20户牧民,牧养了上千头牦牛、马、羊等牲畜。每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毡房里老人、小孩、男人还在酣睡,42岁的阿依古丽·博热瓦依已悄悄爬出被窝,开始忙碌一家的生计:先是从邻居家借来火种,点燃炉子里的干柴和牛粪,待毡房里一点点暖和起来,又急忙拎起塑料桶赶去挤牦牛奶……

不通路、不通电、不通网,没有手机信号,“铁日孜窝孜”夏牧场像是一座“孤岛”,坚守着上千年的游牧文化。但时代在变迁,这里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阿克陶县克孜勒陶乡喀拉塔什其木干村村民在夏牧场合影(7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夏牧场里,大大小小几十个孩子,几乎都在乡镇和县城的小学和中学读书,只有在寒暑假,才像候鸟一样“飞”回家。

加尔肯那勒·库瓦提从7岁起就在克孜勒陶乡中心小学寄宿读书了,暑假本想学习叼羊和赛马技术,却被爸爸阻止了。爸爸觉得这些都是过时的“玩意儿”,在学校学好了知识,未来才能改变命运。

前不久,19岁的买买提阿克木·阿不都热扎克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高兴之余却感到怅然若失:“我舍不得家乡,但村里的孩子一个个考出了大山,没有年轻人愿意呆在这里,毕业后我也要努力留在城里工作。”加上他,这里已经考出5个大学生。

喀拉塔什其木干村是阿克陶县的深山特困区域,村里195户牧民中,有132户是贫困户。这些贫困户年收入不到2500元,脱贫攻坚难度极大。为此,当地决定至2020年,将这里所有贫困户分批搬迁至阿克陶县县郊,为他们提供免费住所和蔬菜大棚,并通过劳务输出、就地就业等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这个决定得到了全体村民的支持。“这样恶劣的环境里我们都能生存下来,下山重新开始完全不同的生活,我们也能慢慢适应。”虽然还有太多不舍,买买提·霍加并不排斥即将到来的新生活。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