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专家报告 | 线性文化遗产空间的再利用——广东省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

摘要: 导读:在第一期注册城市规划师培训班和广东省城市更新政策培训班上,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唐曦文常务副院长对学员进行了题为“线性文化遗产空间的再利用 ——广东省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的授课,他指出广东历史上有很多古驿道,它们集中反映了岭南历史的变迁和文脉的延续。他认为随着现代交通方式的出现,古驿道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如何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数千年留下来的历史遗产,古为今用,挖掘


导读:

在第一期注册城市规划师培训班和广东省城市更新政策培训班上,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唐曦文常务副院长对学员进行了题为“线性文化遗产空间的再利用 ——广东省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的授课,他指出广东历史上有很多古驿道,它们集中反映了岭南历史的变迁和文脉的延续。他认为随着现代交通方式的出现,古驿道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如何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数千年留下来的历史遗产,古为今用,挖掘和发挥古驿道的时代新价值,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前言:

广东省为进一步保护南粤古驿道文化遗址,促进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工作,力争成为“一带一路”中的一个文化品牌和经济发展走廊,推进古驿道保护利用和周边区域发展等,在许瑞生副省长的指导下,广东省住建厅制订了《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许瑞生副省长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及今年的城市工作报告中,对广东省的古驿道的文化保护、利用、扶贫等都提出了工作建议和工作措施。

一、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的主要特征

1.国家统一的通道:南北通融文化遗产线路

秦始皇统一中国,驿道是武力和政治确保统一的基础交通条件和纽带,驿道的产生与军事行动密切相关。唐朝时张九龄开始开凿的梅关古驿道,经过调研是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

2.葛洪与中医药文化遗产线路


古驿道还跟我们一些名人轶事有关系,东晋道教学者葛洪,著名炼丹家。《稚川移居图》这张图描绘的就是葛洪从北方到了广东以后,发现罗浮山这个地方对中草药的生长研究非常有基础,于是就隐居在罗浮山研究中草药。包括栖霞山都有他的传说和他的历史故事。

3.戏剧人生的启航之地:汤显祖岭南行文化遗产线路


汤显祖做官被贬徐闻,踏上了南粤驿道,翻山越岭、舟帆远济、水陆交替,用三年时光(1591-1954)纵游饱览岭南风物风情,在岭南12个城市留下足迹与众多不朽诗篇。弃官归田后即写成《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和《临川四梦》大师巨著,与南粤驿路之旅及岭南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4.东西文化交融的必经之路:西学东渐文化遗产线路

广东的古驿道,它承载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梁启超先生认为,中西文化的重要节点其一是晋唐间佛学的传入,其二是明末历算学的东来。两次均是宗教活动与文化活动相伴而生,在第二次西学东渐中,西方传教士作用更为明显。

5.影响世界的中国制造外销贸易路线:瓷器文化遗产线路


对外贸易的航海航线是南粤古驿道系统对外的拓展,古代丝绸、瓷器和茶叶运输的古驿道是具有南粤对外贸易历史记忆价值的驿道。广东宋代已经有了成熟的瓷窑,北宋建立起来的广州西村窑、潮州的笔架山宋窑和惠州的东平窑都是高质量的窑址,也是南粤古驿道沿线的重要节点。


6.影响近代中国命运的人们:香山古驿群英故里遗产线路

  

  香山古道、歧澳古道是凝聚国家记忆的重要情感空间,这是一条改变近代中国命运,英才汇聚的古道。当时的孙中山、郑观应、唐绍仪等都曾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7.革命先辈的足迹红色文化遗产线路

古驿道的发展跟红色文化有相当关系。我们党从早期开始进行武装斗争进程当中,很多事件是跟古驿道发生关系的,有几个特别著名的,有饶平的茂芝、乳源的梅花、连州的鹰扬关、梅州大埔的三河坝等古驿道上都留下了革命先辈的足迹。

8.海内外华人集体记忆情感空间世界记忆侨批和银信文化遗产线路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爆发,太平天国战乱,出外谋生成为广东人的出路,并形成了特殊华侨文化。从古驿道出发,转抵古港口出海口,从海外寄回家书和血汗钱使家族能够在战乱和饥荒中生存下来,这就是“银信”和“侨批”,是民间的史书 ,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台山那边叫银信,汕头那边叫侨批。

9.驿道农耕文化的升华驿道古酒文化遗产线路

  南粤古驿道沿线村落酒香四溢、工艺独特、品种丰富,当然还有农产品,还有一些当地的特产,都是跟古驿道有关系。


  二、广东省古驿道线路研究


什么叫古驿道?本次规划所指的广东省驿道,也称南粤古驿道,是指1913年前,广东省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和人员往来的通道,包括水路和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是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

一方面我们讲南粤古驿道,另一方面我们为什么加入文化线路这个概念?文化线路实际上是国际古迹遗迹理事会提出来的,它是希望通过现行的遗产,来表达它所承载的文化历史的内涵。


哪些线路可以成为文化线路?


1.要有反映人类互动和跨越较长时期的民族国家地区和大陆之间持续互惠的货物思想支持和价值观的交流。


2.必须在时空上促进所涉及的所有文化之间的交流互惠,并反映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


3.必须将相关连的历史关系和文化遗产有机融入一个动态系统中。这个是国际古迹遗迹理事会提出来的文化线路概念。

广东省古驿道历史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它是以保护和利用为核心,通过古道、绿道、风景道、水道等多元的线性载体,对历史上的古驿道线路进行复原、标识、串联沿线的古驿道遗存、历史文化城镇村、各类文化遗存与自然景观资源等发展节点,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展示,为公众创造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线性文化遗产,这是这次规划的目的,把线性空间打造出来,为公众提供这样一种文化产品。

1.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利用规划主要目的


1.以南粤古驿道为纽带,整合串联沿线的历史文化资源,就是把我们所有南粤古驿道沿线自然资源,城、镇、村,包括它所承载的一些地方文化的特色用古驿道串联起来。


2.带动古驿道沿线扶贫工作,实现精准扶贫。我们国家一直强调精准扶贫。现存的古驿道在广东省内最多的地方就是粤东、粤西、粤北,这三个地区古驿道最多。古驿道比较多的地方恰恰就是比较穷的地方,需要实现精准扶贫,推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协调发展。


3.健康中国2030。我们觉得古驿道可以成为一个我们建设健康中国的很好载体,提供很多户外活动,拉动沿线区域文化体育运动的发展。


4.以线状古驿道遗产空间的再利用为载体,结合供给侧的改革,创造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公共产品。利用古驿道可能会带动旅游,可能会带动建设,可能会带动交通的拓展等,为欠发达的小城镇和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古驿道文化线路工作当中,基本上包括了这两个大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2.历代驿递制度变革

分类: 中文 研究 研究前沿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