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卡·约基莱赫托|保护纲领的当代挑战及其教育对策
保护纲领的当代挑战及其教育对策尤卡·约基莱赫托陈曦 译历史保护的教育,即建成遗产的保护教育,起源于19世纪到20世纪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战后,伴随着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这样的教育变得格外重要。20世纪后半叶,对于遗产资源的认识逐步演变,关注范围从古迹和考古遗址扩展到历史城镇中心和文化景观。事实上,保护和保存的过程,已经成为社区及其相 ...
保护纲领的当代挑战及其教育对策尤卡·约基莱赫托陈曦 译历史保护的教育,即建成遗产的保护教育,起源于19世纪到20世纪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战后,伴随着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这样的教育变得格外重要。20世纪后半叶,对于遗产资源的认识逐步演变,关注范围从古迹和考古遗址扩展到历史城镇中心和文化景观。事实上,保护和保存的过程,已经成为社区及其相 ...
作者:张光玮*本文节选自张光玮,《城市中的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挑战与初心》,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2023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参会论文。今天,越来越多的城市更新项目中,社会各界对历史遗存更加趋同的价值观给保护工作带来正面而积极的助力。技术积累和经济支撑使我们有能力进行更有效的文物保护,从被动的“抢救性”保护转向主动的“预防性”保护。 ...
遥感考古:碧空“慧眼”穿越千年奎太克协海尔古城复原图(资料图片)。据本报资料库河北承德潘家口长城航拍(资料图片)。据本报资料库●于丽君 朱建峰 顾燕杰从海底探测到无损检测,科技的发展给考古工作带来更多可能。其中,遥感,让传统野外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拥有了“慧眼”。相比地面考古调查,太空中的卫星和天空中的飞机等遥感平台为考古提供了不一 ...
1930年前,中国尚未建立明确的发掘制度,对盗掘、非法出口等行为有一定法规限制。1930年《古物保存法》首次规定了考古发掘的报批手续与发掘执照制度,虽因时局动荡未能有效实施,但相关制度仍影响到了后世的考古发掘的法律条文与原则,为考古发掘工作奠定基础。考古发掘执照制度的发展完善,代表着我国考古工作的不断规范,保障了文化遗产的合法性和安 ...
2023年6月13日至15日,普林斯顿大学举办了“佛教和亚洲宗教仪式及物质性”国际学术研讨会。该会议由普林斯顿大学太史文教授和莱斯大学黄士珊教授组织,共有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的二十一位学者参加并发表论文,由台湾地区“中研院”刘淑芬教授做专题演讲。会议还邀请了二十位博士生参与讨论。会议分为五个小组讨论,并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Laurel Kendall ...
甘肃有着丰富的长城文化资源,历代长城总长度3654千米,占全国总长度的近五分之一,居全国第二。其中汉长城1507千米。汉长城是随着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时分段逐步修筑的。甘肃境内汉长城,亦称“河西汉塞”,分布在5市15县。敦煌、居延出土的数万枚汉简中,有关于汉塞的丰富记载,有记录塞垣延袤的,有日常巡视的,有人员出入关的,有将军行塞的,有诏书清 ...
原文刊载于《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3年第5期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世界遗产申报回顾与总结张丕生1,陈耀华2*(1.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云南 普洱 665622;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摘要:鉴于景迈山古茶林资源特点以及文化景观遗产特性,自2010年开展申遗工作以来,该项目陆续经历了准备期、发展期、整治期和迎评期4个发展阶段 ...
原文刊载于《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3年第5期与农业文化遗产相适配的景迈山古茶林遗产监测方法探索与创新魏天星1,陈耀华1*,李杨2(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2.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云南 普洱 665622)摘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自然、经济、社会高度复合,具有活态性的遗产类型,其监测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景迈山古茶林 ...
图源 | Internet夏翠娟1.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100872;2.上海图书馆,上海,200031首发链接: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812.G2.20230814.0901.012.html摘 要数智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着“数字GLAMs”向“智慧GLAMs”转型,在从数字化到数据化再到智慧化的转换中,GLAMs的文化遗产资源呈现出多媒体、多格式、多粒度的多模态特征。 ...
欧洲文化遗产合作云报告-REPORT ON A EUROPEANCOLLABORATIVECLOUD FORCULTURAL HERITAGE-纲要“如果让我再做一次,我会从文化开始”——这句经常被认为是让·莫内的名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合时宜。在一个饱受热战、疫情和自然灾害折磨的时代,社会不平等现象日益加剧,政治动荡以民粹主义和反民主倾向为特征,人们习惯于将文化置于次要地位。这些有争议的 ...
原文刊载于《中国文化遗产》2023年第3期:专题研究 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文明的解读和传播(上)国际文件视野下的遗产阐释与展示溯源及发展付梓杰(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北京 100029)王 珏(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北京 100029)摘要:《雅典宪章》作为第一份有关历史古迹保护的国际性文件,除对保护技术问题的探讨外,为后续在遗产领域“阐释”概念的出 ...
城市是人类在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与自然融合而创造的聚居地,是人类社会走向成熟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与人类文明和进步相伴发展。作为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自产生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巨系统,包含着文化、住房、交通、公用事业、土地使用、商品生产和信息系统等多个动态要素,且具有发展的持续性、广泛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
城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往往会进行基于突出普遍价值和旅游开发的城市再生。这可能导致其他遗产价值被排除在外,并引发士绅化、旅游化、社会排斥等新的城市问题。本文在约旦阿萨尔特城“包容之地与好客之城”于2021年福州世界遗产大会上列为世界遗产后,回溯了这座城市从2014年首次申遗开始到成功的七年历程。在对地方社区认知调查的基础上,研究梳理 ...
1、引言 著名史学家许倬云写过这样一段文字:“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东西并峙,都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国。两个庞大帝国之间,没有直接接触,然而彼此都间接地知道远处有这样一个大国,广土众民,文化灿然。中国人称罗马帝国为‘大秦’,俨然视为遥远的另一个秦帝国,其推重可知!丝道的起点在中国,终点在罗马,两端之间,不过转运站而已!”【1】两个帝 ...
河南是中国现代考古的诞生地,也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区域。一百多年的考古历程,实证了在河南这片土地上,原始先民生生不息、文化绵延不断,从人猿揖别、文明初现走向王朝诞生的真实图景。 一、一万年前的文化奠基 考古发现表明,在距今10万年到1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河南境内的环嵩山周围地区就形成了以登封方家沟、荥阳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