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 基于可视性分析的遗址分布特征与保护策略

基于可视性分析的遗址分布特征与保护策略——以夏家店下层文化架子山遗址群为例宋晋 田彦国 张玉坤公元前 2000—前 1500 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是我国北方早期青铜时代文化社会发展的高峰,在众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聚落遗址(部分为城址)的空前繁荣就是其中之一。对此有学者研究认为,大量建造于高海拔山顶台地并普遍带有壕沟和围墙的聚落,并非通常认 ...

• 从洛阳铲到遥感物探:科技考古在我国的发展

考古工作在探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考古学发展到今天,已经由原来通过发掘出土的遗迹、遗物的形状来确定一处遗迹、一个遗址、一个文化或类型的年代早晚、布局特征、文化面貌,建立完整的古代物质文化谱系和复原古迹的原貌,进一步扩大到全面探讨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一处遗迹、一个遗址、一个文化或类 ...

• 古降水变化与柴达木盆地诺木洪文化的盛衰

Precipitation in surrounding mountains instead of lowlands facilitated the prosperity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in the eastern Qaidam Bas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降水波动已被认为是世界古代文明演变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诺木洪文化(-3400-2450 BP)和吐谷浑文化(-313-663 CE)是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东部独特的古文明。然而,山区-盆

• “中国古代可移动文物概念参考模型”构建实践

转载请注明“刊载于《数字人文研究》2023年第3期”;参考文献格式:叶祎珮.“中国古代可移动文物概念参考模型”构建实践.数字人文研究,2023,3(3):37-48.摘要:研究旨在实现文化遗产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与集成,并提供机器可读的信息资源以满足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基于事实的判断推理与辅助决策等智能应用方面的需求。故宫博物院围绕中国古代可移动文物展开研究 ...

• 科技手段在南京城墙保护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郑孝清当前,受经济、文化全球化高速发展的影响,深入挖掘、解读和传递文化遗产价值,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文化复兴的重要引领。聚焦当下,科技创新与应用普及使得传统遗产保护手段的局限性不断被突破,文保工作整体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为优秀文化遗产展示、传播与活化利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南京城墙作为世界上现存规 ...

• 奥维互动地图在考古中的应用

奥维互动地图在考古中的应用文 图 / 张洁 许今 王莹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23年11月刊奥维互动地图(以下简称“奥维”)是由北京元生华网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跨平台专业地理规划设计软件,内置天地图、天地图影像、四维地球电子地图、四维地球卫星影像图、四维地球日新图和世纪空间卫星影像图等,并可对这些地图进行及时更新,用户还可以自行添加其他 ...

• 机载激光雷达在古代城址考古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一、引言随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开展,古代城址作为过去人们生活场域和历史事件的空间载体将是调查的重点对象。受城市建设、历史变迁等因素影响,古代城址大多被“淹没”在山烟蔓草或现代聚落之间,遗迹特征无法通过摄影测量等传统的空间考古手段感知和识别。人工踏查虽然可以发现隐藏在植被或其他地物下的城址遗迹结构,但常面临着路途崎岖难以到达、遗 ...

• 智能与考古跨学科合作分析彩陶花纹演变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袁晓如课题组和考古文博学院张海课题组合作取得重要跨学科研究进展,研发帮助考古学家追踪和分析彩陶花纹演变的可视分析系统。工作近日被可视化领域国际会议IEEE PacificVis 2024期刊轨征文接收,论文将直接发表于可视化领域旗舰期刊 IEEE TVCG(CCFA类)。彩陶在中国史前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仰韶文化彩陶是中国古代分布最广、最具影 ...

• 科技考古:古基因组揭示河西走廊人群遗传历史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黄金通道,河西走廊自古以来便是东西方人群交流的重要桥梁,东西文明长期在此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然而,由于缺乏古DNA数据,该地区人群历史的研究长期处于近乎空白的状态。近日,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团队、生命科学学院金力团队联合厦门大学王传超团队及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获取25例来自河西走廊中部的黑水国汉代墓地和河 ...

• 尤卡·约基莱赫托|保护纲领的当代挑战及其教育对策

保护纲领的当代挑战及其教育对策尤卡·约基莱赫托陈曦 译历史保护的教育,即建成遗产的保护教育,起源于19世纪到20世纪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战后,伴随着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这样的教育变得格外重要。20世纪后半叶,对于遗产资源的认识逐步演变,关注范围从古迹和考古遗址扩展到历史城镇中心和文化景观。事实上,保护和保存的过程,已经成为社区及其相 ...

• 公众视界下的遗产保护

作者:张光玮*本文节选自张光玮,《城市中的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挑战与初心》,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2023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参会论文。今天,越来越多的城市更新项目中,社会各界对历史遗存更加趋同的价值观给保护工作带来正面而积极的助力。技术积累和经济支撑使我们有能力进行更有效的文物保护,从被动的“抢救性”保护转向主动的“预防性”保护。 ...

• 遥感考古:碧空“慧眼”穿越千年

遥感考古:碧空“慧眼”穿越千年奎太克协海尔古城复原图(资料图片)。据本报资料库河北承德潘家口长城航拍(资料图片)。据本报资料库●于丽君 朱建峰 顾燕杰从海底探测到无损检测,科技的发展给考古工作带来更多可能。其中,遥感,让传统野外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拥有了“慧眼”。相比地面考古调查,太空中的卫星和天空中的飞机等遥感平台为考古提供了不一 ...

• 中国考古发掘执照制度的发展

  1930年前,中国尚未建立明确的发掘制度,对盗掘、非法出口等行为有一定法规限制。1930年《古物保存法》首次规定了考古发掘的报批手续与发掘执照制度,虽因时局动荡未能有效实施,但相关制度仍影响到了后世的考古发掘的法律条文与原则,为考古发掘工作奠定基础。考古发掘执照制度的发展完善,代表着我国考古工作的不断规范,保障了文化遗产的合法性和安 ...

• 佛教和亚洲宗教中的仪式与物质性

2023年6月13日至15日,普林斯顿大学举办了“佛教和亚洲宗教仪式及物质性”国际学术研讨会。该会议由普林斯顿大学太史文教授和莱斯大学黄士珊教授组织,共有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的二十一位学者参加并发表论文,由台湾地区“中研院”刘淑芬教授做专题演讲。会议还邀请了二十位博士生参与讨论。会议分为五个小组讨论,并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Laurel Kendall ...

• 甘肃简牍里的长城及其管理系统

甘肃有着丰富的长城文化资源,历代长城总长度3654千米,占全国总长度的近五分之一,居全国第二。其中汉长城1507千米。汉长城是随着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时分段逐步修筑的。甘肃境内汉长城,亦称“河西汉塞”,分布在5市15县。敦煌、居延出土的数万枚汉简中,有关于汉塞的丰富记载,有记录塞垣延袤的,有日常巡视的,有人员出入关的,有将军行塞的,有诏书清 ...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