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文化风采|“丝路遗珍——甘肃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今起亮相常州博物馆
记忆
历史
边城暮丽雁飞低,
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
——《凉州词》张 籍
今天(3月31日),由甘肃省博物馆与常州博物馆首次合作推出的“丝路遗珍——甘肃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常州博物馆一楼临展厅正式向常州市民揭开神秘面纱。
本次展览以时间为序,分四大部分:丝绸之路的前奏、丝绸之路的开拓、丝绸之路的繁盛、丝绸之路的延续。集中展出甘肃省博物馆珍藏的丝绸之路相关文物一百三十余件(套),包括线条优美、图案独特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气势恢弘的汉代铜奔马及铜车马仪仗队;金银交映、光彩照人的鎏金错银舍利铜棺;造型端庄、技艺高超的镂空凤鸟纹金冠等。这些文物珍品以丰富的内容、鲜明的特色叙述了甘肃上下五千年、绵亘千余里的丝绸之路文化。
展期将至6月24日。
▲“牧畜图”壁画砖
▲鎏金错银舍利铜棺
▲双耳彩陶壶
▲镂空凤鸟纹金冠
▲铜奔马(复制品)
▲铜车马仪仗队(复制品)
相关链接:丝绸之路上的甘肃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将沟通欧亚大陆、以丝绸贸易为代表的中西商道连接起来。这条以长安为起点,穿越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延伸至遥远的地中海沿岸的陆路交通道路被19世纪西方学者称为“丝绸之路”,并沿用至今。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交通的主要干线,是中西文化交流与汇通的桥梁。它的开辟促进了中国与欧、亚、非各国友好往来和相互了解,对中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发挥了重大作用,大大丰富并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甘肃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重要舞台之一。甘肃地域东西长1600多公里,占陆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的40%。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环境使甘肃成为古代中国通向西方的门户和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经营,使甘肃在汉唐时期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和窗口,也为今天留下了丰富灿烂、特色鲜明的历史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