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案例

游记|歐亞大陸的交會點——土耳其:伊斯坦堡

摘要: “ 林小松鸣沙丝路学社社外友好人士从中亚塔吉克斯坦到印度、伊朗再到土耳其、欧洲鸣沙丝路学社将与你一起关注她的亚欧大陆行记”作者说: 絲路之旅沿途風光太吸引人,實際走進過去歷史故事場景裡,接觸不同人文與社會,發現世界無比精彩,於是,繼續旅行,不專業隨筆紀錄。伊斯坦堡或稱伊斯坦布爾,但我更喜歡古地名君士坦丁堡,代表著過去拜占庭以及君士坦丁大帝在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還有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等等。伊斯



林小松

鸣沙丝路学社社外友好人士

从中亚塔吉克斯坦到印度、

伊朗再到土耳其、欧洲

鸣沙丝路学社

将与你一起关注她的亚欧大陆行记




作者说:

絲路之旅沿途風光太吸引人,實際走進過去歷史故事場景裡,接觸不同人文與社會,發現世界無比精彩,於是,繼續旅行,不專業隨筆紀錄。




伊斯坦堡或稱伊斯坦布爾,但我更喜歡古地名君士坦丁堡,代表著過去拜占庭以及君士坦丁大帝在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還有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等等。伊斯坦堡作為三個古文明的首都,在歷史上活躍許久,其地理上重要位置扼守歐亞大陸交會,更是古絲綢之路必經的重要城市。所以,從計畫絲綢之路開始,我便打算走到伊斯坦堡,並在此結束旅行,但是旅行會上癮的,之後我又一路前往歐洲呢!



伊斯坦堡舊城區有著名的藍色清真寺及聖索菲亞大教堂,整個舊城區已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在土耳其的旅行幾乎都是沿著世界文化遺產轉,特別是伊斯坦堡,舊城區裡每幾步路都會看見高聳的宣禮塔,然後是各具特色的清真寺,龐大的清真寺建築群無不彰顯蘇丹王室的氣派。


我在伊斯坦堡待了四天,幾乎都在舊城裡轉,但伊斯坦堡有太多值得深入瞭解的地方,可惜我並沒有走完。一個人旅行,是很悠閒的腳步,喜歡在某個地方坐著曬太陽,看人群來往,看電車往返,偶爾抬頭看著宣禮塔等待禮拜廣播。




藍色清真寺  *世界文化遺產*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是土耳其的國家清真寺,也是土耳其最大城市及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堡的清真寺古蹟。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是其中一個因室內磚塊所用的顏色而被稱為藍色清真寺。”(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藍色清真寺從亞洲區搭電車過橋,便會立刻看見高聳的宣禮塔,藍色清真寺建造六根宣禮塔與麥加相同被大肆抨擊,因此蘇丹又再出資替麥加建造了第七根宣禮塔,才平息風波。

藍色清真寺與聖索菲亞教堂相對望,在非禮拜時間不用門票可入內參觀,按照指示排隊入場,規定脫鞋,室內因為眾人脫鞋後氣味有些可怕。挑高大廳及超巨大廊柱仍舊吸引目光,穹頂又呈現不同花紋。



聖索菲亞清真寺 *世界文化遺產*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位於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宗教建築,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長歷史,因其巨大的圓頂而聞名於世,是一幢「改變了建築史」的拜占庭式建築典範。聖索菲亞大教堂由360年落成直至1453年期間都是君士坦丁堡的大教堂;奧斯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將大教堂轉變為清真寺,還將鐘鈴、祭壇、聖幛、祭典用的器皿移去,用灰泥覆蓋基督教鑲嵌畫。日後又逐漸加上了一些伊斯蘭建築,如米哈拉布、敏拜爾及外面的四座叫拜樓;隨著土耳其共和國的建立,1934年該教堂失去了其宗教意義。1935年2月1日,這座見證了數個帝國興盛衰亡的建築以博物館的身份重新對世人開放[11]。”(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上圖為聖母與聖嬰,在聖索菲亞大教堂裡最有趣的是找這些華麗的鑲嵌畫,在最初教堂使用時便精緻呈現的畫作,後期改作清真寺,紛紛被水泥覆蓋,直到近代作為博物館又再重新被修復,重現光明,不完整的畫作卻是歷史變遷的痕跡。

兩邊皆有巨大的伊斯蘭書法,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書法作品,上圖為穆斯林講道時的講道台。


三聖像


聖母瑪利亞、約翰二世和皇后艾琳娜的肖像(12世紀)

女王佐伊和君士坦丁九世與基督升座(11世紀)


在離開教堂外前廊,回頭向上看,便會看見這幅《君士坦丁大帝、聖母瑪利亞和查士丁尼一世》的壁畫,君士坦丁大帝在右側獻上君士坦丁堡,查士丁尼在左側奉上了聖索菲亞教堂。


庭院外這是洗禮池。


科拉教堂 Chora Museum


原本是一座東正教教堂,也是具有代表性的拜占庭式教堂,後期被改為清真寺,現為博物館。教堂雖小,但有非常豐富的壁畫,值得前來,尤其是參觀聖索菲亞教堂購買的博物館卡,也包含了這裡的門票。



瓦倫斯水道橋


羅馬高渠橋,完成於公元四世紀,是拜占庭帝國時期君士坦丁堡的主要供水系統。高大的橋道,仍完整豎立著,難以想像一千多年牆就有如此工藝。



Feriköy Antique Market


跳蚤市場週末只在週日,在一個大型室內停車場,不受天氣影響,各種器具碗盤衣物都有賣,好多東西都想帶回去,可惜背包放不下,只能用眼睛欣賞,逛兩三個小時也不夠!



巴耶濟德公共圖書館

(Beyazıt Devlet Kütüphanesi)


榮獲2016世界建築節「新與舊獎項」,堪稱2016年修復最成功的老舊建築,這次的時尚變身成全球十大最美圖書館之一。在巴扎後面,靠近伊斯坦堡大學,圖書館門口很低調,不好找,也並非開放參觀,仍是圖書閱覽室,好心的管理員放我進去瞧一瞧。白色的穹頂,配上細緻的花紋,有寧靜的美感。


老城區

連續幾天,我就是搭著公車或是走路往返著新城區與老城區中,加拉塔大橋連接著兩頭。新城區著名的塔克辛廣場、獨立大道,新舊融合,兩旁特色建築,卻是最時尚的品牌服飾店,夾帶著觀光名產店等等,走到加拉達石塔,也是人潮最多之處,順著坡道往下,走過釣客滿滿的大橋,海水的腥味撲鼻而來,我非常好奇,怎麼每個人都能滿載而歸呢?香料市集和伊朗巴扎差不多,我就只是經過看看。對一座城市的熟悉感,來自於漫步在城市的一角,越來越熟悉方向與路線,假裝在這裡生活著。

獨立大道

加拉達石塔

加拉塔大橋



#旅行資訊補充:

1. 伊斯坦堡地鐵電車路線複雜,有時轉車要出站再進站,幾天就會習慣了!買伊斯坦堡卡也不難,售票機有中文選項。

2. 網路卡一張4G要一百里拉,滿貴的但別無選擇,我買了Turk Telekom收訊還不錯。

3. 博物館卡一張80里拉,可以再去皇宮等其他博物館。

4. 土耳其國內限制使用Booking.com 得使用其他訂房網站。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林小松

特别感谢林宜莹女士提供信息!


鸣沙丝路学社



QQ群

鸣沙丝路学社


微信公众号

mingshasilu


分类: 中文 研究 域外案例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