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预告
《丝路来风——中亚专家讲丝路》系列讲座预告(第三期)
讲座预告
主办单位: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
协办单位:西安市文物局
西安市外专局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01
宗教史话—多元文化交融下的摩尼教
时间:2018年6月20日16:30—18:30
地点: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区文汇楼C段424室
主讲人:卢澎沙
主持人:沙武田 教授
翻译: 孟霞 教授
摩尼教,公元3世纪中叶由波斯僧侣摩尼创建。这位摩尼教的先知,早年是犹太系基督教厄勒可塞派信徒,自称收到两次天启,因而和基督教决裂,开创了摩尼教。摩尼教吸收了琐罗亚斯德教的善恶二元论思想、基督教的耶稣崇拜、佛教的轮回观念、马吉安主义的对于旧约的否定、犹太教的天使概念、以及诺斯底主义的“灵知”思想,创造了崇尚光明的“二宗三际论”体系以及戒律和寺院体制。“二宗三际论”的“二宗”是指世界的二个本源,即黑暗与光明、善与恶;“三际”是指世界发展的三个过程:即初际(过去)、中际(现在)和后际(将来)。摩尼教徒将自己的宗教比喻为博大无边的“世界之海”,而此前的各大宗教教派只是一条条汇入大海的河流。
摩尼教在一千多年间(从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从北非到中国的福建,传播遍及欧亚,文献使用过叙利亚文、中古波斯文、帕提亚文、粟特文、汉文、回鹘文、希腊文、拉丁文、科普特文等十余种文字,与其他主要宗教发生了深入的思想对话。不过摩尼教在今天已经彻底销声匿迹,那么摩尼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宗教,它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座卢澎沙老师通过本次讲带我们走进摩尼教的神秘世界,并跟我们一起探讨该宗教的来龙去脉。
主讲人简介:
卢澎沙(Pavel Lurjie):俄罗斯人,语言学副教授,埃尔米塔什博物馆中亚、高加索及克里米亚部主任。1976年3月13日出生于俄罗斯列宁格勒,熟练掌握多种语言。主要研究方向是粟特文化的不同表现、花剌子模语;伊朗地名学和人名学及前伊斯兰时期的中亚历史、考古、艺术、文学、语言。2011年获得“罗曼·格什曼奖”、2012和2016年分别获得埃尔米塔什博物馆的“弗拉基米尔·波塔宁奖”。
02
古代花剌子模考古
时间: 2018年6月21日16:00—18:00
地点: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博望报告厅
主讲人:卢澎沙
主持人:冉万里 教授
翻译: 马兰 (DANABEKOVA AIGERIM)
花剌子模是中亚文明发育最早的地区之一,位于中亚“母亲河”阿姆河下游三角洲,地跨今日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两国。3000多年前,以渔猎为生的原始人类已经在此定居,并拥有高水准的新石器文化。这里还是中亚最早使用铁器的地区,考古发现了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5世纪的铁制镰刀。
古代花剌子模居民很早就掌握了灌溉技术,农业发达。考古发掘发现了公元前8世纪-公元7世纪间修建的纵横交错的灌溉渠网,长达几十甚至几百公里。修建灌溉工程是当时经济水平的标志。
花剌子模文明的另外一个象征是城市建筑,特别是公元前6世纪-公元6世纪的古城遗址(Toprakkala、Ayazkala、Kizilkala)。很多被沙漠吞没的古建筑巧夺天工,匪夷所思,至今已发掘城堡遗迹几十座。花剌子模古国被誉为“中亚的埃及”。
除了灌溉和建筑以外,花剌子模还是东西方贸易发达的地区。先与叙利亚、埃及及黑海北岸的城市有贸易往来,后来又与波斯、印度交往密切。特别是7世纪初,花剌子模地区贸易繁荣,并派遣使者朝贡中国,建立通商关系。
如今,花剌子模古国的诸多古迹尚在沉睡,其编年史仍有空白,需要进一步考古研究。卢澎沙老师通过本次讲座带我们走进花剌子模的悠久历史,并跟我们一起探讨花剌子模的考古、文化、宗教、艺术等问题。
03
塔吉克斯坦桑贾·沙赫遗址考古新发现及其与片治肯特古城的联系
时间: 2018年6月22日19:00—21:00
地点: 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区文汇楼C段424室
主讲人:沙罗夫·库尔巴诺夫(SharofQurbanov)
主持人:沙武田 教授
翻译: 李杰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
1946年起苏联东方学家开始对塔吉克斯坦北部的扎拉夫尚山区丘陵地带进行考古探查。1947年发现桑贾·沙赫遗址,并首次介绍了遗址状况。
桑贾·沙赫遗址位于现在的塔吉克斯坦片治肯特以东12公里,与粟特城大约同一时代(公元5--8世纪)。桑贾·沙赫之名源自塞尔柱王朝呼罗珊统治时期(公元1118--1157年)。
2008-2009年在遗址西北角的圆塔出土了一件保存完好的棉质衬衫和大约公元8世纪用阿拉伯文写的纸质信函的碎片,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阿拉伯文书面文字。2003和2008年,在伊朗汉堡博物馆和杜尚别科学院指导下,重点探查出土了粟特王硬币(公元680--730年)的城区。此时伊斯兰教尚未传入该地区。2016-2017年,塔吉克斯坦考古学家在对遗址西部以及沿着南城墙六米高的建筑遗址进行的发掘中,第一次发现了壁画残片。
本次讲座集中介绍2014--2017年桑贾·沙赫考古发掘的初步成果, 并讨论桑贾·沙赫可能的古名及其与相邻的片治肯特的关系。
主讲人简介:
沙罗夫·库尔巴诺夫(Sharof Qurbanov):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历史、考古和民族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塔吉克斯坦师范学院考古及文化遗产研究室主任。先后主持过:片治肯特古城考古遗址发掘、桑贾·沙赫遗址考古发掘、索耶哈夫扎克岩画发掘、西斯洛克城堡考古发掘等塔吉克斯坦重大考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