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案例

世遗巡礼|“史前卢浮宫”—韦泽尔峡谷洞穴群与史前遗迹

摘要: “史前卢浮宫”韦泽尔峡谷洞穴群与史前遗迹北京时间5月12日,Christian Dior 2018早春度假系列时装秀于洛杉矶拉斯维占斯峡谷露天保护区腹地发布,名为“迪奥旷野”。创意总监Maria Grazia Chiuri以拉斯科洞窟壁画图案为灵感来源,展现了野性而不失柔美的西部女郎形象。随着这场秀的成功发布,拉斯科洞窟壁画备受瞩目。谈及法国,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妇孺皆知,但若提及位于法


“史前卢浮宫”

韦泽尔峡谷洞穴群与史前遗迹

北京时间5月12日,Christian Dior 2018早春度假系列时装秀于洛杉矶拉斯维占斯峡谷露天保护区腹地发布,名为“迪奥旷野”。创意总监Maria Grazia Chiuri以拉斯科洞窟壁画图案为灵感来源,展现了野性而不失柔美的西部女郎形象。随着这场秀的成功发布,拉斯科洞窟壁画备受瞩目。

谈及法国,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妇孺皆知,但若提及位于法国西南部这处被誉为“史前卢浮宫”的拉斯科洞窟,及其所属的1979年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韦泽尔峡谷洞穴群与史前遗迹,你可了解?

来到“史前卢浮宫”,一切的开始,定要从四个孩子与狗和兔的故事讲起。1940年9月12日,法国西南部道尔多尼州的四个孩子为寻找嬉戏时追逐野兔不见踪影的小狗,钻进曲折而又狭窄的山洞,却不想这一举动竟改写了人类艺术史。它不仅证明了石器时代洞穴岩画的真实性,而且为欧洲史前时代的划分提供了依据。专家据此得以重新确定史前人类生产、生活和艺术的演变情况。洞窟的发现同时也彰显了一万多年前人类高度的艺术创造力与审美意识。

1

韦泽尔峡谷洞穴群与史前遗迹

英文名称:Prehistoric Sites and Decorated Caves of the Vézère Valley

索引编号:85

所属国家:法国

地理坐标:N45 3 27 E1 10 12

入选时间:1979年

遴选依据:(i) (iii)

遗产委员会评价:韦泽尔峡谷包括147个旧石器时代的史前遗址和25个内有壁画的洞穴。这里无论是从民族学、人类学还是美学角度来看,都非常令人感兴趣,因为这里的壁画,特别是1940年发现的拉斯科洞岩壁画,对研究人类史前艺术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壁画中的打猎场面有约100种动物形象,描绘细致,色彩丰富,栩栩如生。

2

拉斯科洞窟艺术

艺术的起源问题一直被学术界称为“斯芬克斯之谜”,但已发现的史前洞窟壁画,无疑是当时人类生产、生活及社会状况最首要、最直接的记录。与想象中史前艺术应有的简陋相反,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艺术品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精美,韦泽尔峡谷洞穴群与史前遗迹即是典型。

韦泽尔峡谷洞穴群与史前遗迹,已考古发现古代石器、动物化石、岩面浮雕和图画,以及大量距今1万到2.5万年间马格德林时期人类生活的遗迹遗物,如燧石的工具、篝火的余烬等。其中25个内有浮雕、刻画图画或彩色绘画的岩洞中,最为精美的当属于拉斯科、封德高姆、卡普布朗和孔巴海尔4处。

数千年来,拉斯科洞窟被内部逐渐脱落的岩石堵塞洞口。在冰川时代,洞内的石灰岩发生重结晶转变成方解石,且岩石表面覆有一层难融性的黏土层恰巧使洞中壁画被完好保存下来。

由主洞、边洞、后洞与联系三部分的通道组成的拉斯科洞窟内,共有近一千五百个岩石雕刻和五百余幅绘画,其中一百多幅动物绘画,形象包括牛、马、熊、鹿等,大小1至5米不等,黑线轮廓内用红、黑、黄、褐等色渲染出动物身体的体积和形象,风格粗犷,绘画之间相互叠压,有的达14层之多。这些动物是如何在黑暗幽深的洞窟中被生动形象的绘制在洞顶或是墙壁上,产生像“牛厅”这样杰出的作品呢?考古学家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原来,他们除在洞窟发现作画所用木炭、颜料和雕刻工具等,还发现了安装架子用的插洞,说明当时人类已借助架子在洞顶或墙壁绘画。洞内还发现一种似灯的石器。史前人类将油或兽脂加入这种勺子式样的粗笨的打制石器中照明,绘制出了各种绝妙珍品。

《野牛·人》又名《鸟头呆子》,便是一幅有趣的作品。画中一头被矛刺穿,腹下流出大量肠子的野牛正冲向一个鸟人,鸟人附近有一只鸟站立在枝头。图中的人物很是特别,其形态被图案化了,长着鸟头或是戴着鸟冠,右手握着顶端呈钩状似矛棒或标枪的工具,双手各生长着四个指头,脚下还残留着矛棒的断片,似乎受了伤的样子。鸟人被认为是伪装成动物的猎人,或是正在为祈求狩猎丰收施行巫术的巫师。猎人伪装成动物以便狩猎时接近猎物的作法在我国少数民族中至今仍有使用,如鄂伦春族戴的狍头帽。学者们认为此画可能是在表现某种观念,或者有某种纪念性目的。

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又为何能将种类繁多,精细逼真的动物形象绘于石壁之上?研究发现,当时岩画绘制工具和材料的运用,已达到相当高水平。壁画所用颜料由有色土和石头研磨成的粉末制成。绘画时粉末颜料可用骨管直接吹喷到岩面上或经过混合与油脂调配后使用。Dior服装秀中出现的手印图案灵感便来源于拉斯科洞窟壁画,史前人类在创作手印图案时,有的是用手蘸上颜料,印在墙壁上;有的是用手伏在墙壁上作模子,然后喷刷颜色形成;还有的是用颜料直接画成手的形状。手印的出现可能是原始人对野兽留在泥地上的爪印的模仿,也可能是自发的一种行为。它经常出现在动物形象附近,是巫术活动中一种控制力量的表现。除了颜料绘画,洞中也有用带尖端的石器在岩石表面直接刻画的形式。令人惊喜的是,当时原始人绘画时已经开始借助凹凸不平的岩壁与动物身体部位结合来表现动物的立体感,与今天的“3D”效果类似。

从绘画技巧看,史前先民艺术功底非同一般。绘画者对所画动物十分熟悉,观察细致入微,如形似中国蒙古马而得名的“中国马”。画中的马正处于怀孕期,这与祈求增殖的观念有关;马的造型轮廓分明,线条流畅,比例造当;巧妙地利用岩石的高低变化,虽采用单色平涂,却取得立体效果,有一定的体积感;色彩方面,马身大面积着明亮的黄色,马鬃涂黑色,形成了明快的对比,可谓妙哉!就连毕加索看过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后也曾笑说:“自那过后,我们就再也没有创造出什么东西了。”

3

遗产现状与保护


1940年12于27日,拉斯科洞窟被法国当局设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1948年,洞窟正式对外开放,不想开放洞窟所带入的二氧化碳、热量、湿气等因素,对壁画造成破坏。到1955 年,洞窟岩壁上开始出现青苔。即使后来1963年洞窟对公众永久关闭,但洞内的水汽环境也已产生了无可挽回的改变。1998 年,洞窟内开始生长霉菌。2008 年,黑色的霉斑开始出现。这次的真菌侵袭使得一些壁画出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拉斯科洞窟壁画险些成为濒危世界遗产。而这些与当年在洞窟中安装空调系统、照射强光以及允许游客参观等行为,有着紧密关系。

2016年底,位于拉斯科洞窟原址附近的游客中心正式对公众开放。游客中心内除了一个仿造拉斯科洞窟原貌的洞窟—拉斯科洞窟4号,还有一个展览空间,包括一间影院、一个互动展厅以及一个剧院。由专家团队打造的拉斯科洞窟4号,相比1983 年对公众开放的第一个复制洞窟拉斯科洞窟2号以及之后推出的国际巡展项目拉斯科洞窟3号,不仅运用高科技技术完整精确复制了拉斯科洞窟中的所有洞室,而且十分注重每个图像的细节刻画。拉斯科洞窟的原真性是不可复制的,不过比起完全丧失观赏拉斯科洞窟壁画的机会,这也不失为弥补遗憾的一种办法。

主编:高祝鑫

排版:邹毅芳

(图片来源于网络)

CCHC文化遗产联合保护

志愿者团队


分类: 中文 研究 域外案例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