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西北地区发现较完整翼马纹织锦残片

摘要:   近日,笔者在西北地区发现一块有着较完整翼马纹图案的织锦残片。这块残片竖高56厘米,横宽28厘米,从中能判断出三排翼马列队行走。按照左西右东为序,上下两排翼马自东向西行走,中间一排翼马自西向东行走。织锦上部破损,能看到上排行走中的一匹翼马的颈部以下图案,其左翼中部也有受损,还能看到紧随其后一匹翼马的大部分右翼。而织锦下部因被人为裁剪,只有一匹翼马眼睛以上的花冠,竖立的三根羽毛及飞扬的联珠飘带显现


  近日,笔者在西北地区发现一块有着较完整翼马纹图案的织锦残片。这块残片竖高56厘米,横宽28厘米,从中能判断出三排翼马列队行走。按照左西右东为序,上下两排翼马自东向西行走,中间一排翼马自西向东行走。织锦上部破损,能看到上排行走中的一匹翼马的颈部以下图案,其左翼中部也有受损,还能看到紧随其后一匹翼马的大部分右翼。而织锦下部因被人为裁剪,只有一匹翼马眼睛以上的花冠,竖立的三根羽毛及飞扬的联珠飘带显现其中,另一匹翼马露出了一只眼和一个花冠。

  这块织锦的精彩部分在残片的中间部位,即自西向东行走的翼马。这匹翼马昂首挺进,左前腿微曲,马蹄紧收,联珠飘带呈垂直状飞扬,动感十足。左右两翼呈平面铺展开。左翼根部起顺时针两根羽毛卷曲成圈,然后逆时针从短到长十五根羽毛依次向上伸展,最后一根再卷曲成圈收起。右翼则反之。翼马双翼间分别有七颗珠联珠纹,头戴六瓣花冠装饰,颈部六颗珠联珠纹,由小到大四个圆珠链接的飘带迎风招展,四肢关节处均有圆点,每支腿都扎有似蝴蝶结的飘带。整匹翼马显得高大威猛,气度非凡,唯一遗憾是马尾在当初的制作时被隐没。而其遗憾是其前马的荣耀,前马留下的图案就是肥硕的臀部和扎着飘带的马尾。据测量,此翼马纹锦翼马身长21厘米,身高24厘米。

  据了解,中国丝绸博物馆藏有一件红地翼马纹锦,图案残存3排翼马,每匹马高约19厘米,宽约15厘米。中间一排3匹马右行,上排两匹和下排3匹均为左行。马的头顶带有六瓣小花状的冠饰,颈上系有连珠纹带,颈后还有两条飘带,呈水平状飘扬。马生双翼,翼间亦饰有连珠纹,四足及尾部亦用绸带系缚作为装饰。专家认为这是典型的萨珊波斯风格。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埃及安底诺伊都出土过相似的连珠翼马纹锦,及联珠大鹿、联珠猪头、联珠含绶鸟等斜纹锦,都被专家认为是萨珊波斯或是中亚粟特织造体系的产物。

  翼马纹在粟特风格的织锦中十分常见。目前所知共有两大类型。其中一种是成行排列的昂首行走的翼马纹,外面没有团窠连珠环。这种翼马在乌兹别克撒马尔罕遗址的壁画上可以看到,传世实物也有多件。另一种类型是饮水马纹锦。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博物馆中藏有一件饮水马纹锦,其实更像食草马纹锦,各马横向对称排列。两马相比,后者造型较为简陋。

  专家研究发现,具有萨珊波斯风格的翼马造型有着共同的特点,马体基本呈行走状,马具完备,装饰丰富,如马首冠饰、马颈连珠绶带及两条大型飘带、马腿绸带和马尾扎带等。此外,马翼前侧先作龟背形,中间饰有一条连珠带,再是卷曲的翅膀,翅膀作羽毛状。其翼马纹图案的布局有在联珠内和无联珠环平行两种。

  中亚艺术考古学家毛铭博士告诉笔者,翼马起源于萨珊波斯,唐人对翼马的称呼或为天马,青海都兰和新疆吐鲁番天马纹织锦都出自粟特人之手。毛铭博士说,西北地区发现的这块斜纹织锦翼马纹残片是典型的萨珊波斯风格,其翼马的翅膀原型来自于萨珊王冠上的翅膀。

  来源:中国文物报2017年5月30日8版。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