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一份还未交出的答卷 ——追忆、缅怀彭金章老师

摘要: 我第一次有幸见到彭老师,是在2012年的五月,我与同学杨浣在社科院民族所史金波老师的介绍下去敦煌考察这样一个机缘下。早就听说彭老师是一位既学问做得好,又待人谦和的学者。一路上我激动不已,能有机会见到彭老师,向他学习,听他对莫高窟的介绍,是多么令人欣喜的事!刚刚见到彭老师的那一刻,我还有一丝担心和拘谨,生怕自己在专家面前说错话,做错事,显得自己没有学问,不够严谨。但是很快,就打消了这种顾虑。他真诚的微笑 ...

我第一次有幸见到彭老师,是在2012年的五月,我与同学杨浣在社科院民族所史金波老师的介绍下去敦煌考察这样一个机缘下。早就听说彭老师是一位既学问做得好,又待人谦和的学者。一路上我激动不已,能有机会见到彭老师,向他学习,听他对莫高窟的介绍,是多么令人欣喜的事!

刚刚见到彭老师的那一刻,我还有一丝担心和拘谨,生怕自己在专家面前说错话,做错事,显得自己没有学问,不够严谨。但是很快,就打消了这种顾虑。他真诚的微笑,平易近人的谈吐,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式,让交流的氛围轻松、愉悦,我们畅所欲言,如沐春风。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研究水平,2015年我开始筹划出国访学的事。彭老师了解到我的这一想法后,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他毫无保留地、积极地帮我联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敦煌学权威韦陀教授。很快,在2016年的四月,我如愿以偿地来到了伦敦,开始了一年的访问学者的生活。

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不带孩子过来生活,几乎不出门旅游,中间也不回国,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往返于学校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的自习室和在伦敦北区的出租屋里。每天八点起床,先在住处学习一小时英语,当地铁过了高峰期就出发到学校,一头扎进图书馆,筛选重要资料,到了中午,匆匆地把头一天晚上准备好的饭在学生活动中心的微波炉里热一下,吃完后就开始泡图书馆,一直到晚上九十点图书馆要关门了,才急忙收拾东西踏上回程。

伦敦大学的地理位置非常好,距离大英图书馆、大英博物馆都非常近,这样使得我可以方便地查看资料。韦陀教授经常利用一些机会带我去看博物馆的敦煌绘画,使得我可以向他学习,并扩展了对瑞像的研究,他还介绍一些学校里的讲座让我去参加。最后到快要回国的时候,我完成了两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稿是英文的。不知为什么,这一年我有一种莫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或许是出于对彭老师给予我的信任和帮助的一种回馈,虽然时光如白驹过隙,这一年很快已成为了历史,但我非常的自豪,一直想亲自去看望彭老师,亲口对他说“学生没有辜负老师的信任,在伦敦的每一天都无比充实。”

然而,当我在2017年四月份回国的时候,彭老师病重住院了,为了不影响到他的休息,医院要求减少外界的探望。于是,我只能把看望他的愿望放在心里,默默祝愿他早日康复。可惜,彭老师还是在2017年的七月离我们而去了。我的心里充满惆怅,不断地回忆起彭老师生前的音容笑貌。他真诚待人的学者风范,不遗余力的帮助学生,这是一种多么宽广的胸襟!

虽然我在伦敦访学的这一年成果无法再向彭老师汇报了,我还会继续把彭老师带给我的正能量贯穿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相信他在天之灵一定会非常欣慰的。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