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谁是古丝路上的“维和”第一人

摘要: 回顾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上就有“维和”部队的存在了。成龙大哥的电影《天将雄师》,讲述了保护丝绸之路和平的故事。其实电影中的故事并非完全杜撰,是有历史的原型在其中。
 文章来源:凯风新疆  作者:杨佳峰

 如今“维和”已经成为新闻的高频词,千百年来人类对和平的期盼和向往一直是如此渴望。回顾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上就有“维和”部队的存在了。成龙大哥的电影《天将雄师》,讲述了保护丝绸之路和平的故事。其实电影中的故事并非完全杜撰,是有历史的原型在其中。古代西域是丝绸之路穿越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的的必经之地,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 

  公元前138年和119年张骞的两次通使西域后,其主要目的是联系西域的一些势力抗击匈奴,西域都护府因此建立。 

  时势造英雄。郑吉出生在江苏吴县,青年入伍从一个普通士兵开始,不断追求进步,多次前往西域执行任务。公元前68年,汉朝政府提拔他为侍郎。由于汉宣帝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派遣郑吉率兵在车师(今木垒、吐鲁番)屯田。并命郑吉护鄯善(今罗布泊一带)以西南道,即沿着丝绸之路各地,建立西域都护府。汉宣帝任命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府的西域都护。西域都护府的西域都护是汉王朝中央政府派遣管理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其级别相当于郡太守,郑吉成为当地集党政军一体的“一把手”。这就是《汉书·郑吉传》中所称的“汉之号令班西域矣!”西域从此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都护府也成为重要的机构。 

  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威信是靠政绩和战功来说话的。郑吉率兵进入西域来,首先从抓生产开始打捞物资储备的基础。据记载,郑吉即奉命发诸国兵3万人及屯田卒1500人向西打击车师国,车师王招架不住投降。郑吉根据在西域开荒屯田的成功经验,派士兵300人屯田车师,进一步使商贸的丝绸之路更加畅通,因功晋升为卫司马,被任命为护鄯善以西南道使者,这是西汉在轮台设置使者校尉的发端。 

  再说郑吉的战功,他是军人出身,有勇有谋,在进入西域不久便显现出来统领独挡一面的才干。他针对都护是统辖西域诸国,管理屯田,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的职责,恪尽职守、履职尽责。话说,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九月,匈奴发生内乱,在十月间日扛不住的日逐王派遣亲信向郑吉表示愿意率众归属汉朝。郑吉表现出一幅大国的形象,发渠犁屯田军与龟兹诸国人马五万人前往迎接,日逐王率众一万二千人、小王将十二人来归,郑吉将其安置在河曲(今青海),期间有一些人逃跑,郑吉派兵追上杀了他们,护送日逐王等至京师,汉宣帝封日逐王为归德侯,留居长安。匈奴统治西域的僮仆都尉随之撤销。 

  从此,汉朝威震西域各国,以郑吉为首的西域都护府的有生力量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维和”部队,郑吉当然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维和”第一人。如同《天将雄师》影片的中的霍安一样,郑吉在西域都护府建立初期,为了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管理,调解西域诸国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在西域二十余年,以屯田渠犁、击破车师、迎降日逐王,出任西域都护而功绩卓著,永载史册。如《汉书》所论:“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历史是这样评价西域都护府的意义的: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任命官员,派兵驻守并屯田,统计当地户口,推行汉朝的政令等等,都是国家行使主权的重要内容,它由此奠定此后历代中央政权管理西域的基础。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国林立、互不往来的隔离状态,造就了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西域各地相互交流的日益增多,增进了西域诸城邦国、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同时也增进了西域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增强了西域各地对中央政权的认同。西域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也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更是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它使西域与中原的经济之间产生了持久而良性的互动,从而使西域地区的区域经济纳入到整个汉朝的经济体系之中。 

  如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如火如荼,而要达到此一目标的首要前提就是维护这一路上的和平,要让各民族求同存异,共同建设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图片源自于网络)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