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乾陵无字碑超声检测【老马医生玩转超声(第二季)】
老马
我胡汉三……
哦,不对
我老马又回来了
看官
老马
第一季给大家说了老马
给乾陵石刻做超声CT的事情
今天来说说
乾陵无字碑的超声检测
无字碑?
真的没有字么?
立碑为啥不刻字呢?
看官
老马
一下别问这么多问题
听我慢慢给你讲
上回书给大家说了,
乾陵是武则天跟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墓。
其实它占据了很多唯一哦。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篡夺了大唐的基业,
建立了武周皇朝,
而后在她临终的时候又神奇地还政李唐。
(无论是被迫还是自愿哈)
驾崩后又跟高宗合葬,
使得乾陵成为唯一的两个皇帝的合葬墓。
合葬墓?
什么样的??
看官
老马
大家去乾陵,
可以看到有两座方形石碑。
西边的是给高宗李治的述圣纪碑,
也叫七节碑。
碑身由五块方形石块垒成,
连同碑座及顶盖共七层。
东边的就是无字碑啦,
史称历代群碑之冠,
碑高6.30m,宽2.1m,厚1.49m,
碑座尺寸为3.3×2.9×0.75m,
总重量大约98.8吨。
碑首雕刻了8条螭龙,
缠绕很巧妙的,
龙身上鳞甲分明,
霸气外露哦。
碑的两侧还刻着升龙图,
非常生动。
这么大!!!
我看上面不是有字么?
看官
老马
其实原先立碑的时候真的是无字的,其原因众说纷纭。
看官
老马
总结起来有三类:
“夸耀功德”说、
“罪孽深重”说、
“自知之明”说。
一说是武则天认为自己功高盖世,
一块碑子写不完的。
一说是认为她无功可记,无德可载。
一说是她自己还有她儿子中宗李显都不好评说,干脆留给后人评说去吧。
老马倒是觉得媚娘同志还是很开明的,
至少她用的狄公还是不错的。
说了半天,
到底为啥有字啊!
看官
老马
看官
宋金(960-1234)以后才有游人题字,
成为有字碑。
1135年女真文字刻
《大金皇帝都统经略记》
保存比较完整(旁有译文)。
女真文字已经绝迹了,
碑上的文字成为研究女真文字和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喽。
宋、金、元、明、清各代,
又有好事者刻了许多文字,
不仅在内容上
自然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
而且在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
说得形象一点,
它的确称得上是一部跨朝代的石质巨书。
这可能正符合武则天当初立碑的本意。
又扯远了……
您还记得正题是啥么?
看官
老马
好吧好吧,
咱回来说超声检测。
无字碑从肉眼观察有好几条裂隙存在,
看着挺危险的,
所以老马的任务是
检测无字碑有几条裂隙存在,
它们又发育成什么样子啦!
当然,
老马也没有性别歧视,
给高宗同志的七节碑也做了检测,
限于篇幅就只说无字碑吧。
看官
首先就是肉眼观察,
无字碑顶部存在一条贯穿裂隙,
已贯穿整个碑头,
裂隙走向为东西向,
且沿垂直方向向下发育。
上部存在一条斜向裂隙,
这条裂隙主要分布在南侧和西侧,
这条裂隙进一步的发育是非常的危险,
有可能裂隙造成贯穿,
使整块碑额沿裂隙塌落。
在碑底部也存在一条斜向裂隙,
分布在南侧和西侧,
该裂隙的发育可能会造成碑棱的块状塌落。
整个碑体中部东西向
存在一条纵向自然节理,
碑顶部裂隙就是由这条节理发育而成的。
在碑底部东侧,
这条节理也发育成了一条裂隙。
阿欧~
还是挺严重的啊!
看官
老马
这里就可以用建筑行业检测方形混凝土立柱浇筑质量的方法了,我们称为网格法检测。
看官
老马
哦哦哦。。。
图上每个点跟对面的点之间进行超声检测,
记录超声波传播时间和收到的超声波的幅度,
(就是声音大小啦)
算出超声波速。
因为一个面上检测条件基本是一样的,
各个点的波速和波幅对比,
就可以判断有没有裂隙了。
这里要说的是,
如果裂隙断面紧密结合,
对波速的影响是很小的,
可能从波速数据上看不出裂隙的走向。
但是超声波通过界面能量会有一定损失,
所以从波幅对比就很容易看出来了。
老马
嘿嘿,我聪明吧?
打住打住!
又开始自夸!
看官
老马
哦哦,说检测。
这些就是声速分布图啦~
声速用颜色分级,
绿蓝咖红,
颜色越红越危险哦。
这些就是幅度分布图啦~
一样的颜色越红越危险。
从两个方向检测出来的是裂隙的投影位置,
就像三视图里面的正视图和侧视图。
因为三视图少了一张,
(没法进行上下方检测,就没有顶视图了)
只能结合肉眼观察结果判断裂隙走向了。
下面结果正好对应肉眼看到的四条裂隙。
这,怎么看??
看官
老马
无字碑南北对测超声波速整体大于4.5km/s,其整体密度较好,没有明显的蜂窝状风化特征及裂隙密布的特征。
仅在西侧下部裂隙处出现少数波速小于4.5 km/s的数据。
说明超声数据的变化主要由裂隙引起。
无字碑顶部东西向裂隙(绿色):
从碑额中部超声波速图可以看到,
裂隙在碑额中对波速没有明显影响。
但从首波幅度看已经发育到碑额边缘,
仅在碑额中部50cm左右有较密实连接。
碑身上部裂隙(红色):
由首波幅度分布图看,
此裂隙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形式斜向发育,
东西向贯穿,
南北向由南向北穿透三分之二以上。
这条裂隙对波速影响较小,
说明裂隙界面联系较为紧密。
碑底部斜向裂隙(蓝色):
此裂隙对超声波速及首波幅度影响较大,
说明底部裂隙已严重发育。
裂隙南北向基本贯穿,
斜向上发育,
上部最高处2.6-3.0米,
深度约50cm。
碑身东侧底部裂隙(黄色):
此裂隙高度1.0-1.2米,
深度约1.0米。
此裂隙对超声波速有一定影响,
对首波幅度影响较大。
看官
老马
别急别急~~
老马给你画个3D图
把四条裂隙表现出来
看官
老马
老马讲得不错!!!
那……
看官
老马
有啥不敢的?
来张在乾陵的工作照,哈哈
作者:马宏林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业务与基地办公室 研究员
来源:巧手良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