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的思考和实践

摘要:   欢迎关注“文博中国”!背景和理念中国长城跨越多种地貌及多个行政区域,且多处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各地政府对长城保护资金的投入与需求相比往往捉襟见肘;同时,长城保护涉及国家、地方政府、文保机构、当地居民等各方面利益,保护和管理工作十分复杂,需要多方参与,精诚合作。在此背景下,2016年9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合作发起了以“保护长城,加我一个”为主题的长城保护公募项目,这是一次


 侯 珂 文博中国

背景和理念

中国长城跨越多种地貌及多个行政区域,且多处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各地政府对长城保护资金的投入与需求相比往往捉襟见肘;同时,长城保护涉及国家、地方政府、文保机构、当地居民等各方面利益,保护和管理工作十分复杂,需要多方参与,精诚合作。在此背景下,2016年9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合作发起了以“保护长城,加我一个”为主题的长城保护公募项目,这是一次文化遗产保护与互联网科技跨界合作的尝试,主要方向是对两段长城进行保护修缮,同时开展一系列以长城文化传播、长城IP内容挖掘和转化的活动,旨在引导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关注长城保护,扩大社会参与。项目实施点选定河北省的喜峰口和北京市的箭扣段落,这两处都是纳入了国家文物局“十三五”期间重点修缮计划的长城段落,地势险要、景观雄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受到的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箭扣段落筹款采用线下向企业募集的方式,喜峰口修缮主要是线上筹款,通过微信支付、小额捐款,并辅以线下劝募。

公募活动启动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33万余人通过腾讯互联网公益平台实现保护长城的公益梦想。“保护长城 加我一个”是国内首个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修缮长城本体的项目,自项目开展以来,我们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联合腾讯、英特尔、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长城小站等企业、高校和民间组织,发挥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的优势,在维修理念、体制机制创新、资金投入、扩大社会参与等方面做了一些突破性尝试,开创了企业+文保部门+地方政府三方合作的模式。

多元化的社会力量参与

保护资金社会募集。箭扣和喜峰口两段长城所需维修资金全部来源于社会募集,共计3000余万元,既面向公众公开募集,也吸纳企业的定向捐款。其中,腾讯在项目的资金捐助以及筹款平台搭建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腾讯是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在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同时,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在互联网公益方面为社会搭建了便捷的平台,创造了“指尖公益”人人可公益的新型模式;难能可贵的是,腾讯公司近年来热心于遗产保护,关注文化建设,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保护长城 加我一个”之所以能够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这个平台上实现一些既定目标,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尝试一些创新,与资金来源渠道是直接相关的,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慷慨解囊是分不开的。

举办活动、策划项目不断扩大社会参与,赋予项目最大程度的公益性和开放性。活动初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也为了回馈捐款人,基金会与“长城小站”合作,在室内和户外长城上举办“长城之友大讲堂”,邀请专业人士为大家普及长城保护知识,宣传长城文化,让参与者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2017年6月,基金会联合京津冀三省文物局,在山海关举办“长城保护修缮理念与实践论坛”,邀请长城沿线共13个省市文物部门、长城保护专家、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研讨长城保护过程中的理念、技术、管理这些具有共性的问题。论坛的举办,对于箭扣和喜峰口维修理念、技术措施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长城维修进行的记录和展示拉近公众的距离。伴随箭扣和喜峰口长城的修缮工程开工,基金会与专业团队合作,全程跟拍两段长城的维修过程,制作专题纪录片。纪录片以两段长城维修工程为重点,以参与长城维修的各种人物为主线,呈现个体与历史的交汇,让公众了解长城保护中普通人的故事,了解长城维修的技术难度,用真实的情感和讲故事的方式拉近与公众的距离,以期更好地传播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成片将于2019年年中完成。

基金会与英特尔(Intel)合作开展“科技助力长城保护”项目,长城维修首次与AI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为长城保护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模式。在箭扣长城修缮过程中,英特尔采用无人机测绘、AI人工智能技术,通过高清图像数据和3D建模来对维修段落进行远程检查和制图,以视觉化方式呈现长城的现状,对采集到的数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处理和虚拟重建,为修缮工作提供辅助性预判。此外,为了使修缮过程尽可能地为公众呈现直观可视化效果,基金会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合作开展了箭扣长城152号敌楼修缮记录与展示,对152号敌楼及两侧边墙的工程实施过程进行数字记录和三维建模,生成一套直观可视的数字化维修档案。下一步考虑将这些资源在线上为公众提供访问、使用,作为普及长城保护的一种方式,让公众了解和理解长城修缮过程。

挖掘传播长城知识,通过互联网传播,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基金会的合作伙伴腾讯除了捐出资金,不断为长城保护传播正能量、挖掘长城IP价值。腾讯基金会撬动集团内部强大的创意、传播资源,结合腾讯公司的平台、产品,以互联网、科技元素赋能长城保护,激发了年轻一代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热情,开创了长城保护事业的新局面。两年多时间里,与新媒体传播结合,扩展了长城保护传播的内容与渠道,腾讯新闻长期开辟长城保护专栏,挖掘传播长城文化知识和普通人参与长城保护的故事;长城IP开发和转化取得初步成果,打造出三个形象活泼的长城小兵形象(关小山,关小偏,关小小),开通了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用“长城小兵”视角讲述长城故事;将IP成果转化,设计制作年轻人喜欢的长城文化产品;每年“99公益日”期间,腾讯基金会都把长城保护设置为重要的公益项目,举办一些有影响力的大型公益活动,建立长城与公众之间的情感维系;创新公益形式,把长城保护元素植入腾讯的知名游戏中,扩大长城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影响力。

机制创新

两段长城维修资金来源于社会捐赠,资金渠道不同于财政拨款,利用这一灵活性,基金会针对现有不合理的做法认真思考,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根本目的是保证维修理念得以实现,保证工程质量,使长城维修符合文物保护规律。

维修方案的形成过程尊重各方话语权。在技术方案的编制上,以往是以政府部门和专家思维为主导。箭扣和喜峰口修缮方案的形成过程,政府部门充分考虑到项目运作的特点,接受基金会的建议,吸纳更广泛的公众的意见。以箭扣长城为例,基金会先后邀请文物部门、长城修缮专家、方案设计单位、捐资人代表、长城所在地村民代表等多次赴现场逐段查看病害险情,深化修缮措施。744米待修缮段落,现场勘察七个多小时,勘察人员遇到每一处病害均认真讨论、听取意见、拿出措施,由设计单位记录在案。这个过程是耗时的,却是充分尊重利益相关方话语权的做法,也是修缮措施经得起推敲的有效方式。

资金使用遵循文物保护规律。修缮费用采用客观定额标准,对工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合理评估确定,二次搬运费、人工降效费等全部据实列入工程成本;考虑天气因素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工程实施不赶工,遵循季节规律,施工可以跨年度。在资金的使用上,将实现资金去向全程公开透明。

采取设计施工一体化、设计驻场机制。本次喜峰口长城维修的设计和施工任务,由具备设计、施工双资质的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一体承担,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设计理念和意图完整及时地贯彻到施工过程。箭扣项目由于设计单位不具备双资质,未能实现一体化,为了弥补这一遗憾,基金会在设计招标环节就明确要求设计单位实行驻场制,工程实施过程中,设计骨干全过程指导施工,随叫随到,遇到问题和疑问第一时间解决。

长城维修首次引入专业考古工作。用考古的方法指导施工清理,包括对砖瓦等构件的整理收集,确定使用位置,为合理归安提供依据,对植被进行科学分类,分析植物根系对城墙的危害,拿出解决办法等。这些清理工作都在专业考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考古手段的介入,对于实现“最小干预”“不改变原状”的设计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出社会资金参与长城保护的工程管理模式。箭扣修缮实行“双甲方制”,就是原来由业主单位(地方政府)独自享有并承担的民事权利和责任由基金会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比如招标组织、工程实施管理工作,法定的政府的行政管理监督职责仍由各级政府承担。“双甲方制”既清晰分割基金会与地方政府的权责,又实现了基金会与业主单位在工作上的互补,政府从原先的投入、执行者转化成了服务、管理、监督者。喜峰口的运作模式不同于箭扣。在法律关系上,基金会是单纯的出资人,业主单位的法定职责仍由长城所在地的文物部门承担。无论是箭扣的“双甲方制”还是喜峰口的运作模式,都是基金会经过认真思考总结出的重要成果,解决了社会资本参与长城保护的运作模式问题,厘清了社会组织、政府、捐资人、中标施工方等各方的权利(力)义务责任,是基金会实现长城保护修缮机制突破的重要思考和实践。

结 语

“保护长城 加我一个”长城保护公益项目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基金会就赋予其开放性的基因,通过努力,项目本身已从单纯的文物维修得以延伸和扩展,逐步转变成融合知识传递、公众参与、机制体制创新的全方位内容丰富的公益项目。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从立法和国家政策层面的定位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年来,各级政府文物部门是文物保护的主体。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国家是文物资源丰富的大国,文物保护仅仅靠政府唱独角戏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应当参与进来,参与的形式是多角度的,每个人的专业背景和特殊能力,都可以找到发力的巨大空间。在社会力量参与方面,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已初步探索出一些经验做法,尤其是在畅通社会资本参与长城保护利用方面、利用科技互联网手段记录、展示、传播长城保护维修过程,以增进公众理解方面,都进行了很好的尝试。这些经验做法将不断总结完善,以期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得以推广适用。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侯 珂)

编辑:蔡 苧

审核:冯朝晖

本文刊登于2019年3月29日

《中国文物报》5版

投稿邮箱:

wwbbaohu@163.com

点开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类: 中文 研究 研究前沿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