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重新“诠释”古今丝绸之路

摘要: 来源:西安日报■记者陈黎在信息化时代,地理信息系统被广泛运用于多学科。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贸易路线与民族迁徙交流大通道,如果用前沿的地理信息系统重新解读,会给世人带来多少不为人知的惊喜?记者获悉,已经启动一年半的“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正突破现有学科界限,助力丝绸之路研究的多学科发展。繁杂数据空间定位可视显示“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这一立项课题由陕师 ...

来源:西安日报

■记者陈黎

在信息化时代,地理信息系统被广泛运用于多学科。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贸易路线与民族迁徙交流大通道,如果用前沿的地理信息系统重新解读,会给世人带来多少不为人知的惊喜?记者获悉,已经启动一年半的“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正突破现有学科界限,助力丝绸之路研究的多学科发展。

繁杂数据空间定位可视显示

“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这一立项课题由陕师大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张萍作为首席专家承担。课题开展已经一年半,张萍告诉记者:“地理信息系统运用于历史时期空间数据的管理与历史空间分析,历史研究者称它为历史地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的建设路径和研究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

该系统建设依托地理信息技术和学界多年对西北、中亚研究基础,提出了一整套设计理念。通过建设2000年陆上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帮助历史时期丝绸之路沿线空间信息的获取与研究手段的更新。

记者了解到,作为信息化工程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优势非常明显。它是一个大型数据库系统,涵盖了科学研究中所需的几乎全部数据,并将空间系统中多面向资源进行整合与存储。它可采集与管理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属性数据等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

在历史研究中,这个系统可以整合文献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加以地理定位,并能融合考古文物与地面资料、地图与遥感资料、声音与图像资料。它的另一大特点是“可视化与空间显示功能”。地理数据经处理后,通过网络发布可实现可视化与空间显示功能,在三维gis与时态gis可将地理空间模拟发展到极致,增添更多服务功能。

汉唐至明清是重点研究时段

丝绸之路形成不晚于公元前5世纪,与之相应的历史记录也大体起源于这一时期;但是对丝绸之路的研究不过是近百年的事。随着文物出土和文献记录发现,带来了“丝路”研究的繁荣。尤其在20世纪前半叶,在西方和东亚,丝绸之路研究都是东方学研究的重点。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我国丝绸之路研究呈现出新局面,其社会认知度和学科地位都在不断提高。

“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这一课题,力图对长久以来“丝路”研究的瓶颈进行突破。它针对丝绸之路研究的复杂性与多学科特点,提出利用空间信息技术,针对丝绸之路沿线的环境、民族、经济、交通、文化等要素进行空间定位,利用空间数据库资源实现多学科、多角度解读丝绸之路空间走廊的发生与发展史,深化丝绸之路研究的问题意识,解决多重复杂条件下繁难的历史问题。

“研究时段上重点集中在汉代、唐代、明代和清代丝绸之路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张萍说,主要是重构2000年历史跨度的丝绸之路沿线的地理环境,模拟其变迁过程。针对古丝绸之路沿线人文发展等要素,对影响其变迁的原因进行分析,为研究丝绸之路沿线社会变迁提供一个基础的、可视化的网络信息平台。

引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

在研究空间上,主要集中在陆上丝绸之路范围。从长安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丝绸之路上商业贸易路线所辐射的范围。

张萍告诉记者,“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包括一个平台开发和7个子课题的数据库建设。平台建设是系统建设的基础,7个子课题分别为丝路沿线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交通商贸、民族宗教、聚落城市、文化传播和考古遗址。丝绸之路研究要素的选择,主要从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出发,进行各要素历史地理信息源的采集与数据库建设。主要针对历史时期大量的文献数据、考古数据、地图数据、遥感数据以及树木年轮、实验室数据等进行信息化处理,建立符合要求的地理数据集,形成各历史时期综合的生态、环境、交通、商贸、民族、宗教、聚落、城市、文化、考古遗址的地理信息系统。

据悉,系统还引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张萍告诉记者,经济带是经济地理学概念,依托一定的交通运输干线并以其为发展轴。在现代交通、资讯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贸领域的发展合作,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该区域蕴藏的巨大潜力的开发。

记者获悉,目前7个子课题都在进展阶段,明年会搭建平台并发布部分基础数据。作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课题,将在2019年下半年完成并结项。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