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探“塞上江南” 赏丝路奇观
“一带一路全球行”报道团探寻“塞上江南”宁夏的洛阳元素、穿越古丝路重镇甘肃张掖
探“塞上江南” 赏丝路奇观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特派记者 张锐鑫 文/图
车队穿越张掖丹霞地貌
吴忠
吴忠市地处宁夏中部,九曲黄河穿城而过,以“水旱码头·天下大集”遐迩闻名。全市土地总面积2.0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43.7万,其中回族人口占53.1%,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有中国“回族之乡”之称。
张掖
张掖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自西汉以来就是国家军事战略要地、丝绸之路重镇、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全市土地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8万。
号称“塞上江南”的宁夏与居天下之中的洛阳有何互动?日前,新华社“一带一路全球行”车队走进银川、吴忠、中卫、张掖等城市,探寻这里的洛阳印记。
连接东西,宁夏通衢
“宁夏的吴忠、固原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际都市,东联洛阳、西通西域。”在宁夏博物馆,一见到记者,讲解员以这样一句话概括宁夏在丝路上的角色。
如今,在博物馆《丝路重镇》展厅内,可以看到大量吴忠、固原两地出土的丝路文物。在这里,记者看到了唐朝时期的三彩骆驼、胡俑等,以及固原南郊乡大堡村田弘墓出土的拜占庭金币和隋唐时期的古罗马金币,同样或类似的金币在洛阳也有出土。
宁夏与洛阳两地文物为何有如此的关联性?据介绍,唐朝安史之乱后,由于吐蕃与中原的战争,丝绸之路凉州北道(凉州即今甘肃武威)受阻。这时,途经宁夏北部灵州(今吴忠市)的灵州道就取而代之。
晚唐五代宋初的灵州道,成为连接洛阳与西域的要道,两地间交流的加强带来了文化、经济的交融。
张国臂掖,丝路重镇
结束宁夏银川、吴忠等地的采访行程后,报道团于11日继续西行,来到了甘肃省张掖市。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名字里就透着丝路的气息。
作为河西走廊的丝路重镇,张掖自古以来和古都洛阳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不仅是洛阳人唐玄奘西去取经的途径之地,东汉时期的班固从洛阳出发西征匈奴,也曾经过这里。
丹霞地貌,最美风景
如今的张掖,让更多人印象深刻的是其绚丽多彩的丹霞地貌,有人称之为丝路沿线的地质奇观。时下,当地已成功开发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车队经过当地丹霞地貌期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的地貌与悬挂“豫C”车牌的车辆相互映衬,显得格外柔美。
“这是第一次穿越丹霞地貌。可以说是这次车队自洛阳出发以来遇到的最美风景。”新华社驻报道团领队焦旭锋说。
问:在车队行进途中,有没有遇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方风俗?
答:在车队途经的甘肃、宁夏,回族群众众多。历史上,回族的族源与丝绸之路上的西亚、中亚和新疆各族穆斯林有关,所以这些地区的风俗对回族穆斯林的影响也很明显。
报道团成员抵达兰州后,本打算早上去一家当地人推荐的清真拉面馆就餐,谁想到正赶上伊斯兰三大节日之一——开斋节,所以这家拉面馆暂停营业。
不过,开斋节也给报道团的行进带来了一些“福利”。由于开斋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属法定节日,自治区境内高速费用全免,为车队行进路上节省了一部分开支。 (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