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西域回响:新疆古代舞乐文物展在国家大剧院举办

摘要: 西域回响——新疆古代舞乐文物展海报  7月15日,古色古香的“西域回响——新疆古代舞乐文物展”在国家大剧院东展厅拉开帷幕。此次展览由国家大剧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联袂主办,借助新疆地处古代丝绸之路大通道的地域优势,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筹备,特别推出了这个关于新疆古代音乐、舞蹈题材大型文物展。展览围绕“舞乐艺术”,收集了“丝路”沿线出土的古代舞乐绘画、雕塑、乐器实物、文献资料等精美文物百余件,系统梳理 ...
海报西域回响——新疆古代舞乐文物展海报

  7月15日,古色古香的“西域回响——新疆古代舞乐文物展”在国家大剧院东展厅拉开帷幕。此次展览由国家大剧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联袂主办,借助新疆地处古代丝绸之路大通道的地域优势,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筹备,特别推出了这个关于新疆古代音乐、舞蹈题材大型文物展。展览围绕“舞乐艺术”,收集了“丝路”沿线出土的古代舞乐绘画、雕塑、乐器实物、文献资料等精美文物百余件,系统梳理及呈现跨度为三千年的新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舞乐历史文化,向广大观众更加全面地展示珍贵的少数民族音乐文物、弘扬灿烂的丝绸之路舞乐文化、印证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共生。为丰富观众体验,展期内拟举办新疆舞蹈、音乐演出、专题讲座等活动。 

  首次亮相 彰显西域舞乐之美

  舞蹈和歌乐是人生命的本能,在远古时代,先民便会用舞姿表达欢愉,用吟唱抒发情感。舞乐艺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逐渐丰富,成为备受欢迎的表演形式,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表现出迥异的风格特征。自古被誉为“歌舞之乡”的新疆,拥有别具一格的舞乐表演形式,鲜明地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更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焕发出崭新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时代意义。

  自开幕以来,国家大剧院一直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吸收融汇世界文化艺术精品。大剧院在呈现高水准演出的同时,也精心举办各类艺术展览,特别是展示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此次国家大剧院将目光投向了舞乐艺术,特别是丝绸之路上极具历史价值的新疆舞乐。

  为此,国家大剧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首度携手,经过历时两年的精心策划、跨越三千公里的对接合作,成功推出了这场建国以来北京首个大型新疆古代舞乐文物特展。本次展览发挥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文物资源优势,调动了新疆各地的馆藏资源和大剧院收藏的文物资源,充分吸收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向观众展示珍贵的少数民族音乐文物、弘扬灿烂的丝绸之路舞乐文化。

  丝路千年 文物珍品大放异彩

  步入大剧院东展厅,色彩明艳、气势恢宏的观感迎面而来。千姿百态的雕塑、富丽堂皇的绘画、各具特色的乐器、古朴泛黄的文献……种类繁多的艺术载体立体丰富地呈现了西域舞乐文化博大的内涵和多元的表现。这场展览特意收集了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舞乐文物,再现了千年丝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盛况,凸显丝绸之路之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2距今约2500年的竖木箜篌

  本次展览规格极高,陈列文物多达120余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数量多达15件,都是极为难得的稀世珍品。其中,距今约2500年的竖木箜篌,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世界出土年代最早的拨弦古乐器;唐宋时期的佛教说唱剧本《弥勒会见记》兼具文化、学术与艺术价值,不仅是目前发现的西域最早的戏剧文本,而且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具有开拓性的地位。

  与此同时,主办方还精心策划了展览,系统梳理了三千年的西域舞乐文化,展厅内分为“舞乐追梦”、“舞乐抒情”、“舞乐蜚声”、“舞乐精粹”四大主题单元,带领观众漫溯浩瀚的历史长河。三千年前的康家石门子岩画、青铜时代的陶埙、汉代的铜铃、4至6世纪的克孜尔石窟天宫伎乐图、唐代的百戏俑……不同时代、不同种类的文物勾勒出历史发展的脉络,绘制出斑斓多彩的舞乐版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的唐朝作品备受关注。唐朝是丝绸之路的繁兴时期,中原与西域交往频繁,唐代的舞乐文物在本次展览中占据了近半壁江山。一级文物绢画《舞伎图》鲜丽浓艳,画中舞女红裙曳地、轻拈披帛,展现了唐代舞伎华美的风姿。

  为了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西域舞乐艺术,主办方还精心制作了生动形象的图文解说,不少观众在解说板块前驻足凝思,了解文物背后丰富的意蕴。此外,大剧院还别出心裁地用动态数字展览再现彩绘舍利盒上的舞乐场景。彩绘苏幕遮舍利盒是一件十分罕见的反映龟兹歌舞戏艺术的形象资料,通过现代数字技术,观众能够自如地放大或缩小舞乐图景,更生动、更直观、更立体地领略龟兹舞乐的千姿百态、神情韵味。

  舞乐追梦

  人类社会在劳动中进化,在歌乐中抒怀,在舞动中尽兴。康家石门子岩画的舞蹈图展现了人们庆祝丰收、庆祝繁衍的场景。青铜时代的陶埙、汉朝的木箜篌为当时人们枯燥的劳作增添了几分快乐。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舞蹈表演都与原始宗教、巫术、祭祀仪式以及与生命的解读有着密切的关系。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出土的一些纺织品上,织有各种舞乐场景的图像,人们用神秘而充满象征意味的舞蹈演绎着美丽的神话传说,表达着对生命生生不息的企盼。

1
3

  舞乐抒情

  在汉代,丰富多彩的马术、马舞表演以及各类扣人心弦的西域杂技就已传入中原乃至东亚各国。唐朝时期达到鼎盛。吐鲁番等地出土了大量的百戏俑、杂技俑、傀儡戏俑、舞马俑、马球俑等文物,以及中原地区出土的表现马术、傀儡戏、打马球、杂技的各类文物,还有《弥勒会见记》《西厢记》等剧本的出土,都见证了戏曲艺术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发展与繁荣。木偶戏剧、马戏杂技、分幕戏剧等西域戏剧,将诗(包括讲唱、佛经文学)、乐、舞熔于一炉,开启了我国宗教剧的先河。

4
5
6

  1903年在新疆库车的龟兹古国的苏巴什佛寺遗址西寺所发现的彩绘舍利盒,盒身周围绘有一组形象极为生动的乐舞图,是现世惟一的反映龟兹音乐舞蹈(歌舞戏)艺术的珍贵形象资料。

彩绘舍利盒彩绘舍利盒
彩绘舍利盒图案细节彩绘舍利盒图案细节

  舞乐蜚声

  西域各地的舞乐艺术都异常发达,龟兹、疏勒、高昌等地皆有大曲(即由“歌曲”“解曲”和“舞曲”这三种曲目组成的套曲),所使用的乐曲伴奏由各类弦鸣、器鸣、打击等乐器组成,种类丰富、曲调多样。西域的琵琶、箜篌、筚篥、横笛、羯鼓等乐器传入内地,成为宫廷音乐及俗乐演奏时的重要组成部分。

7
8

  舞乐精粹

  居住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都擅长跳舞,其中维吾尔族舞蹈以动作柔和、形神协调而引人入胜。民间娱乐活动麦西来甫,民间舞蹈“黑走马”“鹰舞”“萨吾尔登”舞,以及民间省事“西迁节”,都表达了新疆人民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新疆的民族音乐以节奏活泼明快、情绪热烈欢乐著称,手鼓、冬不拉、热瓦普为主要的伴奏乐器,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悠扬婉转。

10

  异彩纷呈的文物和广博精深的内涵让前来观赏的观众深受震撼。一位年轻的观众感叹道:“这些文物历经沧海桑田仍然存留至今,非常珍贵。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博大与厚重,不禁畅想先人欢舞奏乐的场景。”

展厅1展厅照片
展厅2展厅照片

  本展览将持续到9月15日。只需一张参观票,便可漫步在丝绸之路上,近距离接触历久弥珍的文物精品,欣赏西域大地上光辉灿烂的舞乐之灵。

展厅3展厅照片
展厅4展厅照片

  (来源:国家大剧院官方网站)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