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丝绸之路·天山道关键地段路网综合考察”第一天:巴仑台古道
摘要: 丝绸之路天山道,是一条就在我们眼前,却又古老直到远古的亚欧大陆古代文明区域之间相互进行文化交流的大道。这样一条有着斑驳历史色彩古道的多学科综合科考,是新疆文博界的一件大事 ...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 作者:巫新华
丝绸之路天山道,是一条就在我们眼前,却又古老直到远古的亚欧大陆古代文明区域之间相互进行文化交流的大道。这样一条有着斑驳历史色彩古道的多学科综合科考,是新疆文博界的一件大事。
这件事情,大到了啥程度?!我们到达和静县东归宾馆的午餐居然是县委赵书记亲自陪同,当然餐食标准是符合规定的。即便如此,大家心里还是有些小忐忑,因为时至县委县政府、各级乡镇领导换届;还有当下季节恰好是和静县旅游旺季,宾客如云,而我们适逢其会。更没有想到的大事,还在后面:晚餐时间,县委政府四套班子领导全部亲临探望我们。得意之下,我都有些忘记了:是我们搭乘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文化先行的东风,还是和静县这个拥有天山南部大绿洲和天山腹地大草原的地方自古以来就尊重学者、喜欢老九(几十年前知识分子的旧称)。
科考正式启动。2016年8月3日早10点,和静县四套班子及工业园区领导全部到场,在文管所、博物馆、文化馆广场前一个庄重简约的仪式后,科考队9辆越野车依次出发。满载着和静人民的重托,科考车队向西北方向驶出县城,经过30多平方公里的城北绿化园区,便进入天山古道与现今国道共同经行的巴仑台山谷。
老巴仑台沟古道
50多公里的山谷弯道之后,进入一条大致东西方向走向的天山谷地,老巴仑台沟出现在眼前。老巴仑台是今天巴仑台镇的前身,这里最著名的人文景观是巴仑台黄庙。始建于乾隆年间,落成于光绪十四年,建成百余年来,一直是土尔扈特、和硕特蒙古人藏传密宗佛教徒朝觐圣地,也是新疆藏传佛教黄教四大庙宇之一。黄庙建筑群由27座庙宇组成,东西绵延2.5公里,蔚为壮观。
这件事情,大到了啥程度?!我们到达和静县东归宾馆的午餐居然是县委赵书记亲自陪同,当然餐食标准是符合规定的。即便如此,大家心里还是有些小忐忑,因为时至县委县政府、各级乡镇领导换届;还有当下季节恰好是和静县旅游旺季,宾客如云,而我们适逢其会。更没有想到的大事,还在后面:晚餐时间,县委政府四套班子领导全部亲临探望我们。得意之下,我都有些忘记了:是我们搭乘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文化先行的东风,还是和静县这个拥有天山南部大绿洲和天山腹地大草原的地方自古以来就尊重学者、喜欢老九(几十年前知识分子的旧称)。
科考正式启动。2016年8月3日早10点,和静县四套班子及工业园区领导全部到场,在文管所、博物馆、文化馆广场前一个庄重简约的仪式后,科考队9辆越野车依次出发。满载着和静人民的重托,科考车队向西北方向驶出县城,经过30多平方公里的城北绿化园区,便进入天山古道与现今国道共同经行的巴仑台山谷。
老巴仑台沟古道
50多公里的山谷弯道之后,进入一条大致东西方向走向的天山谷地,老巴仑台沟出现在眼前。老巴仑台是今天巴仑台镇的前身,这里最著名的人文景观是巴仑台黄庙。始建于乾隆年间,落成于光绪十四年,建成百余年来,一直是土尔扈特、和硕特蒙古人藏传密宗佛教徒朝觐圣地,也是新疆藏传佛教黄教四大庙宇之一。黄庙建筑群由27座庙宇组成,东西绵延2.5公里,蔚为壮观。
图1、巴仑台黄庙主殿(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新疆队江玉杰摄)
黄庙是主体建筑,整个建筑结构严谨,轩宇昂然,并与却金库热等14座庙宇组成气势森严的喇嘛寺庙古建筑群,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现有的黄庙、却金库热、盖干拉吾龙等殿堂尚保存完整,1987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对于我这个已经在新疆生活了50多年的考古人而言,黄庙这里并不陌生。也许是自己文化背景中天然的佛教因素,建议大家首先进入寺院参观、瞻仰。
图2、和静县巴仑台黄庙白塔(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新疆队江玉杰摄)
不少学者是第一次来。工作团队分头忙碌时,科考队领队新疆文物局副局长李军与大家沟通交流。下意识中,我们注意到西域佛国的香火传承实际上从来未曾离开或者远去。且不说整个东亚的佛教始于西域(尤其是藏传佛教,藏区佛教的前弘期无论经典还是佛教艺术均来自西域),整个中国佛教都有着西域佛教深深的印记。比如汉地佛教的大雄宝殿建筑就脱胎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古代佛教寺院建筑的回字形佛殿。更有甚者,现代塔里木盆地诸绿洲民居中最具中亚绿洲民居建筑特点的开放式大藻井客堂——阿依旺,也是西域佛教建筑主殿回字形佛堂的传世。
图3、和静县巴仑台镇黄庙山崖上用彩幡连线构图而成的蒙古包图形(巫新华摄)
细想下去,西域也只是塔里木盆地南疆地区的佛教香火曾经陆续断绝。但是以和静县黄庙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在天山一线,尤其是天山北麓并未真正离去。实际是从未离去,丝绸之路天山古道科考第一日便来到和静黄庙,也许是冥冥中注定。
全年,几乎每天前来黄庙育经朝圣的佛教教徒络绎不绝。巴仑台黄庙香火极旺,每逢宗教节日更是热闹非凡。老巴仑台沟不仅是宗教圣地,还是一处天然森林公园,在东西长20余公里的绿色谷地中,杨柳果木葱茏。盛夏季节平均气温在20度左右,冬暖夏凉。沟谷向东延伸通向北部的阿拉沟和南部的和静绿洲,只是沿途沟谷逐渐变窄,必经的隘口山崖较为陡峭。地理环境给予的交通条件不如巴仑台沟直接对接的北部阿拉沟南部和静绿洲。
全年,几乎每天前来黄庙育经朝圣的佛教教徒络绎不绝。巴仑台黄庙香火极旺,每逢宗教节日更是热闹非凡。老巴仑台沟不仅是宗教圣地,还是一处天然森林公园,在东西长20余公里的绿色谷地中,杨柳果木葱茏。盛夏季节平均气温在20度左右,冬暖夏凉。沟谷向东延伸通向北部的阿拉沟和南部的和静绿洲,只是沿途沟谷逐渐变窄,必经的隘口山崖较为陡峭。地理环境给予的交通条件不如巴仑台沟直接对接的北部阿拉沟南部和静绿洲。
图4、和静县察吾乎沟口墓葬遗址出土彩陶1(网络图片)
丝绸之路天山道是古道,古老到啥时候呢?目前看来图4察吾乎沟口墓葬群遗址出土的彩陶罐,以及图5、图6莫呼查汗墓葬群遗址出土青铜器可以说是确凿的历史年代证据。目前我们可以找到最早活动在天山巴仑台南部沟口一带的居民,大约早到距今3000年左右。也就是说,3000年前和静的巴仑台人就已经通过丝绸之路天山巴仑台古道出现在新疆。
老巴仑台沟青铜时代墓群遗址,同样说明巴仑台沟古道年代悠久的物证,还有位于和静县北部山区中的老巴仑台沟南一条冲沟两侧的坡地上的青铜时代墓葬群。
图5、老巴仑台青铜时代墓葬群遥感影像
古墓地地表有明显的石堆与土石堆标志,共有墓葬近百座,多为数座或十余座一组呈南——北向或东南——西北向的链状排列。其中东侧的一排墓葬排列最为规整、形制最大,最大的墓葬封堆直径达20米。封堆的北侧还有一排或两排东西排列的小石堆。墓地中部还散见17处近方形的石基土台,似为祭祀台。是一处地表形态较为特殊、祭祀或原始宗教文化色彩较为浓厚的青铜时代墓地。
图6、和静县莫呼查汗墓葬群遗址出土铜镜(网络图片)
图7、和静县莫呼查汗墓葬群遗址出土铜梳(网络图片)
阿拉沟古道
西域丝绸之路天山道之巴仑台古道中,阿拉沟通道不可不提。阿拉沟位于和静县北部天山之中,是一条弯曲的山沟,地势险恶,最窄处仅能过车,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迄今还有一座石头构建的烽燧戍堡矗立在阿拉沟东口。
阿拉沟又称“四季沟”,由西向东,从巴仑台沟北口经过奎先达坂一路到阿拉沟出口(鱼儿沟)竟能领略到一年冬、秋、春、夏瞬间的四季风光。其中奎先达坂是此处山谷通道最高山岭隘口,也是阿拉沟沟谷水系的分水岭。
西域丝绸之路天山道之巴仑台古道中,阿拉沟通道不可不提。阿拉沟位于和静县北部天山之中,是一条弯曲的山沟,地势险恶,最窄处仅能过车,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迄今还有一座石头构建的烽燧戍堡矗立在阿拉沟东口。
阿拉沟又称“四季沟”,由西向东,从巴仑台沟北口经过奎先达坂一路到阿拉沟出口(鱼儿沟)竟能领略到一年冬、秋、春、夏瞬间的四季风光。其中奎先达坂是此处山谷通道最高山岭隘口,也是阿拉沟沟谷水系的分水岭。
图8、和静县巴仑台镇阿拉沟奎先达坂全景(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新疆队江玉杰摄)
阿拉沟和巴仑台河都是与乌鲁木齐河源地相邻,发源于天山天格尔峰山结南侧的常年河流,冰雪融水在其流量中占有一定比例,联合由奎宪大阪分隔,阿拉沟向东流进入天山最大的山间盆地,吐鲁番盆地并汇入世界第二低地湖泊——艾丁湖;而巴仑台河则从发源地一直向南流进入天山另一山间盆地,焉耆盆地并汇入博斯腾湖。两河源地区是第四纪古冰川作用地区,开阔笔直的“U”型谷、冰碛垄、谷坡三角面和羊背石等(冰川刨蚀)地形随处可见,现代冰川也依稀可见。
图9、阿拉沟第四纪冰川“U”型谷
图10、正在快速消融的现代冰川(悬冰川)
同时,阿拉沟这片广大地区还是亚高山草甸草原,之上是高寒荒漠,是重要的夏季牧场所在地。夏季草地鲜花不断,风光美丽;冬季雪地洁白,天空碧蓝,旷野无垠。由源区向下游,河流下切,河谷呈现“V”型,河谷变窄。在早先冰期时期冰水淤积和侧谷冲出物淤积的河谷中形成阶地,或河谷中的残留台地。随着海拔降低,降水减少,气温升高,山坡上随之出现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河谷阶地则形成草地和以榆树、柳树和杨树等为主的河谷林地。较开阔的地段也成为重要的冬牧场所在地(也是众多古代遗址分布地带和现代人定居地带)。再向下游,降水进一步减少,山坡植被稀疏,或呈裸岩荒漠。之后,河流进入盆地平原,形成绿洲,然后汇入湖泊。
图11、阿拉沟中游“V”型河谷、阶地及草原景观
图12、奎先达坂敖包
反向从吐鲁番市西北部沿阿拉沟入山,经乌拉斯台查干牧场,翻越天山奎先达坂,经赫尔根塔塔尔,入乌拉斯台沟南行,经巴仑台、和静,可抵达焉耆。如自乌拉斯台斜向西北,可进入巩乃斯河谷,进而进入伊犁河谷。明代陈诚奉旨西使,便曾从吐鲁番经由此路进入巩乃斯河谷,再西行抵达依烈(伊犁)河。
图13、阿拉沟东口鱼儿沟戍堡(网络老照片)
1929年,新疆考古的先行者黄文弼先生在新疆进行考古工作时曾经由阿拉沟山谷前往焉耆。大致路线是:出托克逊,至亦拉湖、托尔密湖,入阿拉沟,经巴尔克斯图沟,过塔斯干达坂,再经可根托罗盖、察汗通格、曲惠入焉耆(《塔里木盆地考古记》第一章)。现在南疆铁路线路与从阿拉沟经乌拉斯台、巴仑台、和静至焉耆的公路线大致一致,而这一公路路线与以往的古代交通线基本相同,同时目前也有公路自乌拉斯台和和静两地沿巩乃斯河通往新源县。并且成为沟通巴音郭愣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地区的重要交通路线。
图14、阿拉沟唐代戍堡
阿拉沟烽燧石堡遗址已确认是唐代遗址,我个人的研究表明该遗址极有可能就是唐鸲鹆镇。另外,阿拉沟内还有不少唐代烽燧遗迹,这些都说明唐代阿拉沟是一条重要交通路线。而其目前沟通伊犁地区与吐鲁番和巴音郭愣蒙古自治州的交通地位,对其自古便是一条重要交通路线的事实也可算作一个旁证。
鸲鹆镇见于大谷文书3354号,鸲鹆烽见于阿拉沟烽燧遗址出土文书168。同载于文书的还有白水烽、死水烽、黑鼻烽、名岸烽、礓石烽、阿施烽、青山峰。前文述及的阿拉沟烽燧遗址实际是一城堡式建筑,根据遗址地扼阿拉沟的出入口(从吐鲁番盆地西部进入焉耆地区和伊犁河流域地带的唯一孔道)的形势来看,阿拉沟烽燧遗址很可能就是唐西州鸲鹆烽之所在。另外,进入阿拉沟内13公里和31公里处(夏尔沟戍堡)还有两处石垒烽燧遗址,据当地老乡介绍当年三线建设开始前山谷中还有类似的烽燧遗址。这些烽燧遗址很可能是阿拉沟烽燧遗址出土文书记载的死水烽、黑鼻烽、名岸烽、礓石烽、阿施烽和青山烽等烽燧。不过确证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资料。
鸲鹆镇见于大谷文书3354号,鸲鹆烽见于阿拉沟烽燧遗址出土文书168。同载于文书的还有白水烽、死水烽、黑鼻烽、名岸烽、礓石烽、阿施烽、青山峰。前文述及的阿拉沟烽燧遗址实际是一城堡式建筑,根据遗址地扼阿拉沟的出入口(从吐鲁番盆地西部进入焉耆地区和伊犁河流域地带的唯一孔道)的形势来看,阿拉沟烽燧遗址很可能就是唐西州鸲鹆烽之所在。另外,进入阿拉沟内13公里和31公里处(夏尔沟戍堡)还有两处石垒烽燧遗址,据当地老乡介绍当年三线建设开始前山谷中还有类似的烽燧遗址。这些烽燧遗址很可能是阿拉沟烽燧遗址出土文书记载的死水烽、黑鼻烽、名岸烽、礓石烽、阿施烽和青山烽等烽燧。不过确证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资料。
图15、夏尔沟唐代戍堡因修建公路翻堆大量沙土影响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浑气势。
夏尔沟戍堡
戍堡位于阿拉沟乡东约15公里处的夏尔沟与阿拉沟相汇处的河沟南岸。夏尔沟城堡座落在阿拉沟南岸边缘、向河床伸出的一座小山梁上,东、北、西三面均为悬崖陡壁,形势险要。城堡依地势而建,整体以土石垒砌而成,平面近方形,面积约420平方米,墙基宽2米,残高(最高)4.7米。根据遗迹遗物判断,为唐代时期天山道吐鲁番至伊犁河谷中的一处军事城堡。
图16、阿拉沟天山坡地蓝色的草花
图17、归途斜阳。返程已是黄昏,最后到达住宿点已是夜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