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四位画家“丝路”画情思

摘要: 经过历时一年的采风和创作,“丝路追梦”大型艺术主题展昨天在中国爱德艺术院开展。展览由四位艺术家关乃平先生、励国仪女士、翟欣建先生、徐仲偶先生的丝路采风画作中精选的作品汇集而成。展览将持续至5月6日,展期 ...

经过历时一年的采风和创作,“丝路追梦”大型艺术主题展昨天在中国爱德艺术院开展。展览由四位艺术家关乃平先生、励国仪女士、翟欣建先生、徐仲偶先生的丝路采风画作中精选的作品汇集而成。展览将持续至5月6日,展期共20天。

  此次展览共遴选出80余幅人物画、风景画。展览分四个专区展示国画、水彩画、油画、版画等精品佳作。主办方还单独开设文献陈列和影像展示厅。此次展览由龙门艺术馆主办,中国爱德艺术院、北京承粹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潘天寿艺术基金会、北京大淼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前进视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由龙门艺术馆的专业策展团队打造。

  北京承粹文化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立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展览的缘起是2015年他请到关乃平、励国仪、翟欣建、徐仲偶四位艺术家参与“丝路追梦”艺术采风活动。“这四位艺术家的艺术造诣、学术水准和高尚的人格与我们企业"更纯、更真、更高"宗旨相契合,他们的人格魅力更令我十分折服。” 王立华透露,策划这样一次采风和展览是无法盈利的,“我们拿出200万元做这件事,完全是进行一次艺术探索,采风之旅也让我踏进了我远祖生活的那方水土,了去一段魂牵梦萦的心结”。

  中国爱德艺术院创始人、院长王荣告诉记者,承办这次画展是因为看到四位艺术家的作品后十分触动。王荣说,这些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也让他很感动,通过这次展览,希望能有更多的艺术家承担起社会责任,不是关起门做研究,而是走出国门去看一看,感受和借鉴不同文化提供的灵感。

  展览之缘起,乃是2015年北京承粹文化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全程策划,邀请关乃平、励国仪、翟欣建、徐仲偶四位艺术家参与的“丝路追梦”艺术采风活动。艺术家们从丝路西段出发,陶染于威尼斯、维也纳、佛罗伦萨与罗马古城浓郁的艺术气息,领略着爱琴海上的圣托里尼岛白色和蓝色的安静,以及土耳其卡帕多奇亚的荒芜与瑰丽。在丝路东段,他们饱览内蒙古草原之苍茫阔美,黑水城的沧桑历史,感受西亚人民的热情和土地的辽阔俊美。尤其是从泉州到威尼斯的海上丝绸之路上,地中海沿岸国家浪漫温柔的风情,更是让艺术家们流连忘返。

  关乃平

  知名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及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关乃平1945年9月出生于北京艺术世家,是中国铜版画先驱、近代水彩画大师关广志之长子。“这次的画作一共采用了两种形式,一种是彩墨画,因为我教中国画,把色彩运用到东方的水墨画中,吸取了西方的光的表现,第二种是水粉加丙烯。我的画可能更像小夜曲,和那些重型的作品还不一样。” 关乃平告诉记者。

看他的画作就像进行了一次旅行,关乃平带着记者一幅幅画地讲过去:这幅画的是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边界,这幅画的是青海的贵德,黄河只有在这里是绿色的,之后就是黄的,这是吐鲁番的地貌,我在那边写生,回来再不断加工,这幅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实际上阳关是非常荒凉的,看不到人,但我在画中画了一个小驴车。

  励国仪

  励国仪是国家一级画家,潘天寿基金会会长,曾任杭州画院副院长,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励国仪的绘画中大量的是关于希腊的作品,而蓝色和白色已经成了她画作的主要色彩。她告诉记者,自己并不是以写实的方式描绘每一个风景,而是以写意的方式,将自己印象中的所有感受融合在一起,正如她所喜爱的印象派画家马蒂斯那样,也像她所欣赏的著名音乐家德彪西那样,她画的月光也使用了晕染的方式,一片雾气朦胧。

  “我创作的作品有异国的风光和人物的风情,这次的绘画和我以往不同,我其实是画工笔画的,但这次用了水墨的技法。” 励国仪这次用宣纸上面水墨和彩墨的肌理的效果,再点缀了一抹金色和银色,起到那种高贵神圣的崇敬,“把现实和感受描绘在一起,从月光中可以看到我的情感”。

  “有一次我们在意大利一个小城市里,街头有个小提琴手,这首曲子很好听,他看到了我,一个黑头发的异乡人,他就马上拉了贝多芬的《欢乐颂》。” 励国仪说,她仿佛觉得这不是在意大利,而是在自己的国家,也觉得他不是外国人,“他是能够到达我心灵的,这种故事会在创作上打开我的胸怀”。

  翟欣建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翟欣建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中央美术学院从事绘画基础教育三十余年。翟欣建采风中印象最深的是黑水城故址的创作。“我这次的作品中花了很大心血的一幅是黑水城,黑水城是中国、俄罗斯和东亚都非常关键的地方,是西夏王国最后灭亡的一个城镇。”翟欣建说,他六七年前曾在圣彼得堡的博物馆里看过很多中国的历史文物,下面都写着“出土在黑水城”。那是他第一次听到黑水城这个名字,那次回国之后,这个名字深深印在他脑子里。

  这次丝路追梦的活动他们正好到了黑水城。“这次去也了结我的一个心愿,我们坐了17个小时的飞机才飞到黑水城,之后的道路也非常艰难。”翟欣建告诉记者,他记得去的那天正好赶上一个大风天,风沙都埋到城墙上面,“我面前是个残缺的城,我想到文献上讲,俄罗斯人、英国人、日本人对这座城的破坏,上到房子屋檐,下到掘地三尺,现在的样子惨不忍睹,非常凄凉。”翟欣建在那个地方站了很久,感觉时间静止了。“时空都融合在一起,我分不清自己是在历史中还是在现实中。”翟欣建说,“我的这幅创作基本再现了当时黑水城的样貌,原汁原味的。”

 在丝路采风途中,翟欣建画了12幅油画,其中有3幅人物画,剩下的都是沿途的风景。“把我所亲眼看到的尽量真实地表现出来,每个人会从当中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翟欣建说,回国后他又画了几幅云冈石窟的画作,“我在画云冈的大佛时,当时北魏也是在和匈奴有对抗,丝绸之路的商人也在这里生活,所以我明白,尽管有冲突和战争,但人类的交流是阻断不了的。”

  徐仲偶

  徐仲偶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前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副院长,现为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学院院长。他的作品与其他三位画家的作品有所不同:“在我的画面中没有出现具象的东西,我是用意象,或者说抽象的方式去描绘丝绸之路给我的感受。”

  “我们从2015年的5月出发,到10月结束,近半年的时间,我们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也画了大量的速写。” 徐仲偶说,他的画作背景都是模仿的丝绸质感,“我在博物馆看到过各种丝绸的颜色,用颜料配上中国画的材料,在线条的构成上面也是有含义的,三角形好像是稳定的,但是又有一笔窜出一个不稳定,在这种稳定中又有冲突,这就是偶发,我们的历史永远是在偶发的状态当中。”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