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遗产地的影响及机遇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遗产地的
影响及机遇
自去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爆发以来,截至2020年3月11日,中国已经累计确诊新冠肺炎80955例。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3月10日全球大约已有分布在六大洲超过100个国家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截至3月10日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已累计确诊新冠肺炎32778例。由此可见此次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之强,传播速度之快。
数据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
此次疫情对我国的经济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餐饮、电影、住宿、购物、旅游等行业造成重创,当然也包含国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地。那么,针对此次疫情对于遗产地产生了哪些影响与机遇呢?
首先肯定是各遗产地客流量断崖式的下跌。以201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北京接待游客为例,北京2019年春节共接待总人数811.7万人次,旅游收入共计81.85亿元,北京共有6处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长城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颐和园 、 天坛 、明清皇家陵寝(十三陵)。相比2020年春节黄金周期,随着疫情的发展,人们对疫情的恐惧,以及国家、各省对疫情的管控措施,2020年春节黄金周期包括北京及全国其他各省遗产地客流量必然大幅度下降。其次遗产地管理机构经营性收入骤减。客流量的大幅度下降,必然会带来这一问题。此次受疫情影响大多数遗产地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尤其是对差额拨款或是自收自支的遗产地会带来较大的损失。
武当山古建筑群
损失已成为必然,那么遗产地在疫情之下能有哪些机遇呢?
此次受新冠肺炎影响,或多或少的改变了人们的一些生活和消费习惯。人们户外活动大幅度减少,居家时间增加,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平时爱去商场购物和爱去超市及菜市场买菜的人们,大都在疫情期间选择“线上”的方式购买需要的商品;或是利用此段时间在家“线上”学习充电;亦或是“云办公”等等,大家都在探索如何支配这些时间,不管是哪种方式,很明显的大家“线上”时间比以往更多了。那么我们的遗产地能在此次疫情中做些什么呢?通过此次疫情,遗产地的一些传统思维观念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或是转变呢?
克孜尔石窟
利用疫情期间,遗产地可通过线上诸多平台的运营来增加流量。通过平台的运营,让更多的公众了解遗产地的价值。钟南山院士说4月底可基本控制疫情,疫情刚过,人们的心理也需要有一个恢复过程,对于出游在短时间内仍然心存忌惮。遗产地应当利用好这几个月的时间,做好线上平台运营工作。等到人们心里的缓冲区过去,重新适应“集体生活”,遗产地游客量可能会出现井喷式的增长,届时遗产地应当提前做好游客限流等应对措施。
如何在“宅经济”下宣传文化遗产。探索遗产公众“线上”参与新模式。随着疫情的发展,人们的习惯慢慢的发生改变,世界文化遗产领域如何跟紧“线上”大潮流,占据一席之地。遗产地如何在疫情期间培养公众“线上”习惯,可通过探索利用AR或VR等方式游览遗产地、线上博物馆、短视频、开发遗产相关的APP游戏等。加大对互联网的运用,通过多种方式满足不同公众的“参与”需求,让公众在“线上”虚拟世界中增强对遗产地的了解和体验。
苏巴什佛寺遗址
加大“线上”对公众进行遗产知识普及。目前受疫情影响,多省学校延期开学,进行线上授课,不可否认,线上教育是大趋势。遗产地可通过线上讲座的形式对公众进行教育,线上教育更便捷,不局限于场地,有网络有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可以学习,加大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从而实现人人参与遗产保护。
如何在遗产地遭遇危机时,通过遗产地别的产业来带动盈利。需要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实现流量的转换与变现。加大对遗产地文创产业的研发,利用“线上”推广及营销,有效提升文创产品的销量,如果可以这样,对于依赖门票收入的遗产地可以弥补一部分损失。
危机其实是“危险”与“机遇”并存的,愿遗产地通过此次危机,抓住机遇,打造自己的特色IP,进一步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明显陵
愿我们早日战胜疫情,
去看看我们喜爱的遗产地!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参考:
1. 2019年春节北京旅游接待人数收入情况统计
http://bj.bendibao.com/news/2019211/25732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