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汉桓帝宣陵
摘要: 汉桓帝宣陵位于位于河南省偃师市大口乡经周寨村和周寨村之间,宁村乡东北。其中现存最大的一座墓冢,东西长56米,南北宽55米,高12.2米。夯层明显,每层厚0.35-0.40米,封土完好,基本呈平顶圜丘形,顶部呈圆角方形,东西长25.2米。南北长23.5米,当地人称为最大冢。《东汉观记》载:“七月,祀黄老于北宫濯龙中,以文罽为坛,饰金银扣器,采色眩耀,祠用 ...
汉桓帝宣陵位于位于河南省偃师市大口乡经周寨村和周寨村之间,宁村乡东北。其中现存最大的一座墓冢,东西长56米,南北宽55米,高12.2米。夯层明显,每层厚0.35-0.40米,封土完好,基本呈平顶圜丘形,顶部呈圆角方形,东西长25.2米。南北长23.5米,当地人称为最大冢。
《东汉观记》载:“七月,祀黄老于北宫濯龙中,以文罽为坛,饰金银扣器,采色眩耀,祠用三牲,太官设珍馔,作倡乐,以求福祥。名臣少府李膺等并为阉人所谮诬为党人,下狱死。永康元年,西河言白兔见。在位二十一年崩,年三十六,葬宣陵。”
《后汉书·孝桓帝纪第七》:“永康元年十二月壬申,复瘿陶王悝为勃海王。丁丑,帝崩于德阳前殿。年三十六。戊寅,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
《后汉书·孝灵帝纪第八》:“建宁元年二月辛酉,葬孝桓皇帝于宣陵,庙曰威宗。”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桓帝宣陵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阳东南,去雒阳三十里。”(按:看来汉桓帝和汉灵帝要么是太混账了,让后代史学家懒得去记;要么是给自己修的墓太过夸张不符合原则,以至于后面的学者都不去记他们的陵的具体状况。)
梁刘昭、西晋司马彪《续汉书·礼仪志》:“《古今注》具载帝陵丈尺顷亩,今附之后焉。《帝王世纪》曰:‘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阳东南,去雒阳三十里。’”
李贤《后汉书注》:“《古今注》具载帝陵丈尺顷亩,今附之后焉。《帝王世纪》曰:‘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阳东南,去雒阳三十里。’”
《文献通考》载“桓帝宣陵,《帝王世纪》曰: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阳东南,去雒阳三十里(帝以延熹九年十二月辛丑崩,次年二月辛酉葬)。”
朱孔阳《历代陵寝备考》:孝桓皇帝讳志,章帝玄孙,父蠡吾侯翼,母匽明,......在位二十一年丁未十二月丁丑崩于德阳前殿年三十六建宁元年二月辛酉葬宣陵在河南府城东北庙曰威宗。《后汉书》注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阳东南,去雒阳三十里。懿献梁皇后讳女莹,顺烈皇后之女弟也。帝初为蠡吾侯,梁太后征,欲与后为婚,未及嘉礼,会质帝崩,因以立帝。建和元年六月始入掖庭,八月立为皇后。悉依孝惠皇帝纳后故事。后既无子,潜怀怨忌,每宫人孕育,鲜得全者。至延熹二年,后以忧恚崩,在位十三年,葬懿陵。其岁,诛梁冀,废懿陵为贵人冢焉。纲目书法后葬不低此其帝何不以合葬也故地凡后葬书地非宜合而不合则不宜合者都则不宜陵而陵者也终纲目后葬书地七皆谶也。元嘉二年四月母孝崇皇后匽氏崩五月葬博陵亦在其例按博陵桓帝父蠡吾侯翼之墓也在河间府县东二里书法尊藩妃后礼非常也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