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西城驿遗址
摘要: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13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中,甘肃西城驿遗址榜上有名,这一距今约4000年的古遗址考古发掘,为史前“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提供了新证。西城驿遗址是一处以从事旱作农业为主、兼有饲养,并进行着冶金等手工业生产的史前聚落址,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境内,范围为35万平方米,距今约4100年至3500年。从2010年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13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中,甘肃西城驿遗址榜上有名,这一距今约4000年的古遗址考古发掘,为史前“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提供了新证。
西城驿遗址是一处以从事旱作农业为主、兼有饲养,并进行着冶金等手工业生产的史前聚落址,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境内,范围为35万平方米,距今约4100年至3500年。从2010年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等联合对这个遗址进行了8个年度的发掘。
地理位置
西城驿遗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明永乡下崖村西北3公里处,是黑河流域中游发现的一处马厂晚期至四坝时期的聚落遗址,年代约为距今4100年-3600年。2010至2013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联合对其进行了连续四年发掘。
出土文物
“大量小麦、土坯建筑的发现是西城驿遗址考古的重要成果之一。”参与现场发掘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国科介绍,表明早在4000年前,河西走廊地区已与西方发生了频繁接触。
考古界一般认为,小麦和土坯建筑起源于西亚和中东地区,西城驿遗址考古发掘的小麦、土坯建筑是西北地区所见年代最早者,为小麦及土坯建筑进入中国的时间及路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除为史前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证据外,西城驿遗址发掘的大量房屋基址还全面展示了河西走廊古代居民的生活场景和建筑风格。
“截至已清理出半地穴式建筑10座、地面立柱式建筑38座、地面土坯建筑42座。”陈国科说,通过对大量房址的发掘和分析,可清晰看到西城驿聚落的房屋建筑经历了半地穴式建筑到地面立柱建筑和地面土坯建筑的演变过程。
早期冶炼遗迹也是西城驿遗址考古发掘的重要成果。“大量炉渣、矿石、炉壁、鼓风管、石范等与冶炼相关的遗物不断发现,为中国早期冶金技术研究提供了新资料。”陈国科介绍,西城驿遗址的冶铜活动从马厂晚期出现至四坝早段一直在进行。
除铜器外,西城驿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和玉器,相关考古成果还在进一步整理和研究当中 [1] 。
2018年8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河西走廊西城驿遗址考古发掘信息。在历时8年的发掘中,西城驿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木本植物木炭。
西城驿遗址是一处以从事旱作农业为主、兼有饲养,并进行着冶金等手工业生产的史前聚落址,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境内,范围为35万平方米,距今约4100年至3500年。从2010年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等联合对这个遗址进行了8个年度的发掘。
从西城驿遗址出土已鉴定的木炭来看,主要有13种木本植物,有柽柳、柽柳属、沙棘属、枸杞属、杨属、柳属、榆属、云杉属、圆柏属、沙拐枣属、蒺藜科等。另外还出土了绵羊、猪、黄牛、狗、鹿、兔、啮齿动物等动物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