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红旗渠
摘要: Ⅴ-117.红旗渠.1969年.河南省林州市.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六批
Ⅴ-117.红旗渠.1969年.河南省林州市.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六批
红旗渠(Red Flag Canal) [88],原名引漳入林工程 [90],位于中国河南省林州市北部,坐落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为水利工程类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总面积达24.16平方公里 [78] [89]。
红旗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区域内多山峦沟壑,多陡崖、峡谷 [80] [85],地貌类型复杂 [83],为嶂石岩地貌 [84],地质结构则为垂直岩石层理 [86]。红旗渠境域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80]。受地形影响,其缺乏良好和稳定的隔水层,导致地表水大量漏失,地下水储存偏少,并且开采难度很大 [81],灌区以红旗渠总干渠引浊漳河水为主要水源 [82]。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 [89]。水利工程成功修建后,于灌渠、库渠周边种草植树及造林,已发展出了立体绿色景观的生态林 [86]。自1990年起,红旗渠景区开始开发。红旗渠景区于1991年对外开放, 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 [15] [89],主要景点有分水苑牌楼、红旗渠纪念馆、虎口崖、凌云亭、小三峡、神龟洞和铁索桥等 [28-29]。
红旗渠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 [12],先后入选全国小学语文教材、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 [23],已获评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红色旅游景区、全国旅游先进集体、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标杆景区等多个称号 [5] [16]。红旗渠精神也已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 [17]。2023年1月,景区入选《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与“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名单 [7-8]。
命名
红旗渠工程的名称最初叫“引漳入林工程”。在工程开工20天后,时任河南林县(今林州市)县委第一书记的杨贵提出建议将引漳入林工程改名为“红旗渠”。其中寓意为:红旗象征着革命,象征着胜利,把引漳入林工程命名为红旗渠,就在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了一面旗帜,既表明了林县人民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也表明了林县县委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1960年3月10日,引漳入林工程总指挥部召开工程全线民工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十几项决议,一致同意正式命名引漳入林工程为“红旗渠” [11] [90]。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位置境域
红旗渠景区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北部,坐落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总面积24.16平方公里 [78]。红旗渠灌区的地理坐标则为东经113°37'37"~114°51'00",北纬35°50'03"~36°21'57",西依太行山,东与安阳县毗邻,南临淇河灌区,北以漳河为界 [79]。
地形
红旗渠地处太行山东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被强烈侵蚀,区域内多山峦沟壑,多陡崖、峡谷 [80] [85]。
地貌
由于地壳变动作用,红旗渠地貌类型复杂 [83],为嶂石岩地貌。嶂石岩地貌主要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形成,多形成绵延数千米的岩墙峭壁,多层地层重叠崖壁,除顶层为石灰岩外,多由红色石英砂岩构成。嶂石岩地貌有5大特点,即赤壁长墙连续不断、阶梯状陡崖贯穿全境、多个“Q”形嶂谷相连、多棱角鲜明的、垂直沟谷自始至终,并蕴藏着大量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和与之相关的历史及地方文化景观。其以延续不断的赤壁长墙、弯曲相连的嶂谷以及一头开口的峡谷为主要特色 [84]。
地质岩层
红旗渠位于华北地震带内 [80],地质结构为垂直岩石层理 [86]。在其境内,组成山地的岩石,大部分为石英岩和石灰岩,岩层大致上呈水平状,稍微向西倾斜。山地的上部主要是石灰岩,岩层总厚度大约为190米~300米,岩性坚硬较脆,常构成高峻的绝壁。在石灰岩层之间常夹有薄层的页岩,岩性较软,易风化,常形成缓坡,一般坡度20°~30°。山地的中部是石英岩,岩层总厚度为200米~500米,岩性坚硬,不易风化。红旗渠总干渠的渠墙,大部分就是用石英岩的石块砌成。石英岩常构成陡峻的峭壁,一般坡度70°~80°,悬崖峭壁到处可见。山地的下部主要是片麻岩,它是古老的岩石,经过多次地壳运动,岩石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多呈弱风化状态。在桃园渡槽以西、太行隧道、青年洞和南谷洞等处都可以见到片麻岩 [83]。
气候与水文
气候
红旗渠位于林州市内 [78],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林州市年平均气温12.8℃,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25.8℃,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2.5℃;年降水量672.1毫米,最大降雨量1081.0毫米/日,全年降雨量集中在7、8两个月,其他时间降雨很少,形成长时间的干旱天气;最大冻土深度42厘米,最大积雪厚度180毫米,年日照时间2251.6小时,平均无霜期192天;全年主导风向及频率分别为南风6.6%、东风6.4%、静风40.8%,夏季主导风向及频率分别为南风6.6%、东风5.3%、静风39.6% [80] [81]。
水文
位于林州市的红旗渠属于半湿润地区,境内的河流属于雨水补给类型,水位变化深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影响,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夏秋为丰水期,冬春为枯水期 [78] [80],7月份~8月份丰水期、全年平均降水约70%,三四月份枯水期平均降水约30% [85]。受地形影响,其缺乏良好和稳定的隔水层,导致地表水大量漏失,地下水储存偏少,并且开采难度很大 [81]。
红旗渠灌区以红旗渠总干渠引浊漳河水为主要水源,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做补充。红旗渠自1965年4月开始从浊漳河引水,到1992年底,共引水75.6亿立方米,年平均引水2.8亿立方米。1970年至1979年是红旗渠引水多的年代,共引水37.41亿立方米,年平均引水3.74亿立方米。截至2019年,红旗渠共引水125亿立方米,农业供水69.7亿立方米,灌溉农田4700余万亩次,增产粮食17.05亿公斤,发电7.71亿度,直接效益约27亿元。南谷洞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7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760万立方米,设计总库容638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320万立方米。弓上水库以淇河支流—淅河为源,控制流域面积60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340立方米,多为洪水,而泉水径流量约为0.2~1.0立方米/秒 [14] [82]。
生物多样性
旧时,红旗渠所在区域植被覆盖率较低,生态环境恶劣。在水利工程成功修建后,于灌渠、库渠周边种草植树,并进行了造林工作,发展出了立体绿色景观的生态林,以经济树木打底,用材树木做中间层,松柏类树木做最高层。红旗渠的建立使林州市可以建造核桃、柿子、山楂等经济作物,利用红旗渠水库和水塘还养殖了水产和鸭鹅等 [86]。
渠系布置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 [98]。截至2024年7月,其灌区内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农渠4281条,总长2488公里;沿渠兴建小型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共有兴利库容2381万立方米 [97]。
干渠布置
总干渠
红旗渠总干渠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引水,沿浊漳河右岸,经山西省石城镇和王家庄乡的崔家庄、石城、青草洼等村,到牛岭北坪沟的南平村入林县(今林州市)境;由三省交界牛岭山村河口穿越青年洞到卢家拐村,经木家庄、盘阳等村蜿蜒向南,沿露水河左岸,过赵所、阳耳庄、棘针岭、杓铺等村,在白家庄村西以空心坝穿越浊河,过南谷洞十孔渡槽横跨露水河,转向右岸北行,经尖庄村到回山角折向东南,经西坡、南丰、桑耳庄、清沙等村至分水岭,全长70.6公里,下分为一、二、三干渠。总干渠多为矩形砌石断面,渠底纵坡1/8000,渠底宽8米(部分绝壁处和渡槽为1/3620,渠底宽6.2米),渠墙高4.3米。其设计正常流量20立方米/秒(水深3.6米),加大流量23立方米/秒(水深4米),建成后实际最大过水量18.3立方米/秒。总干渠原有隧洞41个,总长3913米,后因工程改造,隧洞实为39个,总长3701米,渡槽16个,总长621米,建防洪桥、路桥114座,泄洪闸、节制闸19座,涵洞89座。总干渠主要建筑物有渠首引水枢纽工程、河口、青年洞、空心坝、南谷洞渡槽、分水岭分水闸等 [63]。
第一干渠
红旗渠第一干渠自分水岭沿林虑山东侧向南,经水河、黑龙庙、田家沟、黄华、桃园、北小庄、温家掌等村到合涧镇西与英雄渠汇流,全长39.7公里。其有泄洪闸5座,渡槽21座、总长1020米,涵洞91座,隧洞2个,防洪、路桥105座,主要建筑物为黄华渡槽和桃园渡桥 [63]。
第一干渠的渠底纵坡:分水岭至水河为1/4000,以下为1/5000。渠首段底宽5米,渠深3.5米,设计加大流量14立方米/秒。黄华以下底宽6米,渠深2.7米,设计加大流量10.3立方米/秒。桃园渡槽以下渠底宽4.7米,渠深2.6米,设计加大流量6.8立方米/秒 [63]。
第二干渠
红旗渠第二干渠自分水岭起,沿姚村镇东北部猫儿岭,经申家岗、焦家屯、马家山、庞村、皇墓、杨伯山屯、张家井、乔家屯等村,至马店村东,全长47.6公里。该干渠有大小闸门138个;渡槽18座,总长1178米;隧洞22个,总长2283米;防洪、路桥26座。第二干渠同时还为安阳县磊口、马家两乡送水。利用第二干渠自然落差,在坟头村东红旗渠灌区管理局建电站两处,总装机5台,共4160千瓦;姚村镇在卧虎寨利用汛期泄洪建电站4处 [63]。
第二干渠的渠底纵坡:分水岭至电站为1/1500,以下至夺丰渡槽东泄洪闸为/1000,再下为/3000。渠首段渠底宽3.5米,渠墙高2.5米,分水岭电站至龙山沟渠底宽3.5米,深2.2米,以上设计加大流量7.7立方米/秒。龙山沟至庞村渠底宽2.8米,渠深2.1米,设计加大流量5.5立方米/秒。庞村至夺丰渡槽及以下渠底宽分别为2.4米和1.7米,设计加大流量2.3~3.6立方米/秒 [63]。
第三干渠
红旗渠第三干渠从总干渠尾(分水岭)上游560米处的右侧分出,伸向东北,经仙岩村到下燕科村南穿越卢寨岭3898米长的曙光洞后,到东卢寨村东,全长10.9公里。第三干渠有各种建筑物65座,主要建筑物有曙光洞和仙岩渡槽。其渠底纵坡明渠为1/3000,隧洞为1/1000,设计加大流量3.3立方米/秒。第三干渠共灌溉面积4.6万亩,其中任村镇5170亩,东岗乡33332亩,河顺镇7430亩 [63]。
英雄干渠
红旗渠英雄干渠始建于1956年春,后因资金缺乏暂停,于1957年12月12日再次动工,1958年5月30日竣工,由合涧、原康、小店、小屯、城关、大屯、秦家坡、南采桑、南峪九个乡投工筹资兴建。其渠首位于山西、河南两省交界处的苏家坪,沿淅河左岸下行,穿过弓上水库二级输水洞,经河西、茶饭庄、大安,到上庄村西穿过英雄洞,至合涧大桥北全长13.8公里。英雄干渠的渠底纵坡1/1000,渠底宽3.2米,渠深2.1米,过水能力8立方米/秒。1960年弓上水库建成后,库内一段渠长3公里淹没废弃,改由弓上水库供水。英雄干渠共挖土石79.77万立方米,砌石8.47万立方米,投工106.1万个,上级投资50余万元 [63]。
桃园分干渠
红旗渠桃园分干渠渠首位于城郊乡桃园村东,故称桃园分干,朝向县城龙头山文峰塔东去,在龙头山村西折向东北,于曲山村东穿过21.20米长的响岭隧洞,至横水镇石家壑村南的古墓荒,全长14.3公里。其下设刘家庄、曲山和西赵、小庙洼4条渠,灌溉城郊乡和城关、姚村、横水等4个乡(镇)5.04万亩耕地。桃园分干渠渠首至刘家庄分设跌水28处,曾开发修建小水电站25处,总利用水头133.64米,总装机27台、1165千瓦。该分干共挖土石方4.48万立方米,砌石3.43万立方米,总投工40.6万个 [63]。
支渠布置
英雄干渠支渠
英雄干渠下设5条支渠。第一支渠由英雄洞出口处沿林虑山向北到黄华河北岸,长19.5公里,后因水源、地质和红旗渠一干修建等原因而废。第二支渠原由合涧村北头沿乌云山北侧到采桑村,长35公里。第三支渠沿乌云山南侧向东到东姚镇的老李沟村,总长105公里。后实践证实,渠系布置不宜。1959年冬将二、三支渠合并,改由从合涧镇北头起,沿乌云山北侧经豆村、大南山到油村,新建为干渠,在油村分为第二、三支渠。1966年红旗渠一干渠通水后,将红英汇流至油村改称红英干渠。油村以下改称红英二支和三支。1982年水利工程“五查五定”中,根据受益面积之大,又改称红英北分干和红英南分干。第四支渠由合涧大桥过淅河,沿等高线绕原康盆地至小店乡淅河南岸的官街村,长36公里。第五支渠由英雄洞出口处往南过天桥(铁索桥)到栗园岭,因天桥过水难,未能如愿,1965年兴建淅南渠后被取代,同时撤除天桥 [63]。
第一干渠支渠
第一干渠在一千渠27+186处桃园村分出桃园分干渠,下设13条支渠,红英汇流以下为红英干渠,灌溉姚村、城关、城郊、合涧、原康、小店、东姚、采桑、横水9个乡(镇)35.2万亩耕地 [63]。
第二干渠支渠
第二干渠共设支渠13条,有支渠达安阳县马家乡,灌溉面积11.62万亩,其中任村镇450亩,姚村镇2871.2亩,河顺镇43185亩,横水镇43833亩 [63]。
第三干渠支渠
第三干渠的第一支渠沿红岭山到古城村,灌溉任村镇东北部地区的耕地;二支渠沿东岗盆地北边到砚花水村;三支渠由崖峰山北侧经大井村到教场村南,穿珠砂砣隧洞到河顺镇北部的付家沟村 [63]。
建筑构造
红旗渠已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配套的大型体系,建筑构造主要有河坝、隧洞、渡槽、渡桥等。截至2024年7月,红旗渠内有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其中凿通隧洞211个、总长53.7公里,架渡槽151个、总长12.5公里,还建了不少水电站和提水站 [64] [97]。
河坝
红旗渠源与渠首拦河坝
红旗渠源及渠首拦河坝位于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水电站下约600米处,由拦河溢流坝、引水隧洞、引水渠、进水闸、泄洪冲沙闸联合组成渠道引水枢纽,为无调节河道自流引水。其于1960年2月10日动工,同年5月1日竣工。溢流坝横跨河床长95米,最大坝高3.5米,底宽13.46米,顶宽2米,为安全嵌入基岩下0.3米~0.4米,水泥浆砌石英岩石重力坝结构,砌石1804立方米,用工1.28万个,投资2.5万元,由任村公社修建。渠源引水隧洞上口位于溢流坝以上18米处的浊漳河右岸,长105米,洞后经55米的明渠至进水闸。进水闸共3孔,单孔宽2米,设计流量25立方米/秒。冲沙闸在进水闸上游左侧共2孔,单孔宽2米,该闸底低于进水闸底1米,闸上游作成约1/20的陡坡导沙廊道,同时在进水闸前设立与渠道水流方向呈30°夹角的直墙导沙槛,防沙入渠,退水冲沙流入浊漳河。当河水小于25立方米/秒时,可将河水全部引入总干渠。发洪水时除渠引水外,其余分别由溢流坝和冲沙闸泄入坝下游 [64]。
空心坝
空心坝位于总干渠任村白家庄村西露水河支流段——浊河上。该工程是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设计,正确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典范。1960年2月动工,中间停工两次,分三个阶段施工,1964年4月5日竣工,共完成挖方5624立方米,砌石方16296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用款22万元,由姚村、东姚公社修建。该坝长166米,底宽20.3米,顶宽7米,高6米,坝基埋深1米~2米。其坝体呈弓形,以增强对上游河水抗压能力;坝腹设双孔涵洞,单孔宽3米,高4.5米,洞底纵坡1/1818,总过水能力23立方米/秒;坝下设消力池,再下为干砌大块片石护滩;坝南北两头各设有高4.4米的导水墙,使洪水聚向河中导入坝外,行洪能力可通过百年一遇洪水1500立方米/秒。1975年8月通过860立方米/秒的洪峰,大坝安然无恙 [64]。
隧洞
青年洞
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太行山腰穿而过。原洞长616米,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经过一年零五个月,于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在券砌洞脸后,洞长度为623米,高5米,宽6.2米,纵坡为1/1500,设计流水量23立方米/秒,挖砌石方19800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用款20.3万元 [64]。
曙光洞
曙光洞为红旗渠第三干渠穿过卢寨岭的隧洞,于1964年11月17日动工,经过一年零四个月,到1966年4月5日凿通。共挖凿山石3.08万立方米,砌料石0.9万立方米,投工25万多个。其起于下燕科村南到东卢寨村东止,全长3898米,宽2米,高2米,纵坡1/1000,设计流量3.1立方米/秒,是通往东岗乡和河顺镇北部的咽喉,也是红旗渠最长的隧洞。为便利施工,挖凿有34个竖井,其中20米以上的竖井有23个,最深的18号竖井,深61.7米。利用竖井建提灌站5个,发展灌溉面积4500余亩,其中18号竖井建有曙光扬水站,提程62米,浇地2000余亩 [64]。
渡槽
曙光渡槽
曙光渡槽位于东岗村东部4公里的丁冶岭上,是三干渠第三支渠的重要建筑物,也是红旗渠灌区配套建设中群众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力更生修建的较大建筑物。该渡槽由东岗公社和安阳县都里村修建,于1969年4月2日动工,同年6月25日建成,共完成挖土石0.69万立方米,砌石1.7万立方米,投工36万个,投资38万元,其中社队自筹资金占92.6%。曙光渡槽全长550米,最高16米,底宽5.4米,顶宽3.5米,共20孔,中3孔,跨径10米,其余孔跨为8.5米,属于石拱结构。其过水断面底宽1.1米,高1米,设计流量1立方米/秒 [64]。
南谷洞渡槽
南谷洞渡槽位于南谷洞水库下游700米处,横跨露水河,始建于1960年2月15日,1961年8月15日竣工,由茶店、河顺两公社修建,共挖石方5264立方米,砌石9318立方米,用工5.6万个,用款14万元。其长130米,宽11.42米,高11.4米,另加基础2米~3米,单跨9米,石砌拱形结构,拱券厚0.5米,共10孔,故又称“十孔渡槽”。该渡槽挡水墙高4.3米,底宽6.2米,槽底纵坡1/3600,设计过水流量23立方米/秒,桥下排泄露水河272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洪水。为提高抗洪能力,1977年对主河道各桥墩分水尖进行了加固处理,1982年8月1日7时40分,安全地通过了南谷洞水库修建以来的最大泄洪量1650立方米/秒 [64]。
夺丰渡槽
夺丰渡槽位于河顺镇东皇墓村东北,总长413米,宽4米,最高14米,单孔跨5米,共50孔,中间越一小丘,分为上下两段,上段17孔,长172米;下段33孔,长241米。渡槽过水断面高1.8米,宽1.7米,纵坡1/900,设计流量2.7立方米/秒。该渡槽于1965年12月1日动工,次年4月5日竣工,仅用125天,共完成挖土石方0.5万立方米,砌券石1.02万立方米,投工21.5万个,用款12万元,整个工程都用“寸三道”(一市寸宽锻三道纹)“五面净”的大青石砌筑而成 [64]。
桃园渡桥
桃园渡桥位于红旗渠第一干渠桃园村附近,横跨桃园河,故称为此。其长100米,宽6米,最高处24米,共7孔,每孔跨8米,拱券厚0.5米,渡槽两侧槽墙高2.7米,底宽2米,顶宽1米。该渡桥纵坡为1/1700,设计流量6.8立方米/秒,槽顶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桥板,路面宽4.6米,渡槽上连涵洞长100米,下接涵洞长170米,槽下排洪水,槽中通渠水,槽上钢筋混凝土盖板通汽车,合理地解决了渠水与洪水交叉和通水通车的矛盾,充分发挥了通水、通车的双重效益。桃园渡桥于1965年9月25日动工,1966年4月1日竣工,工期186天,由采桑公社南景色、南采桑、下川三个大队修建,共挖土石方5400立方米,砌石5600立方米,投工6万个,用款5.4万元 [64]。
红英汇流
红英汇流位于合涧镇西,是红旗渠第一干渠与英雄渠汇合的地方,该汇流工程为合涧公社1966年4月修建。1966年4月,一干渠竣工通水,红英汇流至油村改称“红英干渠”,灌溉合洞、原康、东姚等7个乡镇16万亩耕地。红英汇流南边是红英汇流一号电站,水头38米,装机2台,共2500千瓦。红英汇流右上边是使用英雄渠水发电的红英汇流二号电站,水头18米 [64]。
分水闸
总干渠分水闸
总干渠分水闸为河顺公社1965年3月修建,位于分水岭新(乡)河(口)公路右侧。分水闸以上是长102米、高10米的防洪矩形明渠,再上是长346米的分水岭双孔隧洞,单孔宽4米,高4.5米。1973年建成的红旗渠纪念亭横跨在隧洞与分水闸之间的明渠上,为古今结合式建筑,三开间四周14柱,琉璃绿瓦挑檐,古色生辉。“红旗渠纪念亭”匾牌,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现代书法家赵朴初手迹 [64]。
干渠分水闸
一、二干渠分水闸设于总干渠终点,长6.5米,高12米,宽13.5米。其闸底高程454.44米,低于渠首进水闸底10.31米;闸房内安装启闭力15吨的启闭机3台,闸房上悬空高擎郭沫若手书“红旗渠”三个大字。分水闸一干为双孔,二干为单孔,孔宽均为2.5米。其中,一干渠沿林虑山东侧向南至红英汇流,长39.7公里,设计流量14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5.2万亩;二干渠沿林县盆地东北边山腰蜿蜒东去,到马占村东止,长47.6公里,设计流量7.7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1.62万亩;三干渠分水闸位于一、二干渠分水闸上游560米处的总干渠左侧,由此向东北穿过3898米的曙光洞到东卢寨村东止,长10.9公里,设计流量3.3立方米/秒,灌溉面积4.6万亩 [64]。
东岗公社曙光扬水站
东岗公社曙光扬水站,位于红旗渠三干渠曙光洞62米深的18号竖井上。1969年6月,北京水利水电学院(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育革命小分队36名师生来林县参加社会实践,进行扬水站和水库设计施工。该提水工程于1969年11月动工,1970年10月竣工。工程开挖土石2.9万立方米,砌石6200立方米,夯土3500立方米,投工11.44万个,投资8万元。安装深井泵2台,共60千瓦,扬程70米,管道直径191毫米,单机提水量140立方米/小时,泵房旁修一小水库,库容量4.3万立方米,库底南北各有3个放水闸。东岗公社曙光扬水站于丰水季节抽水入库,供早季灌溉。该站除解决东、中、西卢寨、燕科等4个大队人畜吃水外,还可灌溉耕地2000亩 [65]。
价值意义
历史价值
红旗渠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群众集体合作开凿民用水利设施的历程,是一代林县(今林州市)人发扬“战太行”的精神和智慧,改善自然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记忆载体,也是平顺县和林县人民历史情谊的重要见证。推广开来,红旗渠是特定历史时期,特殊自然和社会条件,特有的组织形式、生产力水平和精神状态下,党领导人民建设水利设施的历史见证 [13]。
社会价值
历时十年修建长达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县(今林州市)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解决了67万人民基本用水问题,故被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红旗渠建成后,林县水浇地面积从不到1万亩扩大到60万亩。它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快速提升,经过“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时代演进,林县已由原来贫困落后的农村风貌转变为崭新的城市风貌 [13-14]。
文化价值
红旗渠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缩影和历史见证,十年修渠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伟大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闪亮坐标 [9]。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不再单纯是一项水利工程,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已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2]。
科研价值
红旗渠是林州人民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巧妙地将水利科学技术与民间经验智慧结合在一起的典范。其总干渠整体设计方案很富有创造性,对水流量有着精确测算,渠道水平长度达到70公里,而高程仅仅下降10米,是山区等高线灌溉渠的杰出代表。有专家认为,红旗渠是一系列水利设施巧妙组成的复杂水利工程,与中国古代的都江堰、郑国渠和以色列的沙漠滴灌技术一样,都是人类治水用水的伟大智慧结晶 [13]。
商业价值
1999年,林州市成立了“中国红旗渠集团”,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红旗渠”商标,“红旗渠”从此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形态登上了历史舞台。截至2022年11月,“红旗渠”旗下的产品有香烟、啤酒、白酒、水泥、汽车配件、铝型材、扑克、食品等25类230种 [12]。
艺术价值
红旗渠体总干渠处于太行山崖壁处,与山势浑然一体,展现了水利工程与环境有机结合的壮美场面,在干渠经过的平原地区,形成优美的农业景观风貌,渠道、渡槽、枢纽等宏伟壮观、工艺精巧,体现了独特的工业美学特质。多数红色水利工程与高山峡谷、江河湖泊等自然元素,以及农田村落、道路工厂等工农业设施像依存,共同形成了优美和谐的人文自然景观,因而具有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13]。
参考资料
1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教育部 [引用日期2018-01-4]
232个!首批河南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拟认定名单公示.河南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 [引用日期2021-10-08]
3第一批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重点推介名单公示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引用日期2021-12-23]
4河南公布首批省级文化和旅游业“白名单”企业.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正观新闻 [引用日期2022-06-01]
5红旗渠荣获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标杆景区.红旗渠旅游.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2022-07-30 [引用日期2022-07-30]
6焦作三景区入选全国AAAAA景区百强品牌.光明网.2022-12-25 [引用日期2022-12-25]
7水利部公布《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中国水利微信公众号 [引用日期2023-01-03]
8水利部关于公布“人民治水·百年功绩” 治水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水利部.2023-01-26 [引用日期2023-01-26]
9“人工天河——红旗渠精神图片展” 正式上线.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3-02-21]
10水利部积极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 公布第一批试点名单.每日经济新闻 [引用日期2023-05-15]
11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学习时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引用日期2024-06-23]
12红旗渠:让太行山低头的“人工天河”.人民政协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引用日期2024-06-23]
13我国的红色水利遗产——从红旗渠谈起.文物之声.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引用日期2024-06-23]
14红旗渠精神 | 红旗渠的历史——奔流半世纪的人工天河.人民网、中青网、红旗渠官网等.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 [引用日期2024-06-23]
15红旗渠.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4-06-23]
16红旗渠荣誉.红旗渠风景区官方网站 [引用日期2024-06-23]
17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正式发布.新华社.中国政府网 [引用日期2024-06-23]
18“红旗渠建设者集体奖牌证书”入选国家100件新时代见证物名单.安阳新闻网 [引用日期2024-06-23]
19红旗渠景区入选首批“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河南日报 [引用日期2024-06-23]
20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引用日期2024-06-23]
21我市“红旗渠风景区文物保护展示”入围“2020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终评.安阳市文物局.安阳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4-06-23]
22河南林州村长无证挖山卖钱 危及红旗渠.大河网.中国网络电视台 [引用日期2024-06-23]
23红旗渠被写进历史教科书.安阳融媒.今日头条 [引用日期2024-06-23]
24叶落归根: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骨灰迁回红旗渠边.澎湃新闻 [引用日期2024-06-23]
25青年洞.红旗渠风景区官方网站 [引用日期2024-06-23]
26「红旗渠记忆」千军万马上太行!.红旗渠风景区 [引用日期2024-06-23]
27景区导览图.红旗渠风景区官方网站 [引用日期2024-06-23]
28王宏民主编;《林州市旅游志》编委会编.林州市旅游志[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07.7
29王余. 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红色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22-05:19-20
30红旗渠风景区门票价格.红旗渠风景区官方网站 [引用日期2024-06-23]
31今后每年4月5日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景区将免费开放.河南日报.河南省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4-06-23]
32【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这份红旗渠旅游攻略请收好.河南日报客户端.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引用日期2024-06-23]
33交通指南.红旗渠风景区官方网站 [引用日期2024-06-23]
34红旗渠纪念馆:讲好故事 传承精神.安阳融媒.今日头条 [引用日期2024-06-23]
35红旗渠技术改造纪实——写于红旗渠通水55周年.林州市新闻中心.林州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4-06-23]
36红旗渠,“老当益壮”.中国发展改革微信公众号 [引用日期2024-06-23]
37以水造景 以景养渠 红旗渠走出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水利报.中国水利网站 [引用日期2024-06-23]
38红旗渠大事记.红旗渠网.共产党员网 [引用日期2024-06-23]
39代表“新”声丨省人大代表曹永彬:加快红旗渠申遗 让红色经典成为世界经典.大河网.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引用日期2024-06-23]
40【媒体聚焦】红旗渠畔绿正浓.中国自然资源报.河南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 [引用日期2024-06-23]
41红旗渠精神是什么.学习时报.河南省文物局 [引用日期2024-06-23]
42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 争做新时代出彩林州人.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4-06-23]
43精神长河 映照初心——红旗渠精神述评.光明日报.共产党员网 [引用日期2024-06-23]
44红旗渠精神是奋进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教育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引用日期2024-06-23]
45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人民日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引用日期2024-06-23]
46任羊成:怕苦就不要当共产党员.大象新闻.中国青年网 [引用日期2024-06-23]
47追忆红旗渠劳模任羊成:劳模驾鹤去,英名震太行.封面中国.光明网 [引用日期2024-06-23]
48电影《红旗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引用日期2024-06-23]
49主旋律,更精彩 电影《红旗渠2017》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日报网 [引用日期2024-06-23]
50红旗渠之恋 (2023).豆瓣电影 [引用日期2024-06-23]
51红旗渠.豆瓣电影 [引用日期2024-06-23]
52红旗渠的儿女们.央视网(cctv.com) [引用日期2024-06-23]
53红旗渠的儿女们 海报.豆瓣电影 [引用日期2024-06-23]
54红旗渠 (1971).豆瓣电影 [引用日期2024-06-23]
55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红色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揭牌,《中国那条红旗渠》新书发布.东方教育时报微信公众号 [引用日期2024-06-24]
56一个德国人眼中的红旗渠.安阳市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4-06-24]
57《中国红旗渠》.中国作家网 [引用日期2024-06-24]
58中国红旗渠.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引用日期2024-06-24]
59《中国那条红旗渠》作者常河山:我与安阳红旗渠的不解之缘.安阳市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 [引用日期2024-06-24]
60安阳首届红旗渠直播文化节在林州开幕.河南日报网 [引用日期2024-06-24]
61中国安阳首届红旗渠直播文化节将于4月28日开幕.安阳市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4-06-24]
62首届红旗渠文化节在林州举行.央广网 [引用日期2024-06-24]
63第一节 渠系布置.林州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4-06-25]
64第二节 重点建筑物.林州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4-06-25]
65第四节 提水站和机井.林州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4-06-25]
66新中国历届领导人的红旗渠情结.博雅文化网.河南省文物局 [引用日期2024-06-25]
67江泽民伟大光辉的一生.央视新闻客户端.央广网 [引用日期2024-06-25]
68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简历.新华社.中国法院网 [引用日期2024-06-25]
69红旗渠精神永远震撼人心——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红旗渠回访.安阳市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4-06-25]
70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风景区官方网站 [引用日期2024-06-25]
71络丝潭.红旗渠风景区官方网站 [引用日期2024-06-25]
72百个红色景点“云”参观(88)红旗渠风景区.西安外国语大学 [引用日期2024-06-25]
73红旗渠精神永在!习近平总书记昨天到的青年洞,当年300名青年奋战17个月凿通…….共青团中央 [引用日期2024-06-26]
74王宏民主编;《林州市旅游志》编委会编.林州市旅游志[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07.8-9
75王宏民主编;《林州市旅游志》编委会编.林州市旅游志[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07.12-13
76王宏民主编;《林州市旅游志》编委会编.林州市旅游志[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07.14-17
77王宏民主编;《林州市旅游志》编委会编.林州市旅游志[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07.18-20
78王宏民主编;《林州市旅游志》编委会编.林州市旅游志[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07.6
79马福恒,胡江,邱莉婷,李子阳作.大型复杂灌区工程安全评价技术 以红旗渠为例[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21.09.24
80自然地理.林州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4-06-27]
81李海红著.史学视角下的红旗渠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12-05.133-134
82第一节 灌区水源.林州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4-06-27]
83李海红著.史学视角下的红旗渠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12-05.2-4
84王数,东野光亮主编.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06.158-159
85岳晓娜. 红旗渠工程的生态价值研究[D]. 中原工学院, 2019
86路晶京. 水利风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价研究[D].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2-05
87【仁山智水唱新歌,“红”“绿”交辉兴产业——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社会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引用日期2024-06-27]
88Spirit of Red Flag Canal / 红旗渠精神.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手机大河网 [引用日期2024-06-27]
89红旗渠.河南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 [引用日期2024-06-27]
90红旗渠名称的由来.漳河上游管理局.海河水利委员会 [引用日期2024-06-29]
91首页.红旗渠风景区官方网站 [引用日期2024-07-16]
92红旗渠·水岸.红旗渠风景区官方网站 [引用日期2024-07-16]
93红旗渠酒店住宿.红旗渠风景区官方网站 [引用日期2024-07-16]
94红立方餐饮.红旗渠风景区官方网站 [引用日期2024-07-16]
95《中国红旗渠》:弘扬中国精神 砥砺国人志气.中华读书报.安阳学院红旗渠精神研究中心 [引用日期2024-07-16]
96观《红旗渠》纪录片 学红旗渠精神.大化先锋微信公众号 [引用日期2024-07-16]
97工程介绍.林州中青文化培训中心 [引用日期2024-07-16]
98林县红旗渠纪念馆.河南人大网 [引用日期2024-07-16]
99国社之镜·世纪光影丨新华社镜头里的“山乡巨变”.新华网 [引用日期2024-10-16]
100“红旗渠”入选“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名单.百家号.2024-12-18
101关于拟授权使用“美豫名品”企业名单的公示.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引用日期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