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庙沟后、横省石牌坊
摘要: 119.庙沟后、横省石牌坊.宋、元.浙江省鄞县.古建筑..第五批宁波胜迹 | 庙沟后、横省石牌坊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2025年07月04日 15:52浙江庙沟后、横省石牌坊庙沟后石牌坊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韩岭村庙沟后山,横省石牌坊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横省村仙人山。庙沟后、横省石牌坊年代较早,按形制考证,可推断建于南宋至元代时期,是目前国内已知年 ...
119.庙沟后、横省石牌坊.宋、元.浙江省鄞县.古建筑..第五批
宁波胜迹 | 庙沟后、横省石牌坊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 2025年07月04日 15:52 浙江
庙沟后、横省石牌坊
庙沟后石牌坊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韩岭村庙沟后山,横省石牌坊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横省村仙人山。庙沟后、横省石牌坊年代较早,按形制考证,可推断建于南宋至元代时期,是目前国内已知年代最早的石牌坊,具有重要的建筑史研究价值。
两处石牌坊仿木构形制的特点较为突出,从屋顶到柱脚,都保留了北宋以来木牌坊的做法,各个构件精工细雕,各种纹饰简洁规整。两处石牌坊在材质、构造、雕凿等方面基本相仿,不同处在于横省石牌坊阑额下移,插入柱身,无普柏枋,华栱用插栱,阑额上雕刻“七朱八白”式样的长方形凹槽等。
2001年6月25日,庙沟后、横省石牌坊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庙沟后石牌坊

庙沟后石牌坊

庙沟后石牌坊
庙沟后石牌坊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韩岭村庙沟后山。石牌坊西南面地势开阔,约500米处为韩岭村。牌坊坐东朝西,依山就势,周围植物茂盛,修竹蔽日,牌坊隐于其中。该石牌坊为二柱一间一楼仿木结构,通面阔3.29米,通高6.16米,柱高3.28米。单檐歇山顶,翼角起翘较大,兽面勾头。牌坊石料采自鄞州区西部的青石。
1.屋顶: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形式,翼角起翘,用老角梁、仔角梁,仔角梁翘起较高。正脊两端起翘,现存一兽形正吻;垂脊、戗脊均有吻兽,现戗脊尚存一兽形吻;翼角背上施三蹲兽。前檐整个屋面雕刻瓦垄,另三面仅檐口雕刻瓦垄,其余部分皆为素平做法。檐口高4.32米,筒瓦屋面,前后檐筒瓦各39垄,山面各21垄。瓦当上刻兽面纹,滴水为带锯齿纹的重唇板瓦。山面为排山沟滴做法,山花空透,施博风板和如意形悬鱼,悬鱼贴在博风板内侧,博脊低平。檐下雕凿出圆形断面的椽子和方形断面的飞子,飞子头卷杀。前后檐各用35根椽子,其中翼角椽10根;山面用椽19根。
2.柱额:柱为正方抹角形式,通高3.28米,断面尺寸为44×44厘米,其中抹角边长4厘米,比例粗壮。柱头卷杀,柱脚无基座,也无夹杆石,而是每面柱脚下各收进4厘米,即柱的断面尺寸缩小到36×36厘米,直接插入地下。
柱头用阑额与普柏枋,阑额高45厘米,宽21.5厘米,普柏枋高8.5厘米,宽42.5厘米,两者断面呈“T”字形。阑额、普柏枋均出头,其中阑额出头刻混枭曲线,类似霸王拳做法。
3.斗栱:斗栱有补间铺作与柱头(转角)铺作,型制为六铺作单栱出双杪单下昂、第一跳偷心,正心为重叠单栱素枋。铺作层总高93厘米(即栌斗底皮至撩檐枋上皮),皆为足材栱,用材12X8厘米,栔高5.8厘米。
补间铺作两朵(实为一朵斗栱前后两个面),前后檐做法一致,第一跳华栱上无横向栱,即偷心造,第二跳华栱,栱头上横向承瓜子栱,纵向承华头子及下昂,昂上托令栱和单材耍头,正心为令栱、素枋托令栱、素枋,其上平铺遮椽板。
柱头(转角)铺作基本结构同补间铺作,因转角缘故,出现了几种列栱形式,即:令栱与华栱出跳相列;令栱与下昂出跳相列;瓜子栱与小栱头出跳相列;令栱与瓜子栱出跳相列,并身内连栱交隐。
角下昂上施由昂、角兽(或宝瓶,已圮),角下昂之下未用角华栱,却用一上昂形斜撑,为承角梁,其下端以丁头栱及鞾楔承托,并插入牌坊柱头。在栌斗之上,置有一方形短柱,其柱脚直接落在栌斗上,柱头向上伸入遮椽板。
根据庙沟后石牌坊的屋面结构、斗栱层的细部处理,无柱座,又无夹杆石等特征,可知该石牌坊为模仿木牌坊结构形式的特点,反映了该坊尚处于木牌坊向石牌坊过渡的一种结构形式。
2.横省石牌坊

横省石牌坊
横省石牌坊位于鄞州区五乡镇横省村仙人山。牌坊东南面地势开阔,距离横省村约1华里。横省村地处宁波至穿山、北仑公路(329国道)的北面约500米处,东距宁波市老三区约15公里。仙人山为岙中岙,三面高山环绕,北面为海拔387米的灵峰山,西南面紧靠海拔239米的双峰山。三山拥处,古树参天,修竹蔽日,牌坊隐于其中。
牌坊坐西朝东,偏南13度。该牌坊为二柱一间一楼歇山顶结构。通高5.04米,面阔3.03米,阑额西侧(向内)两端下方有大门轴。既为坊门,当有坊垣。相关人员清理地坪时发现有用条石砌筑的阶沿和条砖铺成的地面。两柱外侧表面自地面而上1.8米高度范围内只作粗搏,不找平,且无抹角,由此推断当时两边应有矮围墙与柱子连接。牌坊石材采自鄞州区西部鄞江镇梅园村的青石。
1.屋顶:屋顶为仿木结构做法,用老角梁和子角梁,起翘平缓。屋面雕刻瓦垄、屋脊和吻兽。筒瓦屋面,筒瓦直径9.5厘米,垄间距5.5厘米。瓦当用宋代常见的宝相花纹样,滴水为花边重唇板瓦。椽子断面为4.3×10.4厘米,布椽间距接近1∶1;设飞椽,端头卷杀明显,端口尺寸为3.5×3.5厘米。山面搏脊不连续,两端逐渐向中间内转,施搏风板和如意形悬鱼。戗角施三枚小走兽,翼角和排山用整石雕凿,中间的屋盖部分为了减轻荷载不用整石雕凿,仅用石板刻出瓦垄,用榫卯搭接合成,呈空腔体。
2.柱子:高3.59米,左右(南北)两柱向内侧脚分别为3和2厘米,断面接近正方形,面宽方向边长为39-42厘米不等,抹角宽6.5厘米。阑额中部以上的柱子略有卷杀,范围约占柱总高的15%,每边卷杀约3.5厘米,阑额中部以下至地面为直柱。
3.阑额:全长3.10米(包括榫头),断面尺寸为34×22厘米,上皮略成弧形,两侧平直,用榫卯与柱头连接,出榫5厘米。朝东面(向外)线刻有“七朱八白”纹饰,共四块,每块20×5厘米,呈均匀布局,两端至柱壁距离稍宽。西面(向内)两侧距柱壁15厘米处有门轴,曾应有坊门及抱柱。无普柏枋,额背直接承受补间铺作。
4.斗栱:补间铺作二朵,形制为六铺作双杪单下昂,正心用重栱,第一跳华栱从额枋中出跳,偷心造。昂嘴呈琴面,耍头施云纹。栌斗连同正心重栱一起,上跳华栱从栌斗口出跳,正心重栱和一高仅为8厘米的素枋承托平铺的遮椽板。铺作层总高72厘米(即栌斗底皮至撩檐枋上皮),皆为足材栱,其中材高11.8厘米,材广8.2厘米,栔高8厘米。
柱头(转角)铺作的形制与补间铺作基本相同。令栱与瓜子栱出跳相列,并身内作鸳鸯交首状。下昂由45°出跳的丁头栱及斜撑形上昂、平盘斗承托,斜撑末与丁头栱间端施鞾楔。但与补间铺作相比,柱头(转角)铺作的栌斗连同柱头的位置进一步上升,其上皮直接与平铺的遮椽板相连,两跳华栱都从柱头出跳。
由于是石构建筑,所有铺作由上下两部分构造整合而成。上部由慢栱、瓜子栱、令栱、下昂、耍头、以及交互斗、泥道栱两端的散斗、柱头枋、承椽枋、撩檐枋和遮椽板组成一个整体;下部分由栌斗、两杪华栱和泥道栱组成另一个整体。
宁波胜迹 | 庙沟后、横省石牌坊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 2025年07月04日 15:52 浙江
庙沟后、横省石牌坊
庙沟后石牌坊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韩岭村庙沟后山,横省石牌坊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横省村仙人山。庙沟后、横省石牌坊年代较早,按形制考证,可推断建于南宋至元代时期,是目前国内已知年代最早的石牌坊,具有重要的建筑史研究价值。
两处石牌坊仿木构形制的特点较为突出,从屋顶到柱脚,都保留了北宋以来木牌坊的做法,各个构件精工细雕,各种纹饰简洁规整。两处石牌坊在材质、构造、雕凿等方面基本相仿,不同处在于横省石牌坊阑额下移,插入柱身,无普柏枋,华栱用插栱,阑额上雕刻“七朱八白”式样的长方形凹槽等。
2001年6月25日,庙沟后、横省石牌坊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庙沟后石牌坊

庙沟后石牌坊

庙沟后石牌坊
庙沟后石牌坊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韩岭村庙沟后山。石牌坊西南面地势开阔,约500米处为韩岭村。牌坊坐东朝西,依山就势,周围植物茂盛,修竹蔽日,牌坊隐于其中。该石牌坊为二柱一间一楼仿木结构,通面阔3.29米,通高6.16米,柱高3.28米。单檐歇山顶,翼角起翘较大,兽面勾头。牌坊石料采自鄞州区西部的青石。
1.屋顶: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形式,翼角起翘,用老角梁、仔角梁,仔角梁翘起较高。正脊两端起翘,现存一兽形正吻;垂脊、戗脊均有吻兽,现戗脊尚存一兽形吻;翼角背上施三蹲兽。前檐整个屋面雕刻瓦垄,另三面仅檐口雕刻瓦垄,其余部分皆为素平做法。檐口高4.32米,筒瓦屋面,前后檐筒瓦各39垄,山面各21垄。瓦当上刻兽面纹,滴水为带锯齿纹的重唇板瓦。山面为排山沟滴做法,山花空透,施博风板和如意形悬鱼,悬鱼贴在博风板内侧,博脊低平。檐下雕凿出圆形断面的椽子和方形断面的飞子,飞子头卷杀。前后檐各用35根椽子,其中翼角椽10根;山面用椽19根。
2.柱额:柱为正方抹角形式,通高3.28米,断面尺寸为44×44厘米,其中抹角边长4厘米,比例粗壮。柱头卷杀,柱脚无基座,也无夹杆石,而是每面柱脚下各收进4厘米,即柱的断面尺寸缩小到36×36厘米,直接插入地下。
柱头用阑额与普柏枋,阑额高45厘米,宽21.5厘米,普柏枋高8.5厘米,宽42.5厘米,两者断面呈“T”字形。阑额、普柏枋均出头,其中阑额出头刻混枭曲线,类似霸王拳做法。
3.斗栱:斗栱有补间铺作与柱头(转角)铺作,型制为六铺作单栱出双杪单下昂、第一跳偷心,正心为重叠单栱素枋。铺作层总高93厘米(即栌斗底皮至撩檐枋上皮),皆为足材栱,用材12X8厘米,栔高5.8厘米。
补间铺作两朵(实为一朵斗栱前后两个面),前后檐做法一致,第一跳华栱上无横向栱,即偷心造,第二跳华栱,栱头上横向承瓜子栱,纵向承华头子及下昂,昂上托令栱和单材耍头,正心为令栱、素枋托令栱、素枋,其上平铺遮椽板。
柱头(转角)铺作基本结构同补间铺作,因转角缘故,出现了几种列栱形式,即:令栱与华栱出跳相列;令栱与下昂出跳相列;瓜子栱与小栱头出跳相列;令栱与瓜子栱出跳相列,并身内连栱交隐。
角下昂上施由昂、角兽(或宝瓶,已圮),角下昂之下未用角华栱,却用一上昂形斜撑,为承角梁,其下端以丁头栱及鞾楔承托,并插入牌坊柱头。在栌斗之上,置有一方形短柱,其柱脚直接落在栌斗上,柱头向上伸入遮椽板。
根据庙沟后石牌坊的屋面结构、斗栱层的细部处理,无柱座,又无夹杆石等特征,可知该石牌坊为模仿木牌坊结构形式的特点,反映了该坊尚处于木牌坊向石牌坊过渡的一种结构形式。
2.横省石牌坊

横省石牌坊位于鄞州区五乡镇横省村仙人山。牌坊东南面地势开阔,距离横省村约1华里。横省村地处宁波至穿山、北仑公路(329国道)的北面约500米处,东距宁波市老三区约15公里。仙人山为岙中岙,三面高山环绕,北面为海拔387米的灵峰山,西南面紧靠海拔239米的双峰山。三山拥处,古树参天,修竹蔽日,牌坊隐于其中。
牌坊坐西朝东,偏南13度。该牌坊为二柱一间一楼歇山顶结构。通高5.04米,面阔3.03米,阑额西侧(向内)两端下方有大门轴。既为坊门,当有坊垣。相关人员清理地坪时发现有用条石砌筑的阶沿和条砖铺成的地面。两柱外侧表面自地面而上1.8米高度范围内只作粗搏,不找平,且无抹角,由此推断当时两边应有矮围墙与柱子连接。牌坊石材采自鄞州区西部鄞江镇梅园村的青石。
1.屋顶:屋顶为仿木结构做法,用老角梁和子角梁,起翘平缓。屋面雕刻瓦垄、屋脊和吻兽。筒瓦屋面,筒瓦直径9.5厘米,垄间距5.5厘米。瓦当用宋代常见的宝相花纹样,滴水为花边重唇板瓦。椽子断面为4.3×10.4厘米,布椽间距接近1∶1;设飞椽,端头卷杀明显,端口尺寸为3.5×3.5厘米。山面搏脊不连续,两端逐渐向中间内转,施搏风板和如意形悬鱼。戗角施三枚小走兽,翼角和排山用整石雕凿,中间的屋盖部分为了减轻荷载不用整石雕凿,仅用石板刻出瓦垄,用榫卯搭接合成,呈空腔体。
2.柱子:高3.59米,左右(南北)两柱向内侧脚分别为3和2厘米,断面接近正方形,面宽方向边长为39-42厘米不等,抹角宽6.5厘米。阑额中部以上的柱子略有卷杀,范围约占柱总高的15%,每边卷杀约3.5厘米,阑额中部以下至地面为直柱。
3.阑额:全长3.10米(包括榫头),断面尺寸为34×22厘米,上皮略成弧形,两侧平直,用榫卯与柱头连接,出榫5厘米。朝东面(向外)线刻有“七朱八白”纹饰,共四块,每块20×5厘米,呈均匀布局,两端至柱壁距离稍宽。西面(向内)两侧距柱壁15厘米处有门轴,曾应有坊门及抱柱。无普柏枋,额背直接承受补间铺作。
4.斗栱:补间铺作二朵,形制为六铺作双杪单下昂,正心用重栱,第一跳华栱从额枋中出跳,偷心造。昂嘴呈琴面,耍头施云纹。栌斗连同正心重栱一起,上跳华栱从栌斗口出跳,正心重栱和一高仅为8厘米的素枋承托平铺的遮椽板。铺作层总高72厘米(即栌斗底皮至撩檐枋上皮),皆为足材栱,其中材高11.8厘米,材广8.2厘米,栔高8厘米。
柱头(转角)铺作的形制与补间铺作基本相同。令栱与瓜子栱出跳相列,并身内作鸳鸯交首状。下昂由45°出跳的丁头栱及斜撑形上昂、平盘斗承托,斜撑末与丁头栱间端施鞾楔。但与补间铺作相比,柱头(转角)铺作的栌斗连同柱头的位置进一步上升,其上皮直接与平铺的遮椽板相连,两跳华栱都从柱头出跳。
由于是石构建筑,所有铺作由上下两部分构造整合而成。上部由慢栱、瓜子栱、令栱、下昂、耍头、以及交互斗、泥道栱两端的散斗、柱头枋、承椽枋、撩檐枋和遮椽板组成一个整体;下部分由栌斗、两杪华栱和泥道栱组成另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