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小商桥

摘要: 小商桥.宋.河南省临颍县.古建筑..第五批
小商桥.宋.河南省临颍县.古建筑..第五批
小商桥位于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与郾城区交界的小商河上,是一座历史悠久、建筑精美的敞肩圆弧石拱桥。它不仅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历史沿革
小商桥始建于隋开皇四年(584年),原名小溵桥,因横跨小溵河而得名。北宋初年,为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名讳,改“溵”为“商”,桥名也随之改为小商桥。小商桥的修建和命名,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地名和建筑命名的严谨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
在历史上,小商桥经历了多次修缮和重建。北宋时依隋制重修,元大德(1297-1307)、明正德(1506-1521)、清康熙(1662-1722)年间均有维修,但主体结构仍保留了北宋早期的风格。1994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对小商桥进行了大修,使其得以更好地保存至今。2001年,小商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和保护。

结构与建筑艺术
小商桥是一座敞肩圆弧石拱桥,全长21.3米,宽6.45米,桥底至桥面高6.55米。桥体采用红色石英砂岩建造,坚固耐用,历经千年风雨仍屹立不倒。主拱为圆弧形,净跨12.14米,矢高3.06米。主拱两侧各有一腹拱,南孔净跨2.85米,北孔净跨2.78米。这种独特的敞肩式结构,既节省了石料、减轻了桥的自重,又在洪水时增加了过水量,减轻了对桥身的冲击,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精湛技艺。
桥身雕刻精美,券脸石表面雕有流云、飞鸟、如意头、升龙、凤凰等图案,中间券脸石雕有吸水兽面,拱楣刻有牡丹、荷花、几何纹等。这些精美的雕刻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桥栏上还保存有历代修桥捐资的题记,栏板和望柱上有宋、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的构件,这些题记和构件为研究古代桥梁建筑和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历史意义
小商桥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部将杨再兴在此与金兵展开激战,血洒小商河。杨再兴英勇牺牲后,后人在此建有杨再兴纪念园,以纪念这位抗金英雄。小商桥见证了这段悲壮的历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此外,小商桥还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在古代,小商桥不仅是交通要道,也是周边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桥上留下了无数行人、商贾的足迹,桥下流淌的河水见证了无数故事。如今,小商桥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符号,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保护与传承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商桥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小商桥的保护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定期进行维护和修缮、加强周边环境整治、开展文物保护宣传等,以确保这座千年古桥能够更好地保存和传承下去。
同时,小商桥的文化价值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地政府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发旅游产品等方式,将小商桥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播给更多的人。小商桥不仅是一座古桥,更是一座文化的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小商桥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辉煌成就,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如今,小商桥已成为漯河市乃至河南省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保护下,小商桥将继续屹立在小商河上,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小商桥,宋,河南省临颍县,古建筑,第五批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关键词:宋

关键词:古建筑

关键词:第五批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