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辟雍碑

摘要: 辟雍碑.西晋.河南省偃师市.石窟寺及石刻.归入汉魏洛阳故城.第四批
辟雍碑.西晋.河南省偃师市.石窟寺及石刻.归入汉魏洛阳故城.第四批

 
辟雍碑简介
辟雍碑,全称“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太子义再莅之德隆熙之颂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晋代碑刻。该碑立于西晋咸宁四年(278年)十月,1931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东大郊村北的西晋太学遗址中,后立于村内。

碑文内容
碑文隶书30行,行55字,共约1500余字,记载了晋武帝司马炎及皇太子司马衷亲临辟雍视察的事迹。碑文还追述了司马氏建国的历史,称颂了司马氏的才略。碑阴刻有行政学官太常、散骑,教职人员博士、助教、主事、司成,以及学员的郡籍、姓名等,多达四百余人。

历史背景
辟雍为古代太学,始创于东汉,太学生最多时有三万人,直到西晋,仍达一万余人。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重视礼乐教化,设立学官,兴办太学,并在4年内3次亲临辟雍巡视。皇太子司马衷也于咸宁年间两次亲临辟雍。
文化意义
教育制度:碑文详细记录了西晋太学的规模、组织分工和管理情况,反映了当时教育制度的严密性。碑阴刻有的400余人的姓名和籍贯,来自西晋全国15个州,70余县,补充了史载的缺失,是研究晋代教育制度和学生分布的重要资料。
书法艺术:碑文采用晋隶书写,字体灵活,风格独特,是晋代八分体隶书的代表作。其书法艺术价值高,对古代书法艺术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礼制文化:碑额上的蟠龙图案和碑座的宫殿造型,体现了魏晋时期的碑刻风格和礼制意义。
保护现状
1996年,国务院公布辟雍碑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现仍保存于原地,即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东大郊村。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