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张衡墓

摘要: 张衡墓.东汉.河南省南阳县.古墓葬..第三批
张衡墓.东汉.河南省南阳县.古墓葬..第三批
张衡墓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小石桥村西北隅,是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张衡的长眠之地。这里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一座集文献收集、科学研究、文物保护、宣传教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纪念性博物馆。

历史背景
张衡(公元78年—139年),字平子,东汉南阳郡西鄂县(今南阳市石桥镇)人,曾两次担任太史令,是中国古代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张衡墓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当时墓园建造宏伟,有翁仲、石兽对立,祠庙巍峨壮观。然而,历经风雨剥蚀和战乱破坏,墓园逐渐荒芜。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张衡墓的保护,1956年南阳县人民政府对其进行了整修。1988年,张衡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园布局
张衡墓园整体布局严谨,建筑风格肃穆典雅,占地面积约38000平方米。墓园坐北朝南,由汉阙、山门、门房、廊房、石象生、享堂、墓冢、角楼、围墙组成。进入墓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高大雄伟的汉阙,汉阙为砖石结构,上覆重檐屋顶,饰有斗拱和凤鸟。汉阙过后,东西两侧各有面阔七间的展厅,陈列着张衡发明创造的器物及介绍其一生伟大贡献的文图展板。展厅顶部各建望楼一座,东西对称。

墓冢与碑刻
张衡墓冢为黄土堆成,高8米,周长79米,占地5000平方米。墓冢四周松柏簇拥,并辟有环形甬道,供游人瞻仰游览。墓前竖立有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于1956年10月撰写的碑文,碑文称:“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墓冢大门两侧,竖立有明嘉靖与清光绪年间的碑刻,并加盖了碑楼。

附属建筑
墓园内还有一尊通高五米的张衡半身花岗岩石像,雕像仰首凝视、神态庄重、栩栩如生。雕像背后为一碑墙,镌刻着张衡歌颂家乡的《南都赋》全文。墓北200米处为平子读书台故址,相传是张衡幼年发奋读书、钻研学问的地方。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张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关键词:张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