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初评30强近日出炉

摘要:   博贺港资料图片(吴云杰 摄 )  2015年9月25日胡春华在茂名博贺新港区调研,许光、李红军等陪同(资料图片)茂名日报记者 丘立贺摄  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初评30强出炉,茂名市“滨海新区海丝遗迹”名列其中。本次评选活动由南方日报社、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协和珠江文化研究会主办,全省共有15个地级市96家单位报名。  资料图片(吴云杰摄)  茂名市“滨海新区海丝 ...

  博贺港资料图片(吴云杰 摄 )

  2015年9月25日胡春华在茂名博贺新港区调研,许光、李红军等陪同(资料图片)茂名日报记者 丘立贺摄

  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初评30强出炉,茂名市“滨海新区海丝遗迹”名列其中。本次评选活动由南方日报社、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协和珠江文化研究会主办,全省共有15个地级市96家单位报名。

  资料图片(吴云杰摄

  茂名市“滨海新区海丝遗迹”文化地理坐标申报工作由茂名滨海新区、市文联、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开展。申报工作组委会成员深入滨海新区博贺、电城收集和挖掘有关史料史迹,走访专家学者,参考大量文献,撰写了近10万字的申报材料,并拍摄电视专题片《千年古港续辉煌》,展现博贺、电城的海上航运与贸易的风雨历程和重大贡献,充分论证了电城、博贺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彰显了滨海新区建设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时代意义。

  为夯实申报工作,茂名滨海新区、市文联特别联合广东省社科联,邀请省内知名的“海丝”专家举办了“寻找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茂名研讨会。专家认为,古代博贺镇具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在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海上航运、海上贸易诸方面曾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1400多年前冼夫人在电白沿海组织力量造船和开展海上贸易,极大地推动了岭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等地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博贺、电城一千多年海上航运与贸易形成的文化遗址、景点、信俗大都保持完整或较完整,值得好好挖掘、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

  相关链接

  博贺港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之一。电白瓷土资源丰富,土质优良,陶瓷业从汉代开始,历朝不衰。高凉郡悠久的桑蚕史及广阔的经济腹地,为开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则为开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必要的航海条件,繁荣的海外贸易是开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平台。

  早在南朝时期,博贺就开辟了海上航行,与广州和海外来往通商。唐宋时期,粤西海上航运、海上贸易发达。明朝初年,倭患不断。正统五年,都指挥张演奏请在电白博贺设置备倭官,整顿海防、抵御倭寇。明代,作为“沿海要区,全粤门户”的电白海域设有“番船澳”。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在今茂名滨海新区起步区的电白博贺相邻的电城镇设立神电卫,管辖粤西(包括电白博贺)的军事保安防务。明成化四年(1468年),电白县城从高州旧城搬迁至此,此后,电白县城在此治理400多年。正德时广东市舶司迁至高州电白县(即今电白电城镇),随着市舶司的迁移,对外贸易港口也发生了变化。从正德至嘉靖几十年间,电白博贺港的“市舶贸易”很为繁盛。《电白县志》载:“市舶提举司废署在水东墟,或云在莲头”,应在今电白县县城或在莲头港。1518年广州“市舶司”迁至电白区博贺港。当时,博贺港一度成为我国南方的主要对外贸易口岸。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把发展博贺港的规划写进了建国方略。茂名滨海新区充分挖掘我区的区位优势、文化优势,推动滨海新区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扬帆起航。

  记者 吴云杰 通讯员 温锦富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