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千尺塔
摘要: 千尺塔.宋.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古建筑..第七批
千尺塔.宋.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古建筑..第七批
千尺塔,又称曹皇后塔,位于河南省荥阳市贾峪镇大周山顶的圣寿寺内,是一座建于北宋仁宗年间的六角形九级密檐楼阁式砖塔,高约15米。它不仅是荥阳现存最早的古塔,也是圣寿寺现存时代最早、价值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被誉为“荥阳第一塔”。
历史渊源
关于千尺塔的来历,民间流传着一段传说。相传宋仁宗皇帝在大周山下朱家峪选纳曹家女子为皇后。皇后思念家乡,仁宗便命在其故乡建塔,使她能在汴京城看到故乡之塔,以解思乡之愁。然而,据寺内现存最早的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石碑记载,千尺塔实际上是为纪念五代至北宋初期的著名僧人定光和尚而建,与曹皇后并无直接关系。
建筑特色
千尺塔坐北朝南,塔体用长0.315米、宽0.15米、厚0.055米规格的青砖,以白灰、黄土混合浆作粘合剂砌筑而成。塔的底部直径5米,通体用青砖砌成,每层均在南面辟一拱形券门,第一层门高2米,宽1.13米,以上每层塔门逐渐缩小。每级塔身带叠涩檐,除上部两级外,各级叠涩檐上部又砌出象征性平座。塔内上下布置两个相互分隔的六角形塔心室。
千尺塔的排水处理构造及翼角起翘的做法,采用了类似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屋面曲线处理的手法,使在侧面观之形成一优美的弧线。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塔身的曲线美,还能使塔檐的流水在下泄时产生向外的冲击力,使水流得更远,从而减少雨水对塔身的侵害,增加塔的寿命。
文化意义
千尺塔历经近千年风雨,经过20余次地震,至今仍基本完好,仅顶部及南部各门之间有损毁。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砖构建筑技术的高超水平,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具有重要的价值。此外,千尺塔所在的圣寿寺内还保存有少量明清时期的碑刻,为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保护情况
1986年,千尺塔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千尺塔进行了维修,维修后的高度为15米。2013年,千尺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保护措施确保了千尺塔能够得到更好的维护和研究。
千尺塔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更是一处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和建筑艺术的旅游胜地。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辉煌,也承载着人们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