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丝路工匠创造敦煌奇迹
敦煌奇迹之——敦煌大剧院
敦煌大剧院作为承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主要场馆之一,是一座充满浓郁的丝路文化气息、具有大气磅礴、气势恢弘特点的专业演出场馆,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演出场馆,承担着敦煌文博会开幕式的演出的重任,它完全满足了现场电视直播和录像和举办大型歌舞剧、音乐会、戏曲、杂技、话剧、会议等多种活动需求,未来将成为艺术的“栖息地”、敦煌文化的新地标。
敦煌大剧院全部工程预算总投资约7.97亿元,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涉及舞台机械、舞台灯光、音响等31个专业,屋面采用双层钢结构,主体钢结构用钢量近7000吨,建设玻璃幕墙3100平方米,石材幕墙4900平方米,金属屋面1.48万平方米。大剧院的设计突出了现代建筑艺术与汉唐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的设计理念,借鉴了汉代里坊制的都城格局,采用方整的系统将地块划分为规整的形状,并沿街布置了文化街,利用建筑群体的围合感创造了神似汉代城市空间的格局。建筑形式汲取了中国汉代建筑古朴敦厚的造型语言,采用了大坡屋顶、高塔、高台基、墙体、古典窗格、柱梁斗拱等富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元素,并化用了现代建筑的造型方法,塑造了端庄的建筑形象。它内部搭设舞台功能,主舞台面积500.58㎡,为经典的镜框式“品字型”,剧场设有普通席、贵宾席、楼座包厢共1206席座椅,6个同声传译室、4个贵宾厅、7个排练厅、6个演员化妆间和6个VIP演员化妆间,灯光、音响和效果声系统分别采用全球知名的美国ETC、Meyer Sound和德国VIVACE品牌,功能和设备配置均达国内剧院先进水平。
从2015年11月,敦煌市被正式确定为丝绸之路文化博览会的永久会址之后,敦煌大剧院的建设就被提上日程,省委、省政府也最终确定中国建筑股份公司临危受命,全盘承接建设。建八局西北公司排除工期短、征拆协调问题多、施工环境艰苦等诸多困难,于11月29日举行开工仪式,12月6日开始进行土方开挖,再到今年的8月18日,大剧院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中建集团5000多名职工夜以继日、艰苦拼搏,使出洪荒之力,仅仅用了246天就完成了如此宏大的工程,创造了“敦煌速度”。“敦煌速度”不仅表现在一座剧院建设的奇迹,还凸显了敦煌文化的影响力,更加彰显了“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东西方文化要素交融的现实需求。
“文化圣殿、人类敦煌”。敦煌是四大文化交汇融合的节点,作为“丝路明珠”城市,不仅仅需要膜拜敦煌的人群,更需要能体现辉煌文化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敦煌大剧院填补了这一空缺,也让丝路文化、丝路文明相交汇融合的盛景时隔两千多年再次呈现。9月20、21日晚上,敦煌大剧院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全球85个国家、5个国际组织的98个外国代表团和66个国外机构代表相聚于此,共同观看了开幕演出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的和中外联袂文艺晚会《相约敦煌》。下一步,敦煌大剧院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积极寻求《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大型剧目驻场演出,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省份,整合调动各类文化资源,邀请各个演出场所和演出团体加盟,打造演出品牌,真正成为“丝路明珠”上的闪光点、“一带一路”上一个文化节点。
敦煌奇迹之——敦煌国际会展中心
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主会场,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承载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会展中心,也是敦煌市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敦煌市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代表项目。会展中心由A、B、C三个场馆组成,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框架剪力墙结构,外观仿汉唐风格,内部采用“方斗”“藻井”造型,古朴端庄,再现了丝绸之路文化交汇盛景。按功用区分,A馆为会议中心,共5层,主体建筑高度39.7米;B馆、C馆为展览中心,共3层,主体建筑高度27.75米。
2015年1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定于2016年9月20日在敦煌举办,甘肃省委、省政府要求文博会工程在2016年7月底全部完成,留给以会展中心项目为代表的文博会场馆工程的设计、施工时间仅剩8个月,任务非常艰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临危受命,有着深厚军队文化底蕴的中建八局发扬“铁军精神”,顶严寒、冒酷暑,与恶劣环境拼意志,“吃三睡五干十六”,与紧张工期拼时间,累计投入设计人员400余人,管理人员500余人,劳务人员8000余人,创造了17天开挖土方8.4万方、26天完成1506根工程施工桩、61天完成2万余方地下混凝土结构施工、77天完成8000余吨钢结构“制作—运输—吊装”任务的神奇速度,采取“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的新型建造模式,以平均每天完成1000平方米的施工进度,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了常规工期需要2年以上的工程建造任务,创造了建筑行业的“敦煌速度”。在加快速度和控制成本的同时,会展中心等敦煌项目以标准化设计主导施工管理,消除了传统施工多专业无序交叉、相互限制、互为影响的弊端,保证了工程整体质量水平,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目前,敦煌文博会场馆项目启动了“鲁班奖”申报程序,将角逐这一国内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
首届敦煌文博会期间,A馆作为会议中心,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国际嘉宾见面酒会、欢迎晚宴、开幕式、高峰会议、“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和“敦煌学的现实意义”五个分论坛、五个专项论坛、签约仪式、项目推荐会等会务。一层高14米、面积3415平方米的国际会议厅,作为开幕式暨高峰会议的主功能厅,整体设计呈汉唐风格,融合斗拱、藻井等设计元素,与主楼风格相呼应,并配有现代风格和伊斯兰风格的休息室。二层分配有1个宴会厅,1个特色餐厅和2个清真包房,地毯、灯具、配饰均体现伊斯兰特有的简洁、素雅之风。三层、四层根据会议需要分配有中式、欧式、印度等风格的会议厅和新闻发布厅及媒体工作区。23个会议室(厅),集成了视频显示、签到表决、同声传译、视频跟踪等多种功能,可与G20峰会、APEC峰会会议系统相媲美,可满足6000人规模的国际会议、新闻发布和学术报告、国宴晚会、企业活动等办会条件。
B馆、C馆,作为展览中心,陈展了文博会文化年展。3.6万平方米陈展面积,分为中国展区、国际展区、甘肃展区、专题展区4个展区共计33个专题,云集了国内外8000多件展品,涵盖历史文物、美术摄影、创意设计、动漫制作、非遗保护、图书发行、丝织印染、瓷器烧制以及我国航空航天技术成果等十余种品类,集中展示了“一带一路”文明成果,吸引了文博会嘉宾,赢得了广泛赞誉。
同时,在会展中心广场上,独具特色的“丝路之光——2016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文化年展雕塑邀请展”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偌大的广场上因为雕塑作品而拥有了舒畅的空间感,108件作品分左中右3组13列排成方阵,格调高雅、独居创意,任意角度都能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传递了一份充满厚重感的静怡。雕塑作品分别出自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度、英国、美国、白俄罗斯等国家的106位雕塑家之手,作者中年龄最长的已88岁高龄,最年轻的仅28岁,其中不乏享誉世界的重量级艺术家,标志着中外四代雕塑人在朝圣敦煌的艺术殿堂相知、相遇、相约、相会,共同表达“丝路友谊万古长,文博交流谱华章;东西融合显绮丽,异彩共生汇敦煌”的美好愿望。
敦煌奇迹之——敦煌机场
“华戎所交,一都会也。”南朝刘昭在《续汉志》注中描述了敦煌交流互通的景象。他不知道的是1500多年后的今天,这座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城市,因为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正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绽放出新的光芒。
距离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15公里,距离敦煌市中心12.7公里的敦煌机场,于8月31日顺利实现了扩建工程T3航站楼的转场运营,标志着这一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重要交通保障工程正式亮相。这座以“中华门”造型的建筑,寓意着中国西部门户“中华之门”,朱红色的斗拱造型和丝路飞天元素,尽显中国古典建筑的厚重之美,让人可以领略到汉唐风韵和丝路雄风。经过建设者连续7个月的艰苦奋战,敦煌机场T3航站楼主体工程于今年7月19日完工,8月18日通过竣工验收。
敦煌机场始建于1982年,分别于1999年和2007年进行两次扩建,机场等级由原来的3C提高到了4C。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作为“丝路明珠”的敦煌市,交通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特别是借助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之机,甘肃省决定对敦煌机场进行第三次改扩建,并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开工,这也是敦煌机场始建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扩建。机场扩建包括新建T3航站楼、T2航站楼改造、现有跑道延长以及16栋附属工程建设等。改扩建后,敦煌机场新建T3航站楼建筑面积达12198平方米,现有T2航站楼改造为国际候机楼,飞行区等级由4C提升到4D,跑道长度由原来的2800米向东延长至3400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由30万人次增加到9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700吨。
作为全省重大项目、“6873”交通突破行动重点项目和敦煌文博会重要交通保障工程,敦煌机场扩建工程原设计工期为2年半,为了迎接首届敦煌文博会召开,实际工期压缩到7个月。按照确保9月20日文博会前实现投运、提升文博会办会品质、展示敦煌特色文化的目标,在甘肃省引进“中”字头企业承担文博会主要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背景下,素有“建筑铁军”“铁路站房王牌军”之称的中铁建工集团于2015年12月28日一举中标敦煌机场扩建工程,2016年1月1日工程正式开工。
在短短半年内,中铁建工集团与同济大学设计院在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模式下精诚合作,共完成各类设计方案35项,就设计方案组织深化近百项,及时满足了工期需求。广大建设者在-20℃的严寒下,5天完成了现场临时设施建设,7天完成基土开挖,12天完成盐渍土换填,18天完成混凝土基础施工,52天完成钢结构施工,并且通过沉降观测、结构检测、焊缝探伤检测,各分项施工质量均满足要求。进入装修阶段后,建设者在持续30℃-38℃的高温暴晒下,仅用80天完成包括外幕墙斗拱、石材幕墙、室内墙面、地面、吊顶在内的全部装修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且整体观感庄重、大方、柔和、明快,细部节点处理细腻、圆润,敦煌文化元素融合自然,获得各方赞誉,实现了速度与品质的双重提升。文博会期间,T3航站楼在各国政要、专家面前展现了中国现代建筑的艺术之美。
工匠精神,铸就敦煌奇迹。在这样的建筑实体面前,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董事长阮文易给出了“匠人之作”的高度评价。甘肃省副省长黄强说,敦煌机场扩建工程无处不透露着同济大学“海派”设计师们的细腻与创新,更突出展示了中铁建工倾力打造民航品牌的别具匠心。甘肃省省长林铎在视察文博会重点工程时,看了T3航站楼的装饰后给出了“挑不出毛病”“观感自然流畅”的评语。伴随着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这一西北最大旅游支线机场,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架起空中桥梁。